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推理小说和悬疑剧中最喜欢的桥段,十个有八个都会说密室谋杀案。
可仔细想想,一说到密室杀人,脑中自动蹦出的是《名侦探柯南》等一系列虚构的影视或小说作品,却没什么真实案件。
影视作品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密室案往往都能和神反转挂钩,让人产生恍然大悟或是莫名其妙又情理之中的感觉。而有些真实的案件,不光为侦探推理文学带去灵感,也让世人困惑不已。
发生在推理小说创作黄金期的密室杀人案
20世纪初期,一位名叫芬克(IsadoreFink)的波兰移民的死亡,引起了警察的重视。而随着对这桩案件更加深入的调查,芬克的死亡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谜题,可以说这个案件是一桩非常著名的密室谋杀案,充满神秘的色彩。
芬克&报道&公寓
芬克,只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生活的普通人。他在纽约经营着一家洗衣店,自己则是住在一个小小的附属公寓。在邻居眼里,他不善交际也不怎么和邻居们互动,是一个古古怪怪的人。
1929年3月9日,芬克同往常一样去了洗衣店然后回家。不久后,他的一位女邻居听到了尖叫声和一些奇怪的响动,像是有人在打斗,于是她选择了报警。
当警察赶到时,却发现芬克的公寓是进不去的,里面无人回应,外面看上去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人闯入。
而能够进入公寓的唯一途径,是一个非常小的通风横窗。
这个小窗成年人无法通过,警方只得找到一个瘦小的小男孩,让他挤进并爬过小窗,这才从里面将门打开。也不知道看见尸体的小男孩有没有留下什么童年阴影。
类似的通风横窗
当进入房间后,发现公寓本身处于一个原始状态,没有剧烈打斗和被盗的迹象。如果不是躺着芬克的尸体,根本不会将这个房间和案发现场联想到一起。
芬克的尸体躺在地板上,身上有三处明显的枪伤,其中手腕有一个近距离的枪伤,胸口的则是致命伤。
但芬克的手里和房间里,都没有找到枪。所以自杀这个假设就被首先排除了。根据伤口的性质和现场的证据,这使得警方认为这是一起谋杀案。
凶器在哪里?是谁杀了他?作案的动机又是什么?而摆在这些谜团更前面的是,凶手怎么进入公寓的?
窗户和门都是从内部锁上,而唯一的出入口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只有瘦小的孩子才能通过的横窗。芬克虽然有些古怪,平日里也没和人结仇。他的公寓里也并没有丢失贵重物品,甚至他口袋里和抽屉里的现金都没有被动过。
这可是太为难警方的调查人员了,他们开始设想各种关于案件的可能性。比如凶手是通过横梁窗,开枪射杀了芬克,这个想法也很快被排除。横窗的角度让芬克不会拥有特殊伤害的痕迹,芬克手腕伤有残留的枪粉,也证明不可能是远距离造成的。
类似的横窗
还有一个设想,就是一开始芬克和凶手是在外面打斗,在此期间,手腕受到了近距离的伤害,随后芬克撤退到公寓内,并锁上了门窗,凶手则是通过横窗给了芬克致命一枪。这个设想看似也说得过去,但邻居们的口供却没能佐证这个设想,因为他们不仅没看到外面有争执发生,也没有听到枪声。
当然,也有设想过凶手本来就是个体型小到和儿童差不多的人,从横梁窗进,枪杀芬克,然后再从横梁窗离开。可惜,现场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还有一些超自然的观点,说芬克是被鬼杀死的,这就有点玄幻了。
没能调查出什么有用的线索,警方最终无奈宣布芬克案是一桩解决不了的神秘案。
芬克那个时代的街区
奇怪的尸体,封锁的房间,丢失的凶器,没有闯入和挣扎的痕迹,没有指纹,没有听到任何异常,也没有看到可疑的人。
这些关键词们在密室案件的文学创作中一定不陌生了,真实的案件为创作带去灵感,小说也引得人们去关注真实的案件,尽管为案件带去了很多讨论度。可是发生在百年前的案件,没有发展成熟的刑侦技术和手段,谜底和答案还是被锁了案发的房间。
著名的密室侦探小说《BensonMurderCase》
对密室的理解,或许也不仅限于房间,一个上了锁的行李袋或许也是。
2010年8月23日,威廉姆斯(GarethWynWilliams)被发现死于伦敦一所公寓内,他的尸体装在一个行李袋里,行李袋又置于浴缸内,尸体高度腐坏。只看这些,或许第一感觉就是谋杀案。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不然一桩案件怎么能带来这么高的关注度,引得全球网友参与讨论。
就在大家都以为是谋杀的时候,官方给出的调查结论是:自杀。
威廉姆斯逝世前被监控拍摄到的画面
威廉姆斯案件发生的时候,还是夏天,他所处的公寓却开着暖气。
根据现场的情况,现场没有任何挣扎和被闯入的痕迹,装着威廉姆斯尸体的行李袋是外部上锁的,而锁的钥匙则是和威廉姆斯一起在行李袋内。尸体也没有挣扎的痕迹,现场也没有其他人的指纹。
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官方最终给出威廉姆斯系自杀的结论。
但群众对这个结论并不买账,仍存在许多质疑的声音。人是怎么自己进去行李袋还反锁的?人是有求生本能的,难道就躺在里面乖乖等死吗?
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也引得大家质疑。有人曾提出,开暖气是为了加速尸体腐烂的假设,也有人提出毒杀的可能,认为开暖气是为了在做毒理检测之前通过高温加速毒物蒸发。
瑜伽大师尝试把自己反锁进行李袋,以失败告终
能让大家产生如此多质疑的,除了案件本身,还有死者威廉姆斯的身份。
威廉姆斯供职于军情六处,此前和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人有共事过。根据英媒的报道,他还曾“黑“进过美方的数据库,获得了一份前总统克林顿所出席活动的嘉宾名单。所以也有部分媒体和群众怀疑,他的死或许和工作脱不了干系,高举他是被暗杀的大旗。
威廉姆斯的坟墓
2015年,一部由BBC出品的电视剧《伦敦间谍》(LondonSpy),就是以威廉姆斯案件为创作背景制作的。
按照如今的刑侦技术手段,要想通过制造密室来达到完美犯罪,基本是不可能的。恰恰因为不可能,却吸引了更多悬疑创作者。
任何的微量物质都能成为犯罪证据,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中只有有犯罪行为的发生,那必然会与受害者或犯罪现场发生物质交换。每次接触都会留下痕迹,一个人不可能在进入一个房间内,离开时房间和身上不留下一些痕迹。
从结果来说,为了制造密室,为自己脱罪,实际上却在微观世界留下更多物证。
像各种经典小说中一样,作者通过设定密室,向读者展示一个带有多条线索的谜语故事。这些故事里,读者需要通过主角的调查来发现谜底,从而获得理性的答案。
或许谜题的答案有时候就摆在那里,只是我们还没有想到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