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20日22时许,麻继钢在离家不远的原南京医学院校园内,发现林伶独自在教室自习,于是手持铁棍将她胁迫到教学楼天井处强行奸污。
期间,林伶强烈反抗,麻继钢就用铁棍多次猛击她的头部。
担心罪行败露,麻继钢后将林伶拖到教学楼外,将她头朝下投入窨井,然后盖上井盖。
为了消灭证据,他后又将林伶的书包、书本、衣物等随身物品投入旁边另一窨井内。
作案后,麻继钢因形迹可疑被校卫队员盘查时逃离现场。
直到四天后,发觉不对劲的同学才向老师汇报。
3月24日,林伶的尸体被发现。
她死得很惨,被用钝器击打头部导致颅脑损伤后,还有气息的她,最终溺水而亡。
林伶是江苏无锡人,父亲当时是无锡一家著名芯片企业的副总工程师。
林伶遇害后,原南京医学院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告知她父母的单位。
第二天,单位就组织了十几名职工陪同林伶父母前往南京。
在去南京的路上,单位的人怕林伶父母想不开,一路上都没告知他们实情。
原南京医学院团委书记接待了他们,听说女儿遇害了,林伶的父母一下子就痛哭起来。
寻找林伶的尸体,还费了一番周折。
她失踪后,谁也不会想到去下水道找。
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心力交瘁的林伶母亲在女儿待过的教室里迷迷糊糊竟睡着了,梦到水声滴滴答答。
最后一查下水道,果然女儿躺在里面。
在一向平安的金陵城,这样的恶性案件,非常罕见。
案件迅速上报公安部,部里挂牌督办,江苏省、南京市和大学所在区三级公安机关也全力侦查。
南京市抽调了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连续数月开展大规模走访调查和摸排等工作,走访排查人员一万五千多人,但案件一直没有取得进展。
警方还在发行量很大的扬子晚报上,公布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
我时任学生处长,协助了案件侦查的全过程。
全国刑侦专家会诊,一致认为是熟悉环境的人作案。
两点重要依据:1、作案第一现场在公卫楼东南角楼梯下的死角,犯罪既遂后,罪犯冒极大的风险将受害人(当时仅昏迷)移至公卫楼天井,塞进下水道。
目的在于延迟发案,流窜犯无需如此。
2、公卫楼东南角通往囗腔门诊部的双开门右侧的大玻璃缺如,没能及时配上。
校卫队巡逻人员曾与嫌疑人相遇,疑为小偷而追赶,后者在暗夜无月光的条件下直接穿门而逃,未推拉门框。
一年多的时间,排查从学校扩大到全市,带动破了其他案件百余起,送北京DNA检测数百例。
市妇幼门前的网吧被翻了底朝天,牵扯出同学旷课上网好多起(后来都淡化了)。
就是没查出嫌疑人。
如果此人确实住石鼓路,那当年的排查一定是有缺陷的。
28年来,这个案子成了南京警方心里的一根刺,时不时冒出来扎疼人。
一个南京老刑警曾经撰文回忆此案称,这个牵动人心的案件,一到日子就开始搅动他的心情,让他无法把职业仅仅看作是吃饭的碗那么简单。
这位老刑警的话,也是很多南京警察的心声。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科技的进步,帮助了警方破案。
28年前,麻继钢作案后留下的DNA证据,被警方发现与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人有关联。
经深度应用最新刑事技术,在徐州警方配合下,明确该市沛县一麻姓家族人员中有重大作案嫌疑。
循此线索,警方最终锁定了麻继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28年来一直生活在南京市石鼓路。
他的住所,距离南医大只有两公里左右。
2月23日凌晨6时许,南京警方将麻继钢抓获。
但我心存疑虑,于是采访了一位广州老刑警。
这位老刑警认为,死者体内体液的储存提取,需要专业的工具和试剂;死者家属关系的排查,只有警方才能排查到如此细致;第三,DNA的比对不是专业部门根本做不了,因为需要昂贵的机器和试剂。
此外,他还对普通同学能否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常态追踪,表示怀疑。
他说,南京案件现场的DNA样本应该在数据库有储存,只要有新增数据,系统就会自动碰撞。
凶手的亲戚被抓后需要提取DNA,他的DNA上传后与南京案件的DNA碰撞后,就能发现线索。
四年前,震惊全国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在多年后告破,也是得益于这种技术。
白银杀人狂魔高承勇的亲戚犯事后,警方发现他的DNA特征值与疑犯的类似。
据此进一步复核,警方确认只有此人的远房侄子高承勇有时间空间和具备作案条件。
很快,高承勇被抓获。
林伶是江苏无锡人,生前曾就读于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她的班主任说,林伶性格沉稳、学习认真、成绩好,字也写得漂亮。
到了大学,林伶还是班上的学霸,如果没有遇害,她今天极可能是一名事业有成受人尊敬的专家教授。
但是,那个夜晚,凶残的麻继钢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毁灭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林伶遇害后,父母几乎一夜老去。
案发后连续七八年,每年3月24日,他们都会相互搀扶着从无锡来到南京刑警队询问案件进展。
清明前,南京经常下雨,刑警队的很多人都能记得老两口在雨中失望而去的凄凉背影。
每到清明,他们也会来到南医大案发地祭奠女儿。
到了2000年前后,老两口不再来南京刑警队了,改为打电话询问。
再后来,林伶的父亲身患癌症,郁郁而终。
痛失爱女,对于一个父亲的打击是致命的。
林伶的母亲痛苦而顽强地活着,她想见到杀害女儿的凶手归案。
好在,她见到了。
今天的判决中,法院依法支持林伶母亲对麻继钢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
凶手即将伏法,林伶在天之灵也得到了告慰。
28年前南医大女生林伶遇害案靠这一个细节抓住凶手麻继钢!
