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直流传着一个末班公交车恐怖怪谈,通过互联网传遍全国。讲者将这事描述得过于逼真,吓得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坐末班车了。
那是在1995年的冬天,晚上9点多,李浩刚从办公楼里走出来,脑子里还迷糊着。走在北京空旷的街上,两旁的路灯透过黄旧的灯罩,昏暗、发黄。突然一股子冷风从颈后钻进衣服里,他缩了缩脖子,不觉加快了脚步,还要赶着末班车回家。
没几分钟,就走到了圆明园南门330路公交站台那儿,这个点也就只有这趟车还在载客了。
借着昏黄的路灯,他抬眼打量了下四周,站牌下只有一对年轻夫妻和一位年迈的老太太。
公交到站,一位年龄有点大的司机打开了车门,车上还有位年轻的女售票员。李浩最后一个上车,见老太太腿脚不便,就伸手扶了一把。老太太回头看了一眼,低头说了句什么也没听清。
车开动了,向着终点站香山驶去。
寒冬里,北京的夜显得尤其寂静,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耳边能听到的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刚过北宫门站不多时,路边有两个黑影招手。司机咒骂了一声不愿停车,女售票员说:“还是停一下吧!外面天气那么冷,我们这也是末班车了。”
车停下了,李浩揉了揉眼睛,发现上来的是三个人。原来那两人中间还架着一个,之前隔得远,透过带雾气的窗户没看清。
上车后,这三个人没说一句话,径直走到车厢最后面的位置坐下。被架着的那个坐在中间,披头散发地垂着头,看不清脸。另外两个人则穿着清朝官服样子的长袍,晦暗的月光透过窗户,脸色惨白。
李浩吃了一惊,看旁人的脸色,明显也都被吓了一跳,各个神情紧张,只有司机继续开着车。这时女售票员安慰说:“大家不要怕,他们可能是在附近拍古装戏的,大概喝多了。”
又过了三四站,那对年轻夫妻已经下了车,司机和售票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老太太神情严肃地看着刚上车的三个人,突然站了起来,发疯似地用手拍打李浩的脑袋,口中还叫骂着说:“抓贼啊!这臭小子偷了我的钱包!”
不管李浩怎么辩解,老太太用一双眼睛直瞪着李浩,扯着他的上衣领子,非要拉着他下车去前面的警察局。
看着远去的公交车,老太太长出一口气说:“小伙子,我可救了你一命。后面的三个人不是人,是鬼,那两个穿旗袍的没有腿!”
李浩目瞪口呆,手心里汗都出来了。
两天后,警方在距离香山100多公里的密云水库找到了失踪的330路公共汽车,并在车内发现三具严重腐烂的尸体。
这就是火遍全国的“北京330路公交车”灵异事件。刚来北京的时候,新同事就拿这事吓唬过我,我被吓得不轻,晚上坐公交总忍不住用余光往车厢后面瞟。
后来我上网查,发现这事受到的关注远超想像。其实网上这故事有好几个版本,连发生灵异事件的是哪辆公交车都有争议,有人记得是330路公交车,还有人记得是375路公交车,甚至331路、333路等等。
那这个事究竟是真是假?微信群里,网友们私信探长能不能给解释下。
我觉得有必要做个调查。
先带你重新看下这件事发生的过程。
前文的故事情节来源于下图中的这个版本,2007年左右在论坛和各大贴吧里广泛传播。在作者的描述中,当时是1995年11月14日深夜,这是一辆从圆明园开往香山的末班车。
先看黄色框选内容。虽然标题是《轰动北京的330路公交车的神秘消失!》,不过你接着看下一句,紧接着就有一个声明“现在的375路公交汽车已经更改为(北宫门—西直门)”。
这是串戏了吧!
