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说中的西门庆是依据古代真实人物虚构出来的。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有出现过西门庆这个人物。
他是一个贪婪好色,草菅人命,罪恶昭彰的人物,因为有权有势有背景,所以他是作者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一个人物。
从小说中描述的人物背景和所作所为来看,西门庆和明朝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的形象最为相合。
有权势,严嵩在明代朝廷中一手遮天,而且他只有一个独子严世藩。
这个严世藩仗着父亲的官威和权势,又自小被宠溺,因此就形成了贪婪残暴好色视律法和人命如羽毛的性格。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门庆先是被人妻潘金莲美色所勾魂,接着又敢直接与潘金莲苟合最后奸情败露直接下毒手杀了武大郎的原因。
严世蕃,历史上记载有妻妾几十人,吃穿用度都极尽奢靡。
严嵩因为宠爱儿子也没有对严世蕃严加管教,反而父子俩都如出一辙的贪婪作恶。
甚至还有不得势的皇子向严嵩父子贿赂送礼的事情发生,更加让严世蕃目无法纪,自大狂傲。
当时的文人学士自然是对严世蕃这样的人物深恶痛绝,但是也不敢直接写出他的所作所为,于是施耐庵就虚构了一个西门庆恶霸色魔,来以此嘲讽明代朝廷的腐败黑暗。
小说中的“西门庆”这个主要人物就是影射严世蕃而来的。
严世蕃小名“庆儿”,号“东楼”,《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将“东楼”化作“西门”,直接用“庆”字为名,创造出这个小说人物,来影射严世蕃荒淫无度的生活。
这里姑且不去考证“西门庆”到底是不是以严世蕃为原型,但严世蕃贪酷成性、生活糜烂却是跟小说里的西门庆非常相似。
而严世蕃比西门庆更加荒淫无度,严世蕃四处寻欢作乐,奸淫妇女。
方式多种多样,奇特无比,如玉屏风、温柔椅、香唾壶、白玉杯等等,都是他发明出来的。
每天早上,严世蕃起床时,他的数十个姬妾全部赤身裸体,伏于床前,伸着脖子,张着小口,当严世藩的痰盂。
严世藩咳嗽几声,挤出来一点痰,一口,就喂进了最宠爱的姬妾荔娘的口里。
谓之“香唾壶”。
世蕃每和姬妾们饮酒,一头拥了荔娘,一杯杯地饮着,一面令三四十个姬妾,一个个脱得一丝不挂,雁行儿排列着,团团地围在酒席面前。
每人斟一杯酒;递给世蕃一饮而尽。
酒到半阑时,便抽签点名,谁抽着签的,就陪世蕃睡觉。
他们在那里取乐,这三四十名的姬妾仍团团围绕着,任世蕃点名,更换行乐。
一年三百六十天,没一日不是如此的,就叫做玉屏风。
严世蕃还有一个玩法:让姬妾们都不着一丝,两个人并列坐在椅子上,斜伸玉腿,世藩便过去坐那腿上,浅斟慢饮。
过一会儿,再让三四个美姬横卧在躺椅上,构造起来,活像一把躺椅,严世蕃上去或卧或躺或坐,这叫“温柔椅”。
严世蕃大宴宾客时,全是美貌的姬妾在席上陪酒。
酒过三巡,世藩命拿上白玉杯来,一拍手,只见从屏风后面,嘤咛一声走出三四十个打扮妖娆,香气逼人的姬妾来,这些姬妾们的口里都含有一口温酒,列队而行,来到席上,全部以口代杯,将口里的酒喂进宾客的口中。
有的人把持不住了,一手勾住美姬的香颈,将口对着美姬的口,慢慢的把酒吸进自己的口中,含完酒,美姬便将自己的纤舌伸入宾客的口中,慢慢的搅动,宾客们顿时不知所以,这就是“白玉杯。
”
严世蕃淫欲十分强烈,为了计算自己到底玩了多少女人,他命人做了一种“淫筹”,就是一块块边上绣着花朵二尺见方的白绫方巾。
他专门派一名姬妾掌管“淫筹”,每奸污一名妇女,便留下一个“淫筹”作为纪念。
并让掌管“淫筹”的姬妾统计好数字,每月每年,玩了多少个女性,就留下了多少方淫筹。
据他掌管“淫筹”的姬妾统计,一年下来,严世藩的“淫筹”总数竟然高达九百七十三个。
严世蕃本人的淫乐游戏,传言就更多了。
北京官场虽然在正式场合讲究庄重肃穆,但私下里也常常逗乐取笑,每到这时,话题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色、性二字上,绕来绕去,不绕到这个话题上,似乎就难以尽兴。
严世蕃夜不空床、时时取乐的趣闻,每每成为谈论的焦点。
说是严世蕃不管什么时候,兴致所至,就要玩一个痛快,常常是一边宣淫取乐,一边口授章奏批答,从来不因公务妨碍淫乐。
而对于严世蕃淫性旺盛的原因,也免不了争论一番,最后达成两点共识:一是源于严世蕃不断更换女子。
虽然严世蕃公开的妻妾就有二十四人之多,但他还是不满足,两天没有新人进府,严世蕃就恍然若病,不是花钱去买,就是那些讨好巴结严世蕃的人奉送,反正总是有新人源源不断被送进严府。
“权二代”严世蕃为什么被称为“嘉靖鬼才”?
