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00:46:59 热度:

马玉林探案(16):北京“捉”鬼

1

马玉林已经不仅仅属于赤峰了,祖国大地到处都在呼唤着他。

在有关部门安排下,从六十年代中期起,马玉林由苗春青陪同,到全国各地去参观,介绍经验,并协助当地公安机关侦破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他那在山沟和羊群中盘桓了五十多年的双脚,在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留下了印迹。北京、天津、河南、辽宁、广东、江苏…他走到哪里,就把他那独特而神奇的步法追踪技术和经验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让狡猾凶残的犯罪分子落入法网。

 

四月的北京,乍暖还寒。白天,和煦的阳光洒满街道,冰消雪化使人感到暖融融的;到了晚上,却冷风习习,依然凉飕飕的。

 

一天深夜,人们都已安睡,位于海淀区的一所大学里忽然闹起鬼来。一个红头发绿眼睛、脸上布满白斑的鬼怪在托儿所里出现了。偶然经过那里的人不仅看到了鬼怪狰狞的面孔,还听到了它那令人心悸的嗥叫声:“我是鬼呀……,我要吃人……”

 

人们被这突然出现的白脸鬼吓懵了,仓惶逃走。

第二天,一个令人感到不安的消息传开了:

“咱这儿闹鬼了,真吓人,有人看见了……”

“不会吧?是不是谁故意闹着玩儿?”

“难说呀。鬼神这玩艺儿,信就有,不信就没有……”

学校保卫人员接到报告,赶到闹鬼的地方查看。鬼不见了,但是少了许多东西。

世界上哪有什么“鬼”!人们猜测,这一定是个披着人皮的“鬼”。

 

入夜,学校布置了人,在闹鬼的地方潜伏起来,张网以待。可是,一夜间什么动静也没有,平安无事。一个星期过去了,“白脸鬼”没有再出现。人们认为,它一定是做贼心虚,销声敛迹了。

\"\"

然而,“白脸鬼”又连续在其它学校,宾馆里出现了,后来竟闹到了某外国大使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白脸鬼”就出现了十一次,大多是在半夜十一点到午夜之间发生的。每次闹鬼之后,那里的人们一检查,必然发现丢失许多贵重物品。

 

一时间,人们谈“鬼”色变,人心惶惶。

 

北京市公安局对这一系列案件十分重视,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侦查。侦察员们先后在几个发案现场提取了“鬼”的足迹,然后深入到群众中调查。人们的说法各式各样,有的说那“白脸鬼”如何可怕,张牙舞爪,又蹦又跳;有的说“白脸鬼”神通广大,转身就消失了;大部分人则不相信那是“鬼”,而是坏人装扮的。说法很多,但是,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不怪有人说“白脸鬼”神通广大,它确实很狡猾。你在某个地方守候巡视,它却在另一个地方出现了,好象会“分身术”,令人防不胜防。

 

2

 

“白脸鬼”在现场上遗留的足迹,成了唯一的侦查线索。可是,偌大一个北京城,要想凭几枚足迹查找犯罪分子,是容易的吗?侦查工作搞了一段时间,没有多大进展。在这时候,人们想到了一个名字——马玉林。

 

北京市公安局经过研究,电告内蒙古赤峰市公安局,请求速派马玉林赴京协助侦破。这时候,马玉林正在辽宁省盘锦地区讲课。他收到邀请的通知后,立即乘特快列车赴京。

 

马玉林为什么去得这样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想到,北京是全国亿万人民心所向往的首都,那里的社会洽安十分重要,自己能去尽一份力量,非常光荣;另一个是他对这个闹鬼的案子很感兴趣。

 

马玉林刚下火车,前来迎接他的公安人员们,还有已经在北京等候着的苗春青等人一拥而上,笑致问候,然后用车将他送到了公安局招待所。

 

马玉林没等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哪里闹‘鬼’?领我去看看!”

“不忙,”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说:“您先休息休息。”

“我不累,用不着休息。哼,闹什么“鬼’?我抓了不少贼,还没抓过一回‘鬼’呢,这回倒要见识见识!”