再仔细回看作者对整个事件的描述,如果是编的故事,很容易出现细节上的漏洞。
看上面两张图片的红色框选部分,我们可以发现两处疑点:
(1)作者在前面强调了两次天气“很冷”,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11月的北京坐在公交车上是绝对不会想把窗户打开的。
(2)一开始,作者提到“另外两人则穿着清朝官服样子的长袍”,后面却说“风把那两个穿旗袍的人下身吹了起来”。
这两句话出现了明显的前后矛盾。难不成这里又多出了两个人吗?再者,看过清宫戏的人都知道清朝官服应该是什么模样的。现在我们所说的“旗袍”专指民国时的旗袍,而清代的满清贵女所穿“旗袍”是两边不开衩的,就算是风也吹不起来。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貌似也太大了。
还有个疑问,其他版本里的“375路”公交车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我找到了最早讲述这个故事的那篇帖子。发帖人叫“一村村长”,2002年10月19日发在天涯论坛的莲蓬鬼话版块,题为《375路公交车》。
帖子里是这样描述的:两个青年人夹着另一个人从北邮站上车,一个老头“诬陷”同车的另一个小伙子偷了钱包,两人在路边下车。第二天,警察在圆明园发现了那辆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都已经被杀了。
两个故事雷同的地方在于:
(1)发生在北京,时间同样是晚上,搭乘末班车;
(2)相似的情节,中途有三人上车,并且都是两个人搀着另一个人。随后,两位乘客因“偷钱包”发生争执,下车前往派出所。最后,发现司机和售票员“死亡”或“失踪”。
通过以上内容对比,我们是否可以猜测:
“330路末班车灵异事件”的作者在论坛上看到“375路公交车凶杀案”的描述,根据剧情重新进行加工,就变成了现在网络上流传的“330路公交车灵异事件”。
我们再来找找故事中出现的两辆公交车,“330路”和“375路”。
这是探长在旧书店淘到的《95最新版北京旅游交通图》,上面显示圆明园地区并没有“圆明园公交总站”为名的车站,故事里公交车的始发站在当时并不存在。
*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年第三次印刷)
而且这张地图显示,375路始发站是西直门,而北宫门站就是终点站了;333路的终点站确实是香山,但始发站却是颐和园而非圆明园。
“330路”始发站是颐和园,终点站是西小营。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线路。
在当时,只有331路的路线是从新街口豁口去往圆明园的,所以“330路公交车灵异事件”中所说的路线,大概是331路圆明园站加上375路的其中一段再加上333路后半段拼接而成,实际并不存在。
随后,我又重新翻了翻天涯论坛原帖下面的评论,有一个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位ID“www246”的网友2002年12月13号回复了这个帖子。他用“老套”形容楼主所描述的故事,在这之前他已经看过这个故事了?
1997年,毕业于沈阳大学中文系的张震开始恐怖文学创作,并在辽宁电视台主持“张震讲故事”有声电台,推出了大量的精品恐怖故事,是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恐怖有声读物品牌。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句话就是因为这个节目火起来的。2008年,张震的首部长篇惊悚悬疑小说《失控》面世,这部现实题材的惊悚作品让许多读者紧张不已。
《张震讲故事》里有一个恐怖故事就叫《末班车》。
梳理一下《末班车》的故事情节:
晚上8点后“我”独自一人去坐公交车,在街上遇到一位长得可怕的老头,和他坐上了同一辆车。中途上来三个年轻人,其中两个搀着另外一个人。随后,老头诬陷“我”偷钱包,把“我”拽下来车。结果第二天警察在郊区发现了一辆失踪的公交车,车上发现两名死者,一位是司机,另一位不明身份。
张震所说的《末班车》是一件“凶杀案”,在后面上车的三个年轻人中,中间被搀扶的早就被杀,就是那位“不明身份者”。
所以,02年天涯论坛上的帖子只不过改动了《末班车》里的次要部分,变成了“北京375路公交车凶杀案”。
*篇幅原因,不贴全文,感兴趣的可以搜来听一下
线索追寻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吗?并没有。《张震讲故事》虽然是张震主持,但并非所有故事都是原创。
1991年至1998年,在台湾有一个晚间十点档节目叫《玫瑰之夜》,其中有一个《鬼话连篇》环节,邀请各种明星分享自己的鬼故事。其中有一期那英也参加了,她分享的故事就叫《死亡末班车》。
在那英分享的故事里,同样是中途三人上车,而且是飘上来的,中间有一女僵尸,旁边两位男鬼。因为被怀疑偷了钱包,一个老头把另一个小伙子拽下了车。第二天报纸报道那辆车上司机和售票员都被杀。
那英说,这是她在北京听到的故事,说明这个故事很早就在北京流传,比张震的《末班车》更早。
也就是说,他们在节目上所说的故事都源自早前北京流传的一则都市传说。
这种都市传说的创作是需要故事背景的,就是常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那这则都市传说是不是根据现实中某个案件改编的呢?由于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通过以上证据,可以发现:
这些不同版本里,基本内容都很相似:夜间末班车、司机和售票员被杀、三个中途上车的人或“鬼”、偷钱包事件。虽然有的版本里“老头”换成了“老太太”、时间地点也有变化,但这也正好充当了“原创”的“保护伞”。
因此,探长做出如下判断:
所谓的“330路末班车灵异事件”,只不过是发布者根据之前的故事虚构改编的恐怖小说,并非真实事件,由于网友们以讹传讹快速发酵,“荣登”中国十大灵异事件榜单。
2002年天涯论坛上的帖子、“张震讲故事”中的《末班车》、2007年网上流传的《330路末班车灵异事件》,包括那英的《死亡末班车》都是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流传于北京的一则都市传说。
后来,又出现了不少其它地方版本的“末班车灵异事件”,比如武汉13路公交车灵异事件、南京夜17路公交车惊现“半脸女”等,其实都是“末班车灵异事件”的衍生版本,读者当作恐怖小说看即可,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