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到六月,春夏之际,警察蜀黍总会收到许多群众的询问信息,附以形态类似的植物照片,他们所问的问题大都是“这些是不是用来造鸦片的罂粟(Papaversomniferum)?”
照片上的这些植物杆高直立,开花小碗口大小,颜色有鲜红、粉红、紫红、黄白,乍一看确实挺像用于制毒的罂粟。经过专业人士的鉴定,这些照片里可能有少数几张是法律禁止种植的真·罂粟,剩下的都是罂粟的亲戚在“背锅”。其中最常见的“背锅侠”,就是虞美人(P.rhoeas)。
这个模样的花朵,能引发很多人的恐惧。
专业“背锅侠”
虞美人常替罂粟背锅,一个原因是翻译错误。在英文里,包括罂粟和虞美人在内的许多罂粟科植物,名字里都有个“poppy”。如罂粟用来制作鸦片,叫做“opiumpoppy”(鸦片罂粟);虞美人常见于乡间田野,叫做“cornpoppy”(谷物罂粟)或“fieldpoppy”(田野罂粟);原产北美的花菱草(Eschscholziacalifornica)叫做“Californiapoppy”(加利福尼亚罂粟)。
花菱草。
因为罂粟这个词在中文世界的通用度较高,早期翻译者也很少有意识,去检查英文名与学名的关系,但凡是带“poppy”的,一概翻译为罂粟了事。
另一个原因就是形态特征了,罂粟属植物的花都有四枚艳丽的大花瓣,十分惹眼,中心是一圈雄蕊,以及辐射状的柱头。人们在电视上或网上见过罂粟,出门见到邻居家种的虞美人,很容易就混淆了。
其实罂粟和虞美人的区别很明显,近距离见过一次就不会忘了。罂粟植株光滑无毛,花茎、叶和果覆盖白色粉末。众所周知,海洛因也被称为“白粉”,虽然此白粉和彼白粉没有什么关系,但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罂粟的特征。
鸦片罂粟。注意光滑的花茎。图片:tanjaniggendijker/WikimediaCommon
罂粟未成熟的果实表面覆盖着白粉。割破果实流出的白色液体含有吗啡。
虞美人的花茎和花蕾都长满浅色刚毛,刚毛向外开展,还会反光,在阳光下有种毛茸茸的可爱感觉。
虞美人的花茎上覆盖着毛
实际上,在中国境内的罂粟属植物,只有罂粟是植株无毛的。其他罂粟属植物,无论是原生种类,还是合法栽培的国外观赏植物,全是带毛的。只要记住无毛+白粉=非法,就可以了。
殷红如血的战争之花
虞美人原产旧大陆的温暖地区,尤以欧洲分布较广。这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特别喜欢常翻耕的土地,它们的生长期很短而种子寿命很长,当土地受到扰动,种子就会迅速发芽。因此,在除草剂普及前,它是当地常见的农业杂草。当地人也种植用于观赏,或和罂粟一样药用,或采其种子用于食物配料。但虞美人的吗啡含量很低,不能制成毒品。
被虞美人花朵染红的田野。图片:JürgenKofler/WikimediaCommons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密集的炮火搅动了土壤表层,相当于把战区的土地犁了一遍,使许多野生的虞美人茂盛生长。来自加拿大的军医约翰·麦克雷(JohnMcCrae)在弗兰德斯战场亲眼目睹无数士兵在战争中倒下,鲜血浸染的西线大地上,绽放着殷红如血的虞美人,宛若士兵的魂灵归来。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写下了广为流传的《在弗兰德斯战场》(InFlandersFields)一诗。
InFlandersfieldsthepoppiesblow
Betweenthecrosses,rowonrow,
Thatmarkourplace;andinthesky
Thelarks,stillbravelysinging,fly
Scarceheardamidthegunsbelow.
