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2:55:16 热度:

马玉林探案(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十年动乱中的马玉林,以暮年病弱之躯,坚定地挺立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第一线上,擒凶捉盗,功绩斐然。有人统计过,他仅在1969年那一年中,就破案六十多起,约占全县破案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有一天,他到哈拉道口、河南营子等地走了一趟,即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七起。

有人据此以为,马玉林侦查案子总是很顺利的。这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马玉林不仅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承担着风险,而且要与狡诈的犯罪分子斗智周旋,冲破重重迷雾,才能直捣他们的巢穴。

 

马玉林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使一些犯罪分子在作案前精心策划,在手法上变得更加谨慎和诡诈了。晚年的马玉林,面临着新的挑战。

 

1967年秋,木头沟公社四道梁大队圆仓里的谷子被人偷盗了。马玉林和他的学生傅金才奉命前往侦查。

 

在盗粮现场,马玉林发现作案者是两个人,一个穿压底棉鞋,一个穿布鞋,都有四十多岁。足迹清晰,二人立即追踪。

“小傅,你在前面吧。”马玉林说。他有意锻炼一下这个年轻人。

“好吧。”傅金才心领神会,紧走几步,顺着足迹追了起来。

 

一路上,凡是足迹清楚的地段,马玉林都让傅金才追在前面;如果傅金才追踪出错,或是足迹消失了,他便接过来继续追下去。师生二人就这样反复交替,互相照应,最后追进个村子里。

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傅金才心里暗暗高兴。可是,正当他顺着那布鞋足迹向一家农舍走去的时候,又发现那足迹忽然改变方向,离开了农舍,然后往东一拐,朝村子后面的山上延伸了。

 

“老师,你看这……”傅金才犹豫起来。

马玉林观察了那趟足迹,沉思片刻,然后说:“再看看那棉鞋的。”

傅金才接着圈踪,发现了棉鞋的足迹后,又追了起来。可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那足迹也同样改变方向,拐向了村后的大山。不同的是,他是往西。

 

马玉林好像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但是没有说破。他想了想,毅然地说:“走,咱们就盯住那个穿布鞋的,也上山。”

 

傅金才抬头望了望前面的大山,有些迟疑:“那么高的山,你这年纪……”

“没事。坏蛋能上去,我们就不能上去吗?走吧,你还在前面!”

 

傅金才见马玉林脸上显出坚定的神情,答应一声,继续向山上追去。可是,追了一小段,他就不得不停下脚步,茫然四顾了。原来,这是一座草木不生的石头山,山上到处光秃秃的,很难留下行人的足迹。他“掉线”了,只好等着马玉林上来。

 

马玉林喘着气,艰难地跟上来了。虽然在大半辈子的放牧生涯中,他不知爬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崎岖不平的山路,可是,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年过花甲,身体变得衰弱了,现在再爬这样高的山,委实感到吃力。不过,他还是跟上来了,问:“怎么不走了?”

傅金才面露难色:“足迹没了。”

“怎么没了,那不是吗”马玉林手指石头上的一块青苔说,“这地方没人来,那青苔怎么能划破皮了呢?不就是那个坏蛋踩的!”

 

傅金才顺着马玉林手指的方向塑去,果然看见在一块青苔上,有轻微的蹬踏痕迹。他脸一红,继续向前追去。

可是,追了一会儿,傅金才又站下了。

“又怎么了?”马玉林走近了问。

“足迹……又没了。”傅金才说,又加了一句,“这回可真的没了。”

 

马玉林低头寻觅,果然,山石上不仅没有足迹,连青苔也没有了。他不禁皱起眉头,弯下腰,在地上仔细观繁起来。忽然,他惊喜地叫了一声;“小傅,快来看!”

 

傅金才赶忙走上前,只见马玉林向地上伸出粗糙的手指,像捡一根绣花针似的,小心翼翼地从山石上捏起了什么东西,放在另一只手掌上。傅金才看清了,那是两颗圆圆的谷粒。

 

“看见没有?”马玉林咧起大嘴笑了“这谷子粒就是那个穿布鞋的坏蛋鞋上掉下来的。这里就是他的足迹。再追!”