公安人员忍住笑,好歹说服了他,休息一天。

 

马玉林来到北京,心情十分激动。北京是首都,党中央的所在地,他早就想来了。当然,也得有机会。那次来给公安部长作表演,是奉命调来的。这次来北京,是被请来的。等捉住了“鬼”,破了案,得好好逛一逛北京,看看故宫,游游颐和园,开开眼界。不然,回到赤峰,人们问我:“在北京你都去哪了?”我啥也说不上来,多叫人笑话。

客随主便,让休息就休息,马玉林在招待所里度过了一天。

可是,那个“白脸鬼”却没有休息。就在马玉林赶到北京的头天夜里,“白脸鬼”又在总参托儿所和一所工学院里闹腾起来,并掠走了那里的许多贵重物品。

 

苗春青在当地公安局同志的陪伴下,当天清晨五点即赶到总参托儿所现场勘查。他发现,房子外面有哧滑状足迹(当天下了丽),后来在西边花墙和茄子地边,又发现了可疑的足迹,并作了提取。他们随后又奔工学院,在现场房前、房后,都分别发现了同样的足迹。

 

马玉林自来北京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鬼案”,迅速投入工作。他在招待所里看了从十几起“鬼”案现场上提取的石膏足迹。他认定,这些可疑的足迹特征相同,但作案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一个人二十二三岁,另一个人二十四五岁。他们的身高都在一米七左右,但一高一矮。他们既相似又有差异,好像兄弟二人。

 

第二天,马玉林来到西郊,为两个嫌疑人作鉴别,都否了。

 

3

 

马玉林记下了那一系列“鬼案”中两个可疑人的足迹和步法特征,在一个风清日丽的日子,来到了颐和园。

 

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是马玉林久已羡慕的地方。湖光山色之间,点缀着许多殿堂楼图、廊榭亭桥等精美的建筑。浓绿的万寿山,耸立在昆明湖的北畔这里的一切,都使他神往。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听到不少关于北京城、颐和园、还有那个西太后的传说。现在,他终于看到颐和园了。他下了车,来到颐和园门口,往里面看了看,却不走进去。他在门口附近找到一个石台阶,用嘴吹了吹土,坐下了。

 

他不是来游览的吗?为什么不进去呢?

不,他是到这里来侦查的。案子没破,“白脸鬼”没捉到,他哪里有什么心情来游览呢?

他想的是,颐和园是人们常去的地方,那里游人很多,“白脸鬼”难免也到那里去。只要这两个家伙在大门口一出现,他马玉林就能凭着足迹和步法认出来,把他们当场抓住!

是啊,他在赤峰火车站广场上捉住那个三年前贾家营子案的盗窃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好一个心痴神迷的马玉林,一心择在案子上,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两眼炯炯,目光如电,观察着进进出出颐和园大门的人群—不,他只看他们的脚,一双双形形色色的快速走动着的脚。谁说当时中国没有高级电子计算机?谁说当时中国没有先进的刑侦观测仪?马玉林的头脑,就是一架精确无比、效率惊人的高级“电子计算机”马玉林的眼睛,就是架洞察人微、万无一失的刑侦观测仪。

 

马玉林就这样在颐和园大门口一连坐了两天。

 

人们常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名人们每每做出的一些令人感到不解或可笑的事情。马玉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然,他的行为并不使我们感到可笑,只是感到可敬。我们从马玉林坐在颐和园门口捉“鬼”的这个场面,追溯历史,仿佛看到了他当年不分严寒酷暑,从早到晚观察羊群、行人,苦练码踪技术的情景:也由此明白了,为什么在他身上能产生出那么多使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来。

 

两天后,马玉林失望地离开了颐和园。因为,那两个“白脸鬼”对颐和园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来。

 

苗春青因为另有任务,到沈阳去了。临行时,他对马玉林说:“老师,注意点休息。你已经为他们做了鉴定,如果一时半会儿破不了,就回去吧!”

 

马玉林坚决地说:“不行,这“鬼’不抓住,我就不走啦!”