经典古装剧《大明王朝1566》中,许多观众都对小阁老严世蕃一角印象深刻。
实际上,史籍对这位内阁首辅严嵩的公子也没什么好话:卖官鬻爵、为非作歹、残害忠良……罪行罄竹难书,后世干脆将这对父子都扔进了大明奸臣之列。
然而,顶着重重骂名的严世蕃,也曾多次博得皇帝青眼,甚至有着“嘉靖鬼才”之称。
所以,历史上这位叱咤晚明政坛多年的严东楼,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影视剧中的严世蕃。
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截图
子凭父贵?还是有点东西
史书中的严世蕃,形象实在难以恭维——个子矮、体型肥胖,瞎了一只眼睛就算了,一句“由父任入仕”更是将他的出场直接钉在“拼爹”的耻辱柱上。
严世蕃,字德求,号东楼。
身为明代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他的确沾了父亲的光。
严世蕃生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三年后,其父严嵩正式结束了自己在钤山的隐居生涯,逐步回归朝廷,仕途蒸蒸日上,不久便升任国子监祭酒一职。
正是在父亲的庇佑下,这位江西小子得以入国子监读书,毕业后直接入仕,从尚宝少卿直接干到工部左侍郎。
求学不花心力、做官平步青云,就算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大男主”剧本,惹上“纨绔、拼爹”的骂名倒是一点不冤。
不过,光靠着“子凭父贵”,还真成不了“风云”晚明、遗臭后世的严世蕃。
影视剧中的严世蕃与严嵩。
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截图首先,严世蕃绝非草包。
其父严嵩,后世公认的权臣,被史官嫌弃成“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的无能奸佞。
事实上,严嵩25岁就中了进士,期间因故归隐,也是钻进钤山潜心读书,其后凭借自己在诗文上的建树与声誉受到朝廷赏识,重新步入大明政坛。
作为严嵩的长子,严世蕃从小受到父亲重视。
严嵩自身醉心诗词文章,家庭熏陶下,严世蕃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也确实习得了不少才干。
乘老爹的东风进入朝堂后,凭借建筑京师外城立下功劳顺利开启自己的升迁命途。
据传,升任工部侍郎后,严世蕃也没给严嵩丢脸,每次前去巡查工程,稍微翻翻账本、走走现场,对工程的质量、官员的作为便能基本了然于胸,没人糊弄得了。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严嵩最为世人惊叹、更为后世诟病的一点,便是他极其细腻的观察能力。
说直白点,窥测上意、为讨皇帝欢心无所不用其极,正是严嵩打通官场的砝码。
其主要侍奉的君主,明世宗嘉靖帝偏偏就吃这一套。
这位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因兄长无子而“捡”到皇位后,决心要和满朝文武对着干,偏要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和生母蒋氏,这便是史上有名的“大礼义”之争。
严嵩窥见了皇上的小心思,抓准机会去祭祀兴献王的陵寝,还别出心裁地上书世宗,谎称祭祀时天降祥瑞,一番说辞把世宗哄得极为开心,对这个崭露头角的小官开始另眼相待。
尝到甜头后,面对“大礼义”之争愈演愈烈,严嵩精准捕捉世宗的“孝心”,及时态度大转弯,认真为皇帝进尊和祭祀生父做筹划,最终,世宗以抓捕190余人、打死17人的“战绩”赢得了这场与百官的斗争,为自己的皇族血统成功正名,严嵩更是青云直上,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宠臣。
严嵩像。
来源/期刊《明清史事》如果说严嵩的“成功”就靠猜得准、媚得精,儿子严世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史书载,严世蕃“颇通国家典故,晓畅时务”,不仅看得清、猜得到“上意”,还能有理有据。