 

可是,傅金才却表示怀疑:“这可能吗?他从现场起,走了这么远的路,鞋上即使沾了些谷粒,也早就掉光了,还能掉到这里吗?”

 

“你说得也有道理。”马玉林说,“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在现场上就看出来了,这个穿布鞋的家伙,鞋底上打了前掌,那前掌绽开了,这谷粒就是被他带进前掌里的,所以能带出这么远。”

 

听了这入情入理的解释,傅金才从怀疑转为赞同了。他望着马玉林那深邃而炯然有神的眼晴,心中惊叹不已: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居然能在这崎岖不平的山石上发现两颗小小的谷粒!这是一双什么眼睛呀?名不虚传的“神眼”呢?

 

“小傅,”马下林又说,“你知道这两个家伙为啥上山吗?这是他们的一个大阴谋!”

傅金才一怔:“怎么?”

“他们这是甩踪呀,想迷惑我们,把我们骗过去。”马玉林气愤地说,“实际上,他们就住在刚才那个村子里。你看吧,等我们下了山再追,他们准是再回村里。哼,两个鬼家伙!”

傅金才听了,顿时醒悟。

 

在马玉林的指点下,傅金才继续追踪。果然,那个布鞋的足迹下山以后,又拐回村里了。他们继续在村外圈踪,不久又发现了那个棉鞋的足迹。最后,这两趟足迹分别进入两家农舍里。

 

这两家的男主人被公安机关传讯了。很快,他们承认了偷盗大队圆仓粮食的行为。这两个人, 一个是土改时的农会主席,一个是村长,二人合谋干了这件偷盗勾当。他们交代:把粮食偷回来交给家人后,又故意分头把足迹带上山,然后让足迹消失,以为这样可以迷惑住马玉林。没想到被马玉林看穿诡计,还是败露了。如果不是马玉林识破假象,追踪到家,人们很难怀疑到他们身上。人们齐声赞扬马玉林宝刀不老,锐气不减。

 

2

 

然而,岁月是无情的,马玉林到了晚年,特别是七十岁以后,身体渐渐垮下来了。早年在旧中国身受的苦难,长期营养的缺乏,家庭的牵累,十年动乱中遭受的坎坷,长年风尘仆仆活跃在侦察第一线上的辛劳……这一切都使他的身心受到摧残,到了晚年身罹多种疾病,气管炎,关节炎,肺气肿,高血压……尽管这样,他还是闲不住,有案子就出去,从来没因为自己的病贻误过工作。

 

深秋的一天晚上,外面北风越刮越凶,寒气袭人。马玉林浑身筋骨酸痛,躺在宿舍的炕上起不来了。他一面抱怨着天气,一面用拳头捶打着腰腿。

 

门开了,内勤杨树本走了进来,看见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明白了,说:“我这就烧炕,叫你暖和暖和!”杨树本手脚麻利,很快就让炉膛里闪起红红的火苗,炕上渐渐温热了。马玉林伸了伸腿脚,笑了。

\"\"

杨树本说:“马老师,你年岁大了,以后再有那些一般的案子,就不必到现场了,让别人去吧!”

 

马玉林没说话,只是又笑了笑。他舒展筋骨:闭上服睛眯着了。

 

门又开了,年轻的侦察员牛文忠匆匆走进来,对杨树本说:“来事儿啦!刚才穆家营子派出所报个案,咱们得去趟。”

杨树本赶紧示意小牛禁声,然后转脸看了看马玉林。可是,马玉林已经开两眼,坐了起来,问:“什么案子?”

 

小牛会意地看了看杨树本,歉疚地笑了笑,但又不得不说:“没啥,就是丢了一只小猪。”

马玉林二话没说,照老习惯把被褥往炕里一卷,就要下地。杨树本赶紧上前阻拦说:“外面可冷了,炕刚烧热乎,你就躺着吧。再说,一只小猪才值多少钱,也用着你去?”

 

马玉林边穿鞋边说:“钱再少,也是一件案子呀!坏蛋今天偷只猪,明天就可能偷匹马…我得去。”

“领导不是有话吗,一般案子不让你再出去了。”

 

杨树本的话是属实的。市、县公安局的负责同志越来越认识到了马玉林多么宝贵,多么难得,应该倍加关怀和爱护。因此做出决定:除非侦查大案、要案需要,否则,不要惊动马玉林。可是,马玉林此时怎能听杨树本的,坚持说:“我不去,怕找不着小猪哇!”他朝小牛一挥手:“你把刘仁方也喊上,咱们三个一块儿去!”