 

这期间,北京市公安局专案组的侦察员们没有闲着,在积极行动。马玉林对那些足迹的鉴定很有价值,他们根据他的判断,缩小了侦查范围,张开了一面密织的网。

 

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都市又平静下来。子夜时分,在海淀西郊,街上不见行人,一片寂静。一幢楼房的暗影里,隐伏着三个侦察员。他们不发出一丝声响,在等候着什么。

 

忽然,那三个人微微地动了动,彼此交换了一下目光。

路口,发出一阵轻轻的“沙沙”声;摇摇摆摆驶过来辆自行车。车到路灯下,才能看清是两个人共乘一辆车子,坐后座的那个人拿着一个大铁筐。那两个人神态鬼祟,东张西望,像两只夜间出动的老鼠。

 

“站下,干什么的?”暗影中的三个侦察员走出来,向骑自行车的人围了过去。

那两个人吃了一惊,扔掉自行车和铁筐,飞快地奔逃,消失在夜色中。

 

侦察员们没有追上那两个人,深以为憾,断定那不是两个好人。他们发现,那两个人都是红发碧眼,满脸络腮胡子,像两个外籍青年。用车查主,没有奏效,因为那辆自行车既没有车牌,也没有车架号。显然,他们做了不测的准备。

 

他们是不是“白脸鬼”呢?

 

马玉林赶到现场,对两个乘车人的足迹进行鉴定。马玉林虽然待在祖国首都,一想到这个他浑身就暖洋洋的,但因“鬼”案未破,他茶饭无心,哪儿也不爱去。他在这里是客人,在侦查行动上要听人家安排,与之配合。所以,他心情很是焦躁。正在这时,听说夜里发现了两个红头发、蓝眼睛的可疑人的足迹,要他去鉴别,就特别高兴,立即去了。他认真检验了那些足迹,很快,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神情,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对侦察员们说:“不错,就是那两个鬼。”

 

马玉林的鉴定,使专案组成员们深受鼓舞,感到破案有望。他们划定重点侦查范围,按那两个人已经暴露的体貌特征深入调查,不久便发现了两个嫌疑人。

 

马玉林又对这两个人进行鉴别,一看他们的步法,当即认定:连续装“鬼”夜盗十多次的就是这两个人。

两个姓吴的“鬼”终于落入法网。

“鬼”案破获。大批赃物从“鬼”窝里搜了出来,满满装了一辆载货汽车。

经过审讯,两个犯罪分子供认了犯罪事实。原来,他们是两个外籍混血儿,亲兄弟,过去曾因盗窃行为触犯我国刑律,被判了刑。他们怀恨在心,获释后继续作恶,用一块块白胶布粘在脸上,披头散发,张牙舞爪,装鬼吓人,乘机偷盗。他们自以为得计,气焰越来越器张,没想到栽在马玉林的手中。

 

