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一件轰动全中国的事件—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本来是云大的在校学生,因为受不了同寝讥讽,三天内连杀四个人,之后使用假身份证逃跑。
马加爵在犯案的时候,中间一名室友侥幸逃过,仅仅只因为这位室友曾经帮他带过饭。马加爵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受不了同寝讥讽就痛下杀手吗?马加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和330灵异一起了解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吧!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南宁宾阳县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中,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2004年4月24日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4年6月17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此案件由于作案者为大学生,出身卑微,手段残忍而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马加爵事件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说话是门学问,可能在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便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说话前还是得三思)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
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
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马加爵事件中可以看出来他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对比起杭州扑克牌女尸案还要恐怖.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
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
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
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
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最终马加爵被依法捕捉并且判处了死刑。
据报道,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因为在与同学打牌时,被疑似作弊,遭到同学的嘲笑作导火索,加上长期积累在心里的积怨,最终喷薄而发,酿造了惨剧。
比如遇害者之一过因为生日没请他,另一位遇害者冬天曾在他被子上撒尿等无数事件的累积,慢慢导致他人格扭曲,有预谋地实施了犯罪。人格扭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以来,不良心态累积的结果。
这种不良心态主要是自卑,自卑与一个人的生活境遇与对这种境遇的认知有关。自卑通常来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他人生活状态与自己生活状态之间的巨大落差。
最常见的自卑根源,是原生家庭与学校。以马加爵来说,他的贫穷与不甘贫穷使他自卑,让他感到深受歧视,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形成一道墙。但他同时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与人交往。
这种矛盾使他的行为看起来会比较古怪,反而更容易引起别人轻视,比如同学们就认为他性格孤僻,脾气暴戾,从而不愿意与他来往。渐渐地,他的精神寄托方面找不到支点,失去了对人的信任,对社会的期许,那么任何小小的芥蒂都会形成一种仇恨,这是他人格扭曲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看起来性格温顺的老实人,有时候会做出瞠目结舌的事件,比如放火、投毒、杀人等等,那是因为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出来,社会危害性更大。
看了马加爵事件,大家是不是都在感谢当年大学室友的不杀之恩,马加爵是因为心里扭曲才造成惨案,愿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13年4月15日在百年名校复旦大学,又发生了类似当年的马加爵事件。该校一名在读医科研究生遭室友在寝室饮水机投毒,抢救无效,4月16日不幸逝世。
这种不幸最深刻地打击了大家对大学教育的信心。我们难以想象是什么“深仇大恨”,竟使林某向同宿舍的舍友狠下毒手。作为复旦这所百年名校的研究生,近20年的教育难道只让他学会了使用暴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倘若培养出的学生仅有才而无德,那真是教育的悲哀。可能有人说这只是一种偶然,即便是在美国不也经常有大学枪击事件吗?
1994年清华大学曾经发生过铊中毒事件,2004年是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事件,如今是2013年,几乎每隔10年,便发生一次这样的恶性校园案件。这里边有偶然的因素,但是在这偶然里,其实更是我们的大学教育、甚至是整个学生时代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一种必然。
在中学,我们就以分数为中心,我们几乎只教给我们的孩子怎么去考高分,其他一概不管;到了大学,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中心也开始向急功近利的方向偏移。
很多时候我们侧重于让学生怎么才能找到好工作,侧重于让学生怎么过四级、过六级,侧重于怎么让学生在大学时代多拿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而“谁的女朋友更漂亮,谁的手机配置更高,谁在学生会混得更好,谁开上了跑车,谁花钱更大方,谁的父母更有权势”也成了大学生谈论的热点话题。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大学肯专门花时间去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一个有品格的人,而这两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来应当是教育本身的终极目的;这种终极目的却恰恰被我们忽略,被各种急功近利的东西所取代。
我们的社会所为,又给这种走偏了的大学教育找到了最好的现实例证;在这种本身错误的现实例证下,我们的教育愈发觉得自己这样搞是对的,是适合现实需要的,在一种忽略教育最本质的偏路上,越走越猛,越走越远。
在这种偏路上,突然出现类似于复旦大学寝室饮水机投毒事件,也就变得正常以及一定的必然。虽然被枪毙了,但是马加爵们其实从来未离我们远去。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实验室的橱窗口贴出用A4纸打印出来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个黑体大字。
这是对复旦学子们的提醒,里边何尝又没有含着深深的惋惜和谴责?健康的体魄,温情,善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但愿此类恶性事件,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