 

杨树本见阻拦无效,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只得由他。

 

马玉林带着小牛和小刘,骑着自行车,来到丢小猪的社员家里。他在猪圈边发现了偷猪人的足迹,指着足迹对小牛和小刘说:“这家伙是把小猪抱着走的,好认。你们把底踪好好看看,记住了,咱们一起吧!”

说完,三人走走停停,循迹追踪。马玉林放着正路不走,忽而走上曲曲弯弯的小路,忽而踏上草地,虽然步履蹒跚,走得还是很快。

马玉林正走间,忽然站下了,看了看跟随着的两个青年,意味深长地说:“我让你们大冷天跟我出来,不光是为了破这个小案子,也是想让你们多一些跟我一块儿追踪的机会。唉,我岁数大了,这样的机会,怕是不多啦…”说完,用手指着一处地面,问:“这枚足迹,你们看见了吗?”

小牛弯下腰,仔细辨认,摇了摇头:“看不见。”

马玉林又转向小刘:“你呢?”

小刘也趋前观察,同样摇了摇头。

 

“唉!”马玉林叹了口气,有点急了,“这不就是脚印嘛!明摆着,你们还看不见?”

机灵的小牛赶紧又弯下腰端详,忽然叫道:“噢,看见了看见了!”说着,暗中用手碰了碰小刘。小刘会意,也随声附:“对,挺清楚嘛,看见了!”

马玉林转怒为喜,微微笑了:“对,不能粗心,得细点看嘛。我都七十多岁了,难道还让我把这点本事带进棺材里去?你们得用心学呀!”

小牛和小刘对望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有点发热。面对这位事业心极强、对他们寄予重望的老同志,他们深感愧疚。

 

又追了二里多地,马玉林在一家住户的墙外站下了,说:“我不进去了,你们去把那小猪找出来吧!”

小牛和小刘知道马玉林意在锻炼他们,便进院了。那家的男主人不在,女主人迎了出来,见公安局的两个人来找猪,显得惶恐不安。经问,她对小猪的事一无所知。小牛和小刘里里外外找了好久,也没发现小猪的影子。他们没有办法,出来找马玉林。

 

马玉林问:“草垛找了吗?”

两个年轻人赶紧返回院子,从草垛里找出了那只小猪。然后,他们来到生产队场院,见到那个人。

 

“你们…干啥?”那个人心虚地问道

“干啥,你自己干的事还不明白?”

“我……,不就是……一只小猪嘛!”那人居然满不在乎。

“一只小猪怎么的?”小牛气愤地说,“为了你这个案子,我们马老师那么大岁数了,带着病出来的,你知道不知道?”

那人知道“马老师”指的是谁,无言以对,低下了头。

 

3

 

1979年,马玉林病情转重,组织上将他送进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出院了,继续住在县公安局。遇有案子,他仍像过去一样地出现场侦查。这时,他已经是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天寒地冻,他的气管受不了,就在身上揣个小酒壶出现场,间或喝上一口酒,支撑着工作。而他平常是不喝酒的!自行车蹬不动了,他就让前面的人用条绳子拴住他的车,带他一把力,赶到目的地。

 

1980年末,马玉林病情转重,再次住院治疗。马玉林的健康状况,牵动着赤峰地区很多人的心,特别是广大公安干警们的心,都盼望着他早日康复。

 

马玉林是一个凡人,一个放了大半辈子羊、来自基层群众的普通民警,为什么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呢?