案子破了,马玉林心情舒畅地游览了颐和园。

北京马玉林探案捉鬼

相关文章

马玉林探案(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十年动乱中的马玉林,以暮年病弱之躯,坚定地挺立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第一线上,擒凶捉盗,功绩斐然。有人统计过,他仅在1969年那一年中,就破案六十多起,约占全县破案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有一天,他到哈拉道口、河南营子等地走了一趟,即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七起。 有人据此以为,马玉林侦查案子总是很顺利的。这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马玉林不仅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承担着风险,而且要与狡诈的犯罪分子斗智周旋,冲破重重迷雾,才能直捣他们的巢穴。 马玉林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使一些犯罪分...[详细]
2019-05-19
马玉林探案(19):神速的脚步
1 在马玉林的家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盗窃分子作案后,背着偷来的赃物,急急地往家走。可是,当他的脚刚迈进院子时,一下子愣住了:马玉林正坐在院里的一个板凳上抽着烟,轻蔑地看着他。原来,马玉林从被盗现场上的足迹认出了他,追踪一段后,抄了近道走,比他先到了。马玉林掐灭烟头,站起身,淡淡地说:行了,你不用进院子,再把东西背回去吧! 这个故事显然带有传奇性,不过,人们还是将它传来传去,并且深信不疑。因为马玉林追踪破案速度之快,有时真是惊人。群众说:马玉林只要开始追踪,脚下就生风。侦破打狼沟门公社孙寡妇家被抢案,...[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8):乱世擒凶
1 1964年的深秋,马玉林和苗春青经上海来到了南京。 南京,山环水绕,虎踞龙盘,是有名的古都,同样是马玉林早就想来的地方。可是,他们到的时候,正赶上秋雨连绵,一连下了两天。他们...[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7):警犬不灵了?
1 1964年9月,正值中秋佳节,马玉林在苗春青陪同下,来到了祖国的南大门一广州。广东省公安厅和广州市公安局的同志久慕马玉林的大名,热情地迎接了他们,安排他们在省公安厅招待所住下...[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6):北京“捉”鬼
1 马玉林已经不仅仅属于赤峰了,祖国大地到处都在呼唤着他。 在有关部门安排下,从六十年代中期起,马玉林由苗春青陪同,到全国各地去参观,介绍经验,并协助当地公安机关侦破形形色色...[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5):身在赤峰,威及全国
1 时光荏苒,马玉林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这时却是他一生中步法追踪技术达到高峰鼎盛的时期。赤峰地区行政区划分发生变动,市、县分开以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追踪技术更适用于农村和牧区...[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4):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 马玉林调入公安机关工作以后,在赤峰地区破案无数,威名大振,致使一些不法之徒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但也有些犯罪分子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在作案中变换手法,进行伪装,制造假...[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3):兵不厌诈
1 马玉林用他那神奇的步法追踪技术擒凶捉盗,战果赫赫。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破案故事流传开来,使赤峰地区的人民受到鼓舞。马玉林的名字也对犯罪分子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使他们闻之丧...[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2):天南火光
1 马玉林递了入党申请书后,工作更加积极了。每有案子,他就把炕上的行李往里一卷,头一个作好出现场的准备,从不贻误战机,破案率颇高。 1962年夏,一天中午,平庄区旺甘池村发生一起...[详细]
2019-04-30
马玉林探案(11):假如当年手里有枪
1 青年时代的马玉林,是家乡一带追踪能手中的佼佼者,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靠追踪找回自己丢失的羊,还常以这一技之长帮助别人。 他的名气大了,连那班地主也不能小看他了,并在他身...[详细]
2019-04-27
马玉林探案(10):红山认“凶”
1 常言说:墙里开花墙外红。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悄,在赤峰也不例外。过去,马玉林每天都生活在当地人们中间,人们管他一口一个老马头地叫岩,既亲切,又不以为然对于他侦破的那些案件,...[详细]
2019-04-27
马玉林探案(9):公安局门前的抢劫案
1 马玉林的追踪技术,常常成为同志们的话题,言谈之间,无不叹服。不过,马玉林追踪犯罪分子,究竟能追出多远呢?这个问题曾引起过争论。 有人说,马玉林年轻的时候就能在黑夜骑马挑...[详细]
2019-04-25
马玉林探案(8):巧破迷魂阵
1 同志们常说:马玉林没案子就没情绪。 这就是说,马玉林最大的志趣,就是侦破案件。 那么,没有侦破任务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呢? 他长住公安局独身宿舍,难免寂寞。他不认识字,连...[详细]