严嵩真正掌权内阁时已年逾花甲,早不似先前玲珑,头脑愈发昏聩,遇上要处理的政务,只能扔给儿子,“以质东楼”。
这些担子严世蕃还真接得住。
据《泾林续记》记载,嘉靖帝“好观经史”,经常大半夜突然来了兴致,遇上自己读不懂的,便抄好令人送到内阁,问严嵩和一众阁臣啥意思。
道道难题让大家叫苦不迭。
严嵩没辙,只能搬救兵,而这救兵多半就是自己的儿子。
严世蕃通常只需一看,不仅能准确解答词句意思,还能马上指出此句出于哪本书、哪一卷,甚至是第几页。
答案递到皇上跟前,自然龙心甚悦。
其他同僚有难事来找严嵩,搞不定的,严嵩也都扔给儿子想办法。
严世蕃“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
一来二去,连记录此事的周元暐都忍不住感慨:“夫史册浩瀚,即诸学士犹未能悉记,蕃以荫子,乃能响应若斯,非明敏博览而何能?”一天晚上,皇帝传来旨意问事情的处理方式,严嵩和其他大臣左右商议都觉得没底。
实在没招了,严嵩一想,还是得请儿子出马,“姑徐徐当呼小儿来共评定,庶不忤上意”。
一来二去折腾了好一会儿,太监来报世宗脸色已经不好看了,迫于无奈,严嵩正打算硬着头皮把自己的处理方案交上去,幸好这时严世蕃来了,一看父亲票拟的内容,连忙摇头说不妥,赶快拿笔重新票拟,呈交上去,“上果依拟”。
除了帮忙回答问题,严世蕃还能干点儿别的,那就是“写青词”。
作为道教的绝对拥趸,嘉靖帝不仅天天和道士为伍,更拿与道教的亲寡充当自己考核、重用臣子的衡量标准。
尤其是青词,也就是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谁写得好,无异于一条腿顺利迈入官场,夏言、徐阶等人皆是如此。
据研究,严嵩晚年,很多青词都由儿子代笔,自己“青词宰相”的美名,至少一大半是严世蕃的功劳。
换句话说,到了后来,“拼爹”进官场的严世蕃不但没有“子凭父贵”,反而靠着一身“鬼才”帮父亲维系着皇宠和君恩,二人互相扶持,这才有了“嵩既以臣而弄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弄父之柄”之说,也有了京城流传的“大丞相、小丞相”之谣。
一手好牌?最后打得稀烂
按理说,严世蕃也算是天生拿了一手好牌。
可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原本笔直光明的人生路,却越走越偏。
耀眼的才干带给严世蕃最大的“副作用”,是掩饰不住的自负与自大。
初出茅庐时,他便放下狂言,说全天下能称得上有才之人的,只有自己和陆炳、杨博。
这种自命不凡随着其父权柄的日增而愈发膨胀。
尤其是父亲“甩手”将政务扔给自己后,严世蕃的眼里再也放不下别人。
据记载,手握实权后,九卿以下的大臣十天都见不上严世蕃一面,就算是从早等到晚,也只能黯然离去。
想面见“小丞相”也不难,送礼就行。
一时间,抬着大车财物前来贿赂的人络绎不绝。
不用招手,财富即来,这自然“惯”出了这位公子哥新的欲望。
既如此,何不给收钱这事立个规矩,这样一来,啥时候送、送多少,大家都门儿清。
正因此,贿赂严世蕃,有了“不成文”的规定。
比如,逢年过节得给严公子送钱,名曰“问安”;遇到什么官职空缺或者想要升迁,也得送钱,这叫“漏缺”。
到后来,严世蕃胃口更大,依托父亲的权柄,直接把官职明码标价,州判300两,通判500两;指挥300两,都指挥700两。
曾经有个松江(今属上海)地区的小子陆树声考中翰林庶吉士,此人正直有才,等到分配官职时,严世蕃很自然地“狮子大开口”,所要松江绫缎200匹,换取翰林院的职位。
偏偏陆树声是个硬骨头,说自己没钱送礼,随便严世蕃怎么处理。
他没想到的是,权倾天下的严氏父子愣是为此强改了自己的官途,让自己四十多年都没什么出路。
光是官场,还装不下严世蕃的贪心。
《明史·张翀传》记载,户部所发的粮饷,六成进了严氏父子的府邸,剩下的“残羹冷炙”才勉强送到边关。
皇室的岁赐,严世蕃照贪不误。
当时嘉靖帝的三儿子裕王朱载坖(jì)不受父皇待见,严氏父子自然也不拿他当皇子看,干脆克扣了每年给裕王府的岁赐。
不给发工资,裕王徒有王爷之名,生活简直落魄,实在没法了,东拼西凑了一千多两银子送给严世蕃,户部这才得了授意,补发了岁赐。
胆大如严世蕃,还天天炫耀,说你看皇帝的儿子都给我送钱,你们谁还敢不送给我?