因为他是凡人中的奇人。他从多年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步法追踪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刑事侦查,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我国现代公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是赤峰人民的骄傲。

 

他带入公安机关的不仅是卓绝的追踪技术,也带来了舍己为公的精神,带来了勤奋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每当发生了案件时,他总是头一个做好准备,待命出发;为了破案,常常废寝忘食。追踪中,越是肮脏的地方,他越是亲身前往勘查。侦查中,他翻过车,挨过打,但不避凶险,百折不挠,永往直前,直至擒获犯罪分子。

 

马玉林自1959年走进人民公安警察队伍后,二十多年来,一直长住公安机关。妻盲子病,家中生活困难,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节衣缩食,清贫度日。他从没有向组织叫过苦,讨过价,也从没有以职务之便和很高的声誉占过公家和群众的任何便宜。他割舍了天伦之乐,始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战斗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第一线。

 

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是个文盲,这是历史造成的悲剧。但是,这并没影响他把自己的追踪、鉴定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党和人民。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各地表演示范,实地侦查,传经送宝。他通过讲课和带徒弟培训了数百名学员,桃李满天下,今天,他们已经作为技术骨干活跃在全国各地刑侦战线上。由他口授、经人代笔,总结编写。

 

他的多种步法追踪技术资料和教材,至今仍成为刑侦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病卧在床的马玉林,弥留之际还惦记着为之奋斗了整整一生的事业。他谆谆叮嘱着守候在他身边的学生:“步法追踪技术有用,可不能扔啊!”

 

1981年1月23日5时30分,马玉林永远闭上了他那双神奇的眼睛,亨年七十五岁。

 

公安部政治部、三局为马玉林的逝世发了唁电:

 

內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并昭乌达盟公安处:

 

惊悉马玉林同志不幸病故,十分痛惜。马玉林同志在创建和普及我国的步法追踪技术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使我们刑事技术队伍失去了一位富有实验经验的好同志,好战士。我们表示深切哀悼,并向马玉林同志的亲属表示裹心慰问。

 

                                        公安部政治部

                                        公安部三局

                                        1981年1月27日

 

是的,马玉林的贡献是巨大的。即使在刑侦科学飞跃发展的今天和将来,他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他的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他的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为人,堪为楷模。他的形象是高大的,可钦可敬的。他是人民警察的杰出代表。

 

正确估价和认识同时代人,往往是困难的,特别是在这个人仅仅是个小人物的情况下。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过去没有对马玉林公开进行宣传,他的事迹至今还鲜为人知。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神匠鲁班,神医华佗…都是后人为他们超凡的技能赋了神话的色彩,才成为世世代代被顶礼膜拜的神砥。我们相信,“神眼”、“神踪”马玉林的英名,还有他那些传奇般的动人故事,也必将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功缋,为他立了一座纪念碑。

 

马玉林同志,向你致敬!