2019-04-24
马玉林探案(7):三缕蓝色的纤维破获盗窃案
1 赤峰市平庄区队佛寺粮店,自开业以来,生意兴隆,诸事如意,从没出过什么岔头。可是,这天早晨七点来钟,当这个店的工作人员吃完早饭回到办公室时,惊骇地发现,锁在办公室抽屈里的...[详细]
2019-04-24
马玉林探案(6):码踪破获盗马案
1 马玉林进了赤峰市公安局刑警队,这在他的家乡安庆沟,成了爆炸性新闻。马玉林自己也好像是在梦中。虽然工资低微,身不穿警服,腰不佩武器,可是他这样一个拿了大半辈子赶羊鞭的人,...[详细]
2019-04-22
马玉林探案(5):码踪专家根据脚印破获水地公社分销店入室盗窃案
1959年,经上级批准,五十三岁的马玉林被调到赤峰市公安局治安股,任追踪员,但只是试用。 他这样一个放了大半辈子羊,深居穷山沟里的老农,怎么能一下子成为一名刑警呢?说起这件事,...[详细]
2019-04-19
马玉林探案(4):丢枪事件
1、 1947年农历四月十八,是马玉林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赤峰解放了。 解放前,马玉林是穷苦人。解放后,他家境越来越好了。尤其使马玉林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码踪技术受到了当地公安机...[详细]
2019-04-17
马玉林探案(3):羊、狼和狐狸
1、 马玉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么练出这一手步法追踪和鉴定绝技的呢?这得追溯到很远的时侯。 他于1906年9月出生在内蒙赤峰县安庆沟乡元茂隆村。他家祖上几辈人都是穷苦的庄稼汉,家...[详细]
2019-04-15
马玉林探案(2):三年前的悬案看脚印破获
1、 马玉林从警后破获大小案件不计其数,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要数发生在赤峰市火车站广场的那一件了。 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聚居着汉、蒙、回、满等多种民族...[详细]
2019-04-15
马玉林探案(1):寻踪觅迹
1 1973年春,正是神州阴云密布的时候,社会治安极为混乱。河南省安阳地区安阳铁矿银行分理处发生了一起凶杀抢劫大案。 这天清晨,有人来到安阳铁矿银行分理处,居然发现值夜班的人员躺...[详细]
2019-04-14
  • 马玉林探案(9):公安局门前的抢劫案
    1 马玉林的追踪技术,常常成为同志们的话题,言谈之间,无不叹服。不过,马玉林追踪犯罪分子,究竟能追出多远呢?这个问题曾引起过争论。 有人说,马玉林年轻的时候就能在黑夜骑马挑...
  • 马玉林探案(3):羊、狼和狐狸
    1、 马玉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么练出这一手步法追踪和鉴定绝技的呢?这得追溯到很远的时侯。 他于1906年9月出生在内蒙赤峰县安庆沟乡元茂隆村。他家祖上几辈人都是穷苦的庄稼汉,家...
  • 马玉林探案(15):身在赤峰,威及全国
    1 时光荏苒,马玉林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这时却是他一生中步法追踪技术达到高峰鼎盛的时期。赤峰地区行政区划分发生变动,市、县分开以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追踪技术更适用于农村和牧区...
  • 马玉林探案(12):天南火光
    1 马玉林递了入党申请书后,工作更加积极了。每有案子,他就把炕上的行李往里一卷,头一个作好出现场的准备,从不贻误战机,破案率颇高。 1962年夏,一天中午,平庄区旺甘池村发生一起...
  • 马玉林探案(5):码踪专家根据脚印破获水地公社分销店入室盗窃案
    1959年,经上级批准,五十三岁的马玉林被调到赤峰市公安局治安股,任追踪员,但只是试用。 他这样一个放了大半辈子羊,深居穷山沟里的老农,怎么能一下子成为一名刑警呢?说起这件事,...
  • 马玉林探案(4):丢枪事件
    1、 1947年农历四月十八,是马玉林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赤峰解放了。 解放前,马玉林是穷苦人。解放后,他家境越来越好了。尤其使马玉林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码踪技术受到了当地公安机...
  • 马玉林探案(19):神速的脚步
    1 在马玉林的家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盗窃分子作案后,背着偷来的赃物,急急地往家走。可是,当他的脚刚迈进院子时,一下子愣住了:马玉林正坐在院里的一个板凳上抽着烟,轻蔑地看着他。原来,马玉林从被盗现场上的足迹认出了他,追踪一段后,抄了近道走,比他先到了。马玉林掐灭烟头,站起身,淡淡地说:行了,你不用进院子,再把东西背回去吧! 这个故事显然带有传奇性,不过,人们还是将它传来传去,并且深信不疑。因为马玉林追踪破案速度之快,有时真是惊人。群众说:马玉林只要开始追踪,脚下就生风。侦破打狼沟门公社孙寡妇家被抢案,...
  • 马玉林探案(11):假如当年手里有枪
    1 青年时代的马玉林,是家乡一带追踪能手中的佼佼者,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靠追踪找回自己丢失的羊,还常以这一技之长帮助别人。 他的名气大了,连那班地主也不能小看他了,并在他身...
  • 马玉林探案(13):兵不厌诈
    1 马玉林用他那神奇的步法追踪技术擒凶捉盗,战果赫赫。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破案故事流传开来,使赤峰地区的人民受到鼓舞。马玉林的名字也对犯罪分子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使他们闻之丧...
  • 马玉林探案(8):巧破迷魂阵
    1 同志们常说:马玉林没案子就没情绪。 这就是说,马玉林最大的志趣,就是侦破案件。 那么,没有侦破任务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呢? 他长住公安局独身宿舍,难免寂寞。他不认识字,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