影视剧中的另一版严世蕃。
来源/电视剧《锦衣之下》剧照权柄、财富、野心像是长着血盆大口的网,相生相长,共同罗织出古怪的恶性循环,吞噬着严世蕃最后的理智,更缓缓将其命途导向不可测的深渊。
财富的骤然累积,给这位严公子绘制出“所衣皆龙凤之绢,所食希尽珍珠之宝。
张象牙之床,围金丝之帐。
朝歌而夜弦,左斟而右舞”的浮靡生活,更让他妻妾成群,沦为文人戏讽的“西门庆”原型。
权势之于严世蕃,成了手里的那把黄沙,失之则大厦倾颓,所以半分不能漏,必须越握越紧。
因此,遇到有人唱反调,想要黄沙漏尽,严世蕃能做的,就是赶尽杀绝。
比如沈炼。
此人在嘉靖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辗转任职锦衣卫经历。
沈炼同陆炳交好,一来二去和严世蕃有了来往,面对严世蕃借饮酒捉弄客人的陋习,直性如沈炼,半点也不惯着,经常反击。
但让严世蕃真正记恨沈炼的是另一件事。
随着严嵩弄权愈发放肆,沈炼看不过眼,直接上书皇帝,怒列严嵩十条罪行,强烈要求世宗罢其官职。
可惜沈炼选错了时机。
此时世宗被严氏父子哄得正在兴头上,看到奏折勃然大怒,沈炼挨了板子,被扔到保安种田。
弹劾严嵩,无异于染指严家权柄的根基,更无异于触碰严世蕃的逆鳞。
沈炼这一落魄,严世蕃寻思着,复仇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严公子的授意下,党徒李凤毛、杨顺等人开始筹谋。
当时白莲教闹得厉害,甚至涉及到了军机泄露,被捕之人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
这不是现成的“东风”?就这样,沈炼的名字出现在白莲教牵涉的罪人名单上,被说是指使蔚州妖人阎浩煽动百姓的罪魁祸首。
最终,沈炼人头落地,参与此事的杨顺等人喜提官职。
杨顺为报“严公”恩惠,获得更多好处,还专门抓捕沈炼的两个儿子,杖打而死。
影视剧中的锦衣卫沈炼,原型未必是历史上真实的沈炼。
来源/电影《绣春刀》截图折在严氏父子手里的冤魂当然不止沈炼一个。
夏言、杨继盛等重臣不提,还有无数在其强取豪夺下水深火热、受其谗言影响而饱受鞑靼欺辱的的民众。
哀怨载道中,严世蕃的命数也开始了倒计时。
凄凉落幕?走歧途的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严嵩比严世蕃聪明。
同样爱权如命、无所不为的严嵩,比儿子更早预料到父子二人的结局。
《泾林续记》记载,严世蕃搜刮到手的财物实在太多,只能在府邸花园里挖了一个深一丈、方五尺的地窖,整整花了三天三夜才把珍宝装完,就这样还留下许多财宝没地方放。
当他得意洋洋地找老爹来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见惯大场面的严嵩一时语塞,隔了很久才喃喃一句:“多积者必厚亡,奇祸,奇祸!”(世蕃纳贿,嵩未详知,始置司箧,既付库藏,悉皆充牣,蕃妻乃拙地深一丈,方五尺,四围及底,砌以纹石,运银实其中,三昼夜始满外存者犹无算,将覆土,忽曰,是乃翁所贻也,亦当令一见,因遣奴邀嵩至窖边,烁然夺目,嵩见延袤颇广,已自愕然,复询深若干,左右以一丈对,嵩掩耳返走,口中嗫嚅言日,多积者必厚亡,奇祸,奇祸。
则嵩亦自知不免矣)事情如严嵩所料,也不如他所料。