疫情期间也有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为南京警方点赞!199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女大学生林伶在教学楼晚自修时遇害,之后她的尸体被藏进了下水道。
这起女大学生遭奸杀一案曾在南京轰动一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凶手却迟迟没能抓住。
如今28年过去了,该案终于有了结果。
2月23日,多个微信群传南大碎尸案已告破(实际为南医大女生林伶被杀案,后文会提及南大女生被碎尸案),正在等待官宣:
但其实,这次破的案是南医大奸杀案。
嫌疑人麻继钢,1966年10月2日生。
徐州人,SMD集团司机。
据说抓到后他就交代了。
(朋友圈流出的疑是犯罪嫌疑人微信照)这是微信群里较为接近的说法:
在朋友圈广泛讨论后,2月23日晚,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发布了确切消息:
01:亲友犯案,罪犯落网2月23日晚,现代快报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警方通过DNA手段取得了案件突破,进而抓获了嫌疑人。
据悉,有一个小混混落网,检测其DNA与南医大命案嫌疑人的DNA比对高度符合,但又有稍微的不同,遂对该小混混的亲属进行DNA检测,最终找到了嫌疑人。
有网友称,嫌疑人住石鼓路,而且警察已经带嫌疑人到现场进行指认。
按照专业人士的分析,相比于南大碎尸案,林伶遇害案情节相对简单;但前者社会关系又相对清晰简单,后者因已上到大四,社会交往面则比较大。
然而,当时的共同点都是破案条件不足,凶手没有明确。
也就是说,当时都面临着刑侦技术手段落后,案发周围没有相关的监控视频资料可供调阅,因此破案难度非常大。
据介绍,在案发后,警方根据相关目击证人的描述,有一个模拟画像,还在南京的扬子晚报上公布了嫌疑人模拟画像。
据有人称,当时“报载模拟的嫌疑人为浓眉大眼,相貌凶狠,体格强壮,脾气暴躁。
但此案至今未破,我曾在扬子晚报上看到过嫌疑人模拟画像。
”
02、警方追凶多年
"我院医学系88年级学生林某,于1992年3月20日晚上10点半,在一号教学楼教室自修,不幸遇害。
案发后,省、市、区公安部门全力侦查。
" 在关于林某的网上贴吧中,有网友称,那是1992年初春的一个雨天,大四女生林某在校园内被奸杀,案件一直没破。
林某死亡时尸体完整,头朝下被按在学校的下水道里,她是在校园内被杀的,凶手不可能有时间和胆量去碎尸。
这名网友称自己的父亲是南医大的职工,当时曾配合过警方调查。
还有网友表示,案发后,公安机关全力侦查,但迟迟没有结果。
这是一位警察写的关于此案的文章:
03、南大碎尸案 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
刁爱青是一个从农村刚刚来到南京仅百日左右的年轻少女,很难说有什么仇家,亦或是情敌,也并没有多少积蓄,因此凶手的动机受到了广泛猜测。
在广为流传的《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弥撒猜测死者是在某种宗教仪式中被杀害的。
然而,许多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碎尸仅仅是凶手为了毁灭可能的线索与证据,而且凶手一定是擅长屠宰、烹饪或者是医术的人。
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她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
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
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
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
1996年1月10日夜间,刁爱青吃完晚饭出走,据称是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爱青也受到处罚后,心情不佳赌气外出散心,此后再未回到宿舍。
刁爱青离开时,铺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她一开始并无外出打算。
目击者最后看见刁爱青的地点是青岛路,当时她身穿红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场大雪之后,刁爱青的尸体被发现。
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
后来她在清洗肉片时发现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随即报案。
之后尸体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发现,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条床单之中。
尸体在煮熟后,估计总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可见凶手的残忍与超强的心理素质。
案发后,南京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了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直到案发之后3个月,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2008年7月1日,一位当年参与侦查“1·19”碎尸案的警官,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他对于这一碎尸案仍然记忆深刻。
该资深警官表示凶手确实很残忍,他说:“我们发现的尸块竟达到2000多块,并不是民间传说的1000多块。
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从凶手碎尸的手法来看,应该是比较专业的,对解剖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亲眼看到过死者的手脚,肢解得很整齐。
而且死者的头和内脏都被煮过。
”但是由于当年还没有DNA技术,法医只能通过尸块上的体貌特征、肌肉纤维组织等确认死者为女性。
据这位警官回忆,当年南京警方为侦破此案,发动了“人海战术”,进行了广泛细致的排查。
当时南京几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起案件。
有的是被抽调到专案组直接参与,更多的则是在所辖片区进行排查工作。
当年凶手的抛尸地点大多集中在闹市区,多达五六个地方。
凡是在抛尸现场出现过的人,比如说垃圾箱,只要倒过垃圾的人,警方都逐一进行了排查,生怕漏掉每一个线索。
根据凶手抛尸的地点以及相关调查情况,警方推测凶手应该就住在大学校园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骑自行车进行抛尸。
根据凶手的碎尸手法,南京警方曾一度认定凶手的职业是医生或屠夫,并对符合作案条件的这两类职业的人群进行了广泛排查。
但由于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际并不广泛,而且这名女生比较内向和单纯,这给警方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016年1月19日,网传这一天是“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将依照刑法规定继续追查。
对于“南医大奸杀案”犯罪嫌疑人是否与“南大碎尸案”有关,南京警方表示将有待进一步调查。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放弃“南大碎尸案”侦查的,此案在继续侦办中。
上一篇:92年南京医学院林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