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关于老子和《老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后人解读学习《老子》的智慧带来许多麻烦。该从哪里下手?谁的注疏更接近老子?是大智者“河上真人”,还是“年未弱冠“的青年才俊王弼?既然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我们何不绕过河、王诸公,直奔孔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春秋》《吕氏春秋》《孔子世家》《礼记》等诸典籍均有记载,并有四次之多。可见,除了老子的的大弟子尹喜外,知老者懂老者,孔子当位列其一。
看看孔老夫子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作何解答
1、《道德经》的销量问题光明网、上观新闻这些主流媒体报道说,在西方国家,《道德经》的销量超过《圣经》,荣登世界经典书籍排行榜榜首,并且最富哲学思维的德国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您意下如何?
孔子:
我感到悲哀。我不知道你这些信息的可靠程度,更不知道他们的统计数字是否真实准确。若是真实的,我会为中国先贤圣人的智慧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感到悲哀。如果国人在领会先哲智慧方面更尊重、接近原著,更系统、更完善,而不是人云亦云、穿凿附会的话,全世界的人至少人手一本《道德经》才对得起先贤大哲。
2、关于老子的身世问题
听说老子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小名“狸猫儿”,故名李耳。他是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他父亲叫老佐,是宋平公的司马,战死沙场。自此以后,老家没落,老子是其母在逃难途中降生的,他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其母因其双耳齐肩,故名为“聃”......那么,老子到底是姓“老”还是姓“李”。
孔子:
你若对老子的生平感兴趣,可以借助互联网尽情搜索,那里面有千万条似是而非的答案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只知道老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大我20岁左右。老子留给后世的只有《道德经》中的智慧。老子早就羽化登仙,肉体也早“朽”,就连《道德经》这三个字也可以“朽”,但是《道德经》智慧如日惊天,永无枯朽之日。
3、关于孔子问礼
您是大成至圣先师,“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适周”、“之宋”纡尊降贵,向老子请教?
孔子:
我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何况老子“其犹龙邪"!我之与老子,思想体系不在一个维度之上。我研究人文,学术方向在于“为人处世”。老子的思想维度在宇宙“自然”,这个“自然”大到无边无际,小到至精至微。我研究的只是老子大领域中的一个课题。
4、关于做学问
为什么老子的学问那么宏深玄远,鬼神莫测,而您的作品那样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孔子:
就作品的风格而言,《道德经》是老老师的文言之作,而我的主要作品大多体现在对古籍做的一些增删和注疏方面,所以就显得通俗些。至于我的代表作《论语》,那更是我的弟子们为了纪念我,把我平日要求的重点记录整理出来的。即便到了现在,你们的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还是有所差异的。这是其一。
其二,这是主要的。老子善于思考问题,他绝不人云亦云。其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是一条不为外力所动的“龙”。所以他会不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全以“道”释之、道化之。
给你讲几个故事吧,且别管他来历如何,可信与否,故事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而做的佐证。由此你便可以顺藤摸瓜,探得老子智慧之源,道德之本。
老老师聪慧精思,幼年即思接千载,虑及八荒,家将们哪里知道那许多祭祀占卜、社稷兴衰、战争成败、观星测象的事理?无奈之下,老夫人给他请来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他。
知道商容吗?就是《诗经》里写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那位君子,曾经担任过主管殷商礼乐的大臣,武王伐纣后,礼聘为三公,商容固辞不受。这位大贤很厉害,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商周臣民俱皆敬重他。
故事一:天为何物?
这一天商教授继续上课:“天之穆穆兮厥神,王之肃肃兮斯本。”老子打断教授:“天者何物?”教授道:“上之清清者谓之天。”又问:“清清者何?”教授道“太空也。”“太空之上,尚有物否?”教授道:“有,清之清者也。”“清之清者又是何物?”答曰“清清之清者是也。”又问“一清二清三清,清者穷尽处当为何物哉?”教授摇头道:“师不传,籍未载,愚师岂敢妄言。”
故事二:何谓造物之功,何谓变化之能?
下一堂课,商教授开讲:“四宇之内,因有天道,日月星辰才可有章可循;有地理,故成江海山川;有人伦,才能分明尊卑长幼。有物性,才能分辨出长短坚脆。”
老子问:“日月星辰周而复始,谁人之力?江海山川巍巍汤汤,谁人掘之?尊卑长幼等级森森,谁人分之?”教授道:“神力也。”
老子问“神力何来?”教授道:“神能造物,善变化。”
老子问:“神之功能谁赋?何时具备?”教授道:“师不传,籍未载,愚师岂敢妄言哉。”
故事三:君主岂能违天命?
接着上课,商教授道:“君者,天之子也,奉天命以牧民;民者,君之所牧者也。君尊天意则立,悖天意则废,民不顺则罪,此天意也。”
老子问:“民,生而为人,人人平等,何须君牧?君若代天意,为何可以违背天意?”教授道:“君意神授,君主降生于世间,犹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
老子问:“神既有造物之功变化之能,何不造听命之君乎?”教授道:“师不传,籍不载,愚师不敢妄言也。”
故事四:君主何故不能止乱?
这一节课,教授讲治乱。商老教授道:“悠悠万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相残。所以利人者利己,害人者害己。”
老子问:“失和,国之殇,民之害也,国君宁可坐视乎?”教授道:“民争,是为失小和,小和失则小祸至,此害,君可为之,止之。国之争,乃失大和也,大和之失,则大祸至焉。大祸者,非民之过也,实乃君之过也。人之过,君可止,君之过,无以止”
老子问:“君既不能自止,神宁可坐视乎?”教授道:“师未传,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也。
5、老子的答案
老子后来得到答案了吗?
孔子: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自认“师之学有尽,而李聃之问无穷”,便推荐李聃离开相邑,入周都深造。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三年。博士又荐其入职守藏室。守藏室卷帙浩繁,《易》《书》《历》《诗》《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老聃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神通天地,披览古今,将从前疑问逐一化解,将天地大道蕴涵心中。后来,老子见周王朝礼崩乐坏,遂去周,于大散关而书《老子》。
老子关于天地神人万物的所有答案都浓缩在了《老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