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大才子皆是出口成章的人,殊不知,在我们熟悉的大才子中居然有好几位口吃者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虽然口吃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他的著作大都收入《韩非子》一书,《韩非子》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应该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锦心绣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他的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鲁迅曾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所以他和司马迁又并称为“两司马”。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司马相如列传》写到“相如口吃而善著书”,但口吃并没有影响司马相如的成功,他在情场、商场、官场都有着令人羡慕的经历。
扬雄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辞赋名家,他在辞赋创作上最服膺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他的《甘泉赋》、《羽猎赋》等代表作就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而写的,内容为铺写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结尾兼寓讽谏之意。
扬雄的辞赋用辞构思华丽壮阔,与司马相如赋相类,所以后世有"扬马"之称。
扬雄崇拜司马相如大概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者他和司马相如都来自现在的四川,有同乡之谊;其二则是他和司马相如一样存在口吃的问题,据史书记载,扬雄从小就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
左思
“洛阳纸贵”是人们非常的一个成语,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西晋太康年间,在当时的首都洛阳当“洛漂”的文学青年左思十年磨一剑,终于写成了使他一鸣惊人的《三都赋》。
此赋刹那间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竟然导致纸价飞涨,增高了好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销售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绝世名赋。
毫无疑问,左思是个大才子,但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大才子不仅相貌丑陋,而且是个结巴。有趣的是,他的妹妹左芬也和他一样虽丑但颇有才华,而且因此被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晋武帝选入宫中做了妃子。
《毛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四位口才不佳的大才子的情况则是:情动于中而不能形于言,不能形于言则以文字达之,这才留下了这么多的精美华章,从而在文学史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的写作经历正应了老子《道德经》中的那句千古名言——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