在弗兰德斯战场虞美人盛开
在十字架间一排又一排
标示着我们的葬身地,而在天空中
云雀依旧勇敢地飞翔
遍地枪声之中,难得一闻它的歌唱
(《在弗兰德斯战场》节选)
诗中的虞美人代表作者对战争中长眠者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战后,虞美人成为许多国家的战争纪念标志,人们用红纸做成小花或其他虞美人造型的饰品,在纪念日佩戴。邮票、货币等物品上,也频频出现虞美人的形象。
2014年,为了纪念一战爆发100周年,英国艺术家在伦敦塔建造了名为“BloodSweptLandsandSeasofRed”的艺术品,由888246棵陶瓷虞美人组成。图片:AmandaSlater/Flickr
会“跳舞”的“虞美人草”
前面说过,把虞美人翻译为罂粟,肯定是不准确的,但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用“虞美人”这个词,也有一点违和感。因为“虞美人”是个东方古典气息十足的名字,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东方古典美人虞姬。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乌江,与虞姬双双饮剑自杀。霸王别姬的故事凄美哀伤,充满对命运的无力感,流传了两千多年而韵味悠长。
戏曲《霸王别姬》
宋代许彦国(一说曾子宣夫人魏氏)曾作《虞美人草行》。
三军败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
香魂夜逐剑光飞,清血化为原上草。
虞姬化草一千多年后,中国出了一位南唐后主李煜,这位君王无力参与政事,在文学上却建树非凡,被称为千古词帝。尤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最为著名,为词界之标杆,流传至今,收入中学课本。就算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摇头晃脑吟上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此处自行胡编)。”可谓雅俗共赏。据野史记载,李煜正是因为这一首《虞美人》,触怒了宋太宗,被赐牵机药毒杀。
植物学上的虞美人原产地不在中国,但自唐代以来,许多民间志书都记载过,巴蜀地区有一种(或一类)叫做“虞美人”的植物,而且它与虞姬的传说有紧密的联系。
京剧《霸王别姬》剧照。
《酉阳杂俎》记载“虞美人草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在茎之半,相对而生,人或近之,抵掌讴曲,叶动如舞,故又名舞草,出雅州”。
五代张洎[jì]《贾氏谈录》记载“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歌唱虞美人曲则两叶如人拊[fǔ]掌之状”。张洎是李煜的臣子,曾劝李煜拒降宋。但投降的李煜死了,张洎反而身居大宋高位,比李煜还多活了二十年,也是同人不同命。
看这些“跳舞”的小叶,这棵草为什么会动呢?且看下文解释。图片:TrueDarkAn9el/youtube
宋代《益州草木记》记载“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花叶两相对,人或近之,即向人而俯,如为唱虞美人曲,则此草相应而舞,他曲则否”。从唐到宋,传说越来越玄,“虞美人”起舞的条件也变严格了,非虞美人曲不可。
大凡明代之前,古籍中的“虞美人”都是这种会跳舞的奇怪植物,“独茎三叶,叶如决明”,“状如鸡冠”等形态描述也不像现今的虞美人,而更像是豆科的舞草(Codariocalyxmotorius)。舞草产于中国南方地区,具有豆科典型的蝶形花冠,类似鸡冠,三出复叶,两侧小叶细小。在有阳光的温暖条件下,小叶就会像王八拳一样画圆舞动。这并非是音律使然,而是一种接收阳光的机制。
舞草叶片抬起和下垂的状态。图片:PaulHermannWilhelmTaubert/Wikipedia
草花中的妙品
从明清时期的史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开始把罂粟科的花卉称为“虞美人”。
《花镜》记载虞美人“江浙最多,花叶类罂粟而小,茎细而有毛,发蕊头朝下,花开始直,单瓣丛心,五色俱备,姿态葱秀,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亦花中妙品。”一些特殊颜色或重瓣的虞美人栽培品种,被称为“丽春花”或“赛牡丹”。《广群芳谱》记载当时的虞美人已有红、白、紫、淡黄、粉红等,或重瓣、或一花数色,“姿状葱秀,色泽鲜明”,被誉为“草花中妙品也”,尤以南京的品种最好。
虞美人的花蕊。
从西方的cornpoppy到东方的虞美人,这种美丽植物的象征意义,似乎都与逝者、长眠、怀念有关,历史赋予它的沉重感压弯了花蕾。
时下仍有一些持“红颜祸水论”的作者,把项羽的兵败归咎于虞姬,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植物中的“虞美人”也背负了许多责骂和恶名。眼下虞美人的花期已到,它替罂粟“背锅”的日子又要来了。如果虞美人草能言,也许它会开口歌曰:“玉帐佳人听楚歌,两千年来是非多,虞兮虞兮今又奈若何,千万千万莫要再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