下一篇:没有了

马玉林探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关文章

马玉林探案(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十年动乱中的马玉林,以暮年病弱之躯,坚定地挺立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第一线上,擒凶捉盗,功绩斐然。有人统计过,他仅在1969年那一年中,就破案六十多起,约占全县破案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有一天,他到哈拉道口、河南营子等地走了一趟,即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七起。 有人据此以为,马玉林侦查案子总是很顺利的。这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马玉林不仅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承担着风险,而且要与狡诈的犯罪分子斗智周旋,冲破重重迷雾,才能直捣他们的巢穴。 马玉林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使一些犯罪分...[详细]
2019-05-19
马玉林探案(19):神速的脚步
1 在马玉林的家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盗窃分子作案后,背着偷来的赃物,急急地往家走。可是,当他的脚刚迈进院子时,一下子愣住了:马玉林正坐在院里的一个板凳上抽着烟,轻蔑地看着他。原来,马玉林从被盗现场上的足迹认出了他,追踪一段后,抄了近道走,比他先到了。马玉林掐灭烟头,站起身,淡淡地说:行了,你不用进院子,再把东西背回去吧! 这个故事显然带有传奇性,不过,人们还是将它传来传去,并且深信不疑。因为马玉林追踪破案速度之快,有时真是惊人。群众说:马玉林只要开始追踪,脚下就生风。侦破打狼沟门公社孙寡妇家被抢案,...[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8):乱世擒凶
1 1964年的深秋,马玉林和苗春青经上海来到了南京。 南京,山环水绕,虎踞龙盘,是有名的古都,同样是马玉林早就想来的地方。可是,他们到的时候,正赶上秋雨连绵,一连下了两天。他们...[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7):警犬不灵了?
1 1964年9月,正值中秋佳节,马玉林在苗春青陪同下,来到了祖国的南大门一广州。广东省公安厅和广州市公安局的同志久慕马玉林的大名,热情地迎接了他们,安排他们在省公安厅招待所住下...[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6):北京“捉”鬼
1 马玉林已经不仅仅属于赤峰了,祖国大地到处都在呼唤着他。 在有关部门安排下,从六十年代中期起,马玉林由苗春青陪同,到全国各地去参观,介绍经验,并协助当地公安机关侦破形形色色...[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5):身在赤峰,威及全国
1 时光荏苒,马玉林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这时却是他一生中步法追踪技术达到高峰鼎盛的时期。赤峰地区行政区划分发生变动,市、县分开以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追踪技术更适用于农村和牧区...[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4):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 马玉林调入公安机关工作以后,在赤峰地区破案无数,威名大振,致使一些不法之徒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但也有些犯罪分子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在作案中变换手法,进行伪装,制造假...[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3):兵不厌诈
1 马玉林用他那神奇的步法追踪技术擒凶捉盗,战果赫赫。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破案故事流传开来,使赤峰地区的人民受到鼓舞。马玉林的名字也对犯罪分子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使他们闻之丧...[详细]
2019-05-16
马玉林探案(12):天南火光
1 马玉林递了入党申请书后,工作更加积极了。每有案子,他就把炕上的行李往里一卷,头一个作好出现场的准备,从不贻误战机,破案率颇高。 1962年夏,一天中午,平庄区旺甘池村发生一起...[详细]
2019-04-30
马玉林探案(11):假如当年手里有枪
1 青年时代的马玉林,是家乡一带追踪能手中的佼佼者,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靠追踪找回自己丢失的羊,还常以这一技之长帮助别人。 他的名气大了,连那班地主也不能小看他了,并在他身...[详细]
2019-04-27
马玉林探案(10):红山认“凶”
1 常言说:墙里开花墙外红。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悄,在赤峰也不例外。过去,马玉林每天都生活在当地人们中间,人们管他一口一个老马头地叫岩,既亲切,又不以为然对于他侦破的那些案件,...[详细]
2019-04-27
马玉林探案(9):公安局门前的抢劫案
1 马玉林的追踪技术,常常成为同志们的话题,言谈之间,无不叹服。不过,马玉林追踪犯罪分子,究竟能追出多远呢?这个问题曾引起过争论。 有人说,马玉林年轻的时候就能在黑夜骑马挑...[详细]
2019-04-25
马玉林探案(8):巧破迷魂阵
1 同志们常说:马玉林没案子就没情绪。 这就是说,马玉林最大的志趣,就是侦破案件。 那么,没有侦破任务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呢? 他长住公安局独身宿舍,难免寂寞。他不认识字,连...[详细]