他猜到的是此番张扬下去必有灾祸,没猜到的是,这灾祸的一重开端正落于儿子严世蕃的“揣摩圣意”上。
当时,严世蕃母亲去世,身为儿子自然得奔丧守孝,虽然最终皇帝开了后门,允许严世蕃暂时留在严嵩身边,但短时间内,他不能再帮父亲处理政事。
没了儿子“助力”,严嵩时不时会搞错皇上的意思,票拟(内阁在接到奏章后作出批答,再由皇帝审定)出错,惹得嘉靖帝愈发不满。
严世蕃也没察觉父亲的“险境”,反而不顾丧期夜夜笙歌,强迫他人赴宴喝酒,照做不误。
更致命的是,靠媚上平步青云的严嵩,晚年还能错读圣意。
嘉靖四十年,世宗的居所永寿宫被烧毁,要求重新建造新的宫殿。
这次严嵩判断失误,竟然奏请皇上迁居南宫。
可这南宫不是什么好地方,正是当年明英宗被瓦剌放回后幽拘软禁的地方。
这下嘉靖帝的怒气直冲天灵盖。
嘉靖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截图
还有一点,严氏父子都没猜到,自己的路,别人也可以走。
比如修建南宫这次,新贵徐阶的巧妙提议正中皇帝下怀,关键是,徐阶也写得一手漂亮的青词,嘉靖帝简直如获至宝,愈发宠信这位新臣。
影视剧中的徐阶。
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截图严嵩清楚,自己看似权柄滔天,实则只是紧紧攀附着嘉靖帝这棵大树。
所以,徐阶崭露头角时,他敏锐地嗅到了危机。
据记载,严嵩专门宴请徐阶,席间率全家下跪,恳请徐阶在自己获罪身死后帮忙照顾家里老小。
严嵩辞官。
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截图然而,已犯下的罪孽不会就此翻篇。
随着严嵩的日渐失宠,深受严氏父子欺辱的朝臣迎来了反击时刻。
被严嵩害死的杨继盛的侄婿御史邹应龙率先上本弹劾,这时嘉靖帝还保留着最后的君恩,让严嵩辞官,把严世蕃发配雷州。
严世蕃愣是没读懂这最后的仁慈,走到半道就逃回老家江西,甚至继续劫掠抢夺、为非作歹,甚至让平民为他继续营造府邸。
即便这时,严世蕃仍有活路,杨继盛、沈炼等案多是由嘉靖帝亲自定罪,如果后者“投鼠忌器”,还真不见得会要严世蕃的命。
可这一次,命运没有眷顾已然不知东南西北的严公子。
在徐阶的指导下,京中官员巧妙确定了严世蕃的罪名,既全了皇帝的颜面,又断了严世蕃的生机。
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被斩首于市。
不久后,其父严嵩凄然死去。
朝廷在其北京严府抄得黄金达3万余两,白金200余万两,其他珍宝服装和玩好之物,其价值又达数百万(《明史·严世蕃传》);在其江西老家还抄出黄金器皿、净金、首饰3万多两,银器、首饰、净银200余万两。
丢下了半世所敛之财,一代作威弄权的严氏父子就此落幕。
影视剧中的严世蕃落马。
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截图据考,严嵩其实可以做个好官。
早年,他甚至还曾上书嘉靖《请赈济徐邳水患》《请给米赈投饥民》等忧民忧国的奏章。
而当他看到儿子那装满财富的地窖时,便已明晰父子恍然间踏上的歧途和即将走向的深渊。
但自恃才过其父的严世蕃至死也没看透,反倒在权柄、财富、野心的裹挟下,错过了嘉靖“鬼才”兴许会有的明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