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名朝代,它虽然统治中原不及百年,便匆匆退回到了北方草原,但是,它的疆域却是空前的庞大。从铁木真在一二零六年建立政权,以蒙古为国号,建立起“大蒙古国”,加尊号“成吉思汗”开始。
几十年间,他的军队,横扫整个欧亚大陆,东到朝鲜,西达中欧,北迄西伯利亚,南至缅甸、越南。对于这个庞大帝国的评价,因为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譬如被它统治了将近二百年的俄罗斯,则视蒙古的征服为“上帝的鞭笞”,甚至普希金都对蒙古人的征服感叹:“鞑靼人不似摩尔人。他们征服了俄罗斯,却没有给俄罗斯带来代数学和亚里斯多德。”。
可是也有一些学者,对于蒙古在欧亚大陆的征服视作一场“风暴”,认为正是这一“风暴”“虽然吹倒了禁苑墙垣,并且连根拔起树木,但是却将花种自一个花园传播到了另一个花园”。
言外之意,蒙古的征服使得东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不管哪种说法,元朝在前四汗的时期,确是“武功迭兴”,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自从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元朝的继任者,其政治能力越来越不如前朝,一代比一代差。元成宗铁穆耳算是守成之君,还未显示出败亡之象,元成宗之后,大多是昏庸无能之辈。
一个个争权夺利,同室操戈,沉湎酒色,政治腐败,到了元顺帝时期,官场的腐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原本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㻋的儿子,明宗刚刚即位不久,就被自己的弟弟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毒杀,顺帝被贬到广西桂林。
至顺四年,即公元1333年,才在现在内蒙古正蓝旗的东闪电河的北岸,“元上都”即位。顺帝登基之初,朝廷的权力都操在权臣燕帖木儿手中。
燕帖木儿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权臣的中的“冠军”获得者,一般历史上的权臣虽然操控政局,但是至少表面上还会遵守一定的“政治规矩”,这不仅仅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笼络人心,维持自己的擅权。
但是,燕帖木儿却不一样,他肆意行事,毫无顾忌。他一次酒宴就要宰杀十三匹马,而且娶了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的皇后做了夫人,前前后后,一共娶了皇室女子达四十人。
有的娶回三天便被遣送回娘家,他家里的姬妾多得连他自己都不能全认识。连皇帝的妻子都要娶的权臣,可见其权势的嚣张。一次,燕帖木儿在高官赵世延家中作客饮宴,因为男女都在座,美其名曰:“鸳鸯会”。
期间,燕帖木儿看到角落的座位上有一位妇人非常漂亮,问道:“此人是谁?”言外之意是想把这名妇人带回自己的府中,在一旁服侍的仆人说道:“这是太师您家里的人啊!”
燕帖木儿因为荒淫的生活,最后尿血而死。他死后,伯颜担任右丞相,没想到,大元朝廷刚刚送走了一位好色之徒,又迎来了一个贪财之人。
伯颜独霸朝纲,所谓“时天下贡赋皆入于伯颜家,省、台官多出其门下,每罢朝皆拥之而退,朝廷为之空矣”。天下贡赋都跑到了他自己的家里,而且官场上到处是门生弟子,竟然多到罢朝而朝廷为之空的地步,可见伯颜的贪财好权俨然以皇帝自居了。
元顺帝当然不能接受大权旁落,便用计策除掉了伯颜,开始自己总览朝政。但是时间一长,他也陷进了温柔乡,“殆于政事,荒与游宴”,沉迷于“演揲儿法”之中。
“演揲儿法”,又叫“双修法”,其实就是房中术。元顺帝每天只对这种事感兴趣,“广取女妇”,只以“淫戏”为乐,甚至他还鼓励群臣都去“参与”,僧侣日日出入禁中。
他还选择宫女十六人跳十六天“魔舞”,这些宫女个个头戴象牙佛冠,身披璎珞,大红销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装扮的妖艳妩媚,于宫中舞蹈。
至正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三五四年,京师之地发生了大饥荒,饥荒过后,紧接着瘟疫来袭,百姓生活苦到了极致,甚至还有父子相食的事件出现,死亡的人数更是不可计数。
即便民间如此悲惨的景象,也没有影响到元顺帝享乐的心情,他的宫廷照样歌舞不断。元顺帝还在皇宫内制造了一艘龙船,自己设计样式,由内官供奉少监监工建造。
这艘船,长一百二十尺,宽二十尺,上面专门设置楼台殿宇,龙身与殿宇用五彩金装饰,耗费巨大。他又制造宫漏,甚至能够按时鸣钟,分毫不差,精美绝伦。他还设计房屋,并且建造,在房屋上用黄金装饰。
拍马屁的官员看到皇帝的所作所为,纷纷称赞为“鲁班天子”。历史总是相似,推翻元朝的朱元璋绝想不到几百年后,自己的子孙、明熹宗朱由校的“心灵手巧”竟然宛若元顺帝一般。
元顺帝既然造出了涂金的房子,内侍们自然不放过这个发财机会,便谎称房子模样不好,元顺帝便命令人拆掉重盖,这些房子上涂的黄金就被内侍统统刮去拿走了。
从元朝中期开始,因为朝廷财政寅吃卯粮,支出越来越大,国库已经无力负担,但是为了满足皇帝和贵族们的奢侈生活,只能想其他办法弥补亏空,办法就是“入粟补官”,出售僧人、道士的度牒来补缺。
但是这种方法到了元顺帝时期,已经无法弥补。只好另想办法,那便是大规模的卖官鬻爵。三宝奴在至正年间为丞相,只要出钱,富户杂流统统都可以当官。时人嘲笑:“茶盐酒醋都提举,僧道医工总相公”。
至正十五年,元顺帝下纳粟之诏,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有否才干,只要纳粟两万石,就可以授以正五品的实职,这其实已经相当于州的州尹了。
最奇妙的是,当这项卖官的政策推行下去的时候,却并没有多少人来纳粟补官,这当然与实际成本和预期的盈利不相符有关。花钱买官,要的就是数十倍数百倍的收入,现在富人们明知百姓生活悲惨不可能有收益,纷纷不来纳粟。
朝廷看到这种情况,便想出来一个,中国也可能世界上,有史以来最荒诞的办法,即,强制要求富人当官。朝廷派出人到江南的松江县,不问民间是否有粟,统统将该县的富户拘押起来,“众皆号泣告诉,曾弗之顾,辄施拷掠,抑使承伏,即填空名告身授之”。
一个政府竟然用严刑拷打的方式,强迫百姓纳粮买官。现在人们经常爱用一个词,名曰:“活久见”,意思是“活的时间久什么事都可能见到”。
看看元朝末年的卖官,不得不感叹,如果不是中国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这种“活久见”的事例,即使小说家也未必能够编得出来。元朝就在“活久见”中,在百姓走投无路之中,在“红巾军”此起彼伏的起义声中,正式走向了灭亡。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
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到了十四世纪中叶,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区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派系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朱元璋成功统一江南,然后才集结大军开始北伐。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这样做难道不怕元朝坐收渔翁之利吗?
答案是真不怕。因为当时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地区的同时,元朝内部的激烈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所以,元朝之所以那么快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内部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