2019-04-24
马玉林探案(7):三缕蓝色的纤维破获盗窃案
1 赤峰市平庄区队佛寺粮店,自开业以来,生意兴隆,诸事如意,从没出过什么岔头。可是,这天早晨七点来钟,当这个店的工作人员吃完早饭回到办公室时,惊骇地发现,锁在办公室抽屈里的...[详细]
2019-04-24
马玉林探案(6):码踪破获盗马案
1 马玉林进了赤峰市公安局刑警队,这在他的家乡安庆沟,成了爆炸性新闻。马玉林自己也好像是在梦中。虽然工资低微,身不穿警服,腰不佩武器,可是他这样一个拿了大半辈子赶羊鞭的人,...[详细]
2019-04-22
马玉林探案(5):码踪专家根据脚印破获水地公社分销店入室盗窃案
1959年,经上级批准,五十三岁的马玉林被调到赤峰市公安局治安股,任追踪员,但只是试用。 他这样一个放了大半辈子羊,深居穷山沟里的老农,怎么能一下子成为一名刑警呢?说起这件事,...[详细]
2019-04-19
马玉林探案(4):丢枪事件
1、 1947年农历四月十八,是马玉林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赤峰解放了。 解放前,马玉林是穷苦人。解放后,他家境越来越好了。尤其使马玉林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码踪技术受到了当地公安机...[详细]
2019-04-17
马玉林探案(3):羊、狼和狐狸
1、 马玉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么练出这一手步法追踪和鉴定绝技的呢?这得追溯到很远的时侯。 他于1906年9月出生在内蒙赤峰县安庆沟乡元茂隆村。他家祖上几辈人都是穷苦的庄稼汉,家...[详细]
2019-04-15
马玉林探案(2):三年前的悬案看脚印破获
1、 马玉林从警后破获大小案件不计其数,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要数发生在赤峰市火车站广场的那一件了。 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聚居着汉、蒙、回、满等多种民族...[详细]
2019-04-15
马玉林探案(1):寻踪觅迹
1 1973年春,正是神州阴云密布的时候,社会治安极为混乱。河南省安阳地区安阳铁矿银行分理处发生了一起凶杀抢劫大案。 这天清晨,有人来到安阳铁矿银行分理处,居然发现值夜班的人员躺...[详细]
2019-04-14
  • 马玉林探案(12):天南火光
    1 马玉林递了入党申请书后,工作更加积极了。每有案子,他就把炕上的行李往里一卷,头一个作好出现场的准备,从不贻误战机,破案率颇高。 1962年夏,一天中午,平庄区旺甘池村发生一起...
  • 马玉林探案(4):丢枪事件
    1、 1947年农历四月十八,是马玉林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赤峰解放了。 解放前,马玉林是穷苦人。解放后,他家境越来越好了。尤其使马玉林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码踪技术受到了当地公安机...
  • 马玉林探案(15):身在赤峰,威及全国
    1 时光荏苒,马玉林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这时却是他一生中步法追踪技术达到高峰鼎盛的时期。赤峰地区行政区划分发生变动,市、县分开以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追踪技术更适用于农村和牧区...
  • 马玉林探案(3):羊、狼和狐狸
    1、 马玉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么练出这一手步法追踪和鉴定绝技的呢?这得追溯到很远的时侯。 他于1906年9月出生在内蒙赤峰县安庆沟乡元茂隆村。他家祖上几辈人都是穷苦的庄稼汉,家...
  • 马玉林探案(11):假如当年手里有枪
    1 青年时代的马玉林,是家乡一带追踪能手中的佼佼者,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靠追踪找回自己丢失的羊,还常以这一技之长帮助别人。 他的名气大了,连那班地主也不能小看他了,并在他身...
  • 马玉林探案(8):巧破迷魂阵
    1 同志们常说:马玉林没案子就没情绪。 这就是说,马玉林最大的志趣,就是侦破案件。 那么,没有侦破任务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呢? 他长住公安局独身宿舍,难免寂寞。他不认识字,连...
  • 马玉林探案(9):公安局门前的抢劫案
    1 马玉林的追踪技术,常常成为同志们的话题,言谈之间,无不叹服。不过,马玉林追踪犯罪分子,究竟能追出多远呢?这个问题曾引起过争论。 有人说,马玉林年轻的时候就能在黑夜骑马挑...
  • 马玉林探案(19):神速的脚步
    1 在马玉林的家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盗窃分子作案后,背着偷来的赃物,急急地往家走。可是,当他的脚刚迈进院子时,一下子愣住了:马玉林正坐在院里的一个板凳上抽着烟,轻蔑地看着他。原来,马玉林从被盗现场上的足迹认出了他,追踪一段后,抄了近道走,比他先到了。马玉林掐灭烟头,站起身,淡淡地说:行了,你不用进院子,再把东西背回去吧! 这个故事显然带有传奇性,不过,人们还是将它传来传去,并且深信不疑。因为马玉林追踪破案速度之快,有时真是惊人。群众说:马玉林只要开始追踪,脚下就生风。侦破打狼沟门公社孙寡妇家被抢案,...
  • 马玉林探案(13):兵不厌诈
    1 马玉林用他那神奇的步法追踪技术擒凶捉盗,战果赫赫。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破案故事流传开来,使赤峰地区的人民受到鼓舞。马玉林的名字也对犯罪分子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使他们闻之丧...
  • 马玉林探案(5):码踪专家根据脚印破获水地公社分销店入室盗窃案
    1959年,经上级批准,五十三岁的马玉林被调到赤峰市公安局治安股,任追踪员,但只是试用。 他这样一个放了大半辈子羊,深居穷山沟里的老农,怎么能一下子成为一名刑警呢?说起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