在清朝的时候,御膳房的厨师可以说是一等一的美差,为何这样说,因为他们基本上每人只做一道菜,而且待遇优厚,隔三差五还能收到皇帝的赏赐。
我们以努尔哈赤的厨师雅咯穆为例子,他就是著名的宫廷菜“黄金肉”的制作者,他老了之后,手艺传给儿子,儿子进入御膳房,儿子老了,又将制作黄金肉的手艺,传给了孙子,孙子又成了御厨。总之一句话,只要清朝不倒,这个御厨的位子,谁也动不了(因为技术都是保密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随着慈禧去世,清朝灭亡,溥仪被鹿钟麟从紫禁城赶了出来,御膳房也是在一夜之间就散伙了。
厨师也要生活,1925年,一位姓赵的御厨,伙同几个御膳房的厨师,开了一家仿膳饭店,生意一下子竟火遍了京城。
以前的时候,谁要打听紫禁城御膳的情况,那是要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被砍头的,可是清政府倒台子后,食客来到仿膳饭店,关于皇宫御膳,那就是众人大谈特谈的话题了,通过几位御膳房御厨的叙说,食客们也就知道了御膳房的真实情况,以及清宫帝后关于饮食的秘密……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下面小编就给您说一下,清宫御膳房的厨师都讲了哪些紫禁城关于吃的秘密?
1、清宫御膳房真正做菜的没有多少人
御膳房的人数在乾隆朝之前,始终是不固定的,到了乾隆朝的时候,人数被固定在4950人。可是真正干活的人数不超过300人,这些人包括:庖长4名,副庖长4名,庖人15名,底下还有拜堂阿、领催等等……
2、大臣们吃满汉全席(延臣宴,皇帝钦点有功劳的大臣来参加)的时间,只是三刻(45分钟)而已
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满汉全席,是要吃三天三夜的,可是根据《翁同龢日记》上的记载:当时满汉大臣们入席后,先吃点心,接着皇帝一道接一道地赏菜,每赏赐一道菜,臣子们跪地叩一次头,三刻(45分钟)后,延臣宴结束,大臣们各自回家。
3、祭祖的黑猪要闷死
清朝皇帝要祭祖,可是黑猪却不能用刀子杀死,因为杀死的猪肉猪血外流,就等于不是“全活”的猪了,祭祖的猪要被闷死,然后肢解,下锅煮熟,元旦祭的时候,要将肢解的猪再拼回完整的样子,摆在桌子上,用其祭奠先祖。
4、端午节乾隆桌子上的粽子摆成了山
1753年也就是乾隆18年,紫禁城过端午节的时候,乾隆皇帝的膳桌上一共摆放着1276个粽子,而皇后的桌子上,摆放着400个粽子,其他重要的王公大臣的桌子上,一共摆放粽子650个粽子。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粽子是光看不能吃,只为摆样子的。
5、皇宫熬腊八粥的时候,喇嘛要围着铜锅念经
清宫有一份膳食单,记载着雍正年间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的情形,皇宫熬制腊八粥与平民百姓家熬制腊八粥,那绝对是不同的。因为会请八个喇嘛,围着铜锅念经。小编认为,腊八粥被念完经后,估计还是腊八粥,它不会因为几段经文,就变成腊九粥的。
6、皇帝过中秋供桌上有一样东西不能吃
皇宫中过中秋,在“月光码”的供桌上,摆放着许多的干鲜果品,西瓜、黄豆角等供品,可是作为主供的彩画圆光大月饼(重十斤)却不能吃,需要阴干储存,放到除夕吃团圆饭的时候,皇室人员才可以享用。
7、浴佛节吃结缘豆
浴佛节(四月初八)这日,清宫要煮豆一万颗,分别是青豆3333颗,黄豆3333颗,扁豆3334颗,煮熟后要撒上盐,帝后两个人各分得一千粒结缘豆(青豆333颗,黄豆333颗,扁豆334颗),其余的8000颗豆子,分给众位嫔妃。结缘豆的意思是广结善缘,比喻今生我们要好好相待,来生还手拉手当一家人,做好朋友——这10000颗豆子,难道就能消灭可怕的“宫斗”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往事都随风而去,从御厨口中传出的清宫饮食的秘密,真的可以让我们得到甚多生活的真谛,处事的学问,以及成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