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原不该写,但因为发现受影响之人还挺多的,很多人被搅糊涂了。所以,列举一些问题。
起因大概是近来《大秦赋》热播,很多“公知”“揭竿而起”,强行正义,批评秦始皇是个暴君,发动的战争都是大屠杀,不正义。
譬如这篇文章,《只要你还为大屠杀哀愤,就不该为《大秦赋》叫好》,在小范围内就引起了一些影响,很多正在接触历史的人彻底糊涂了。
01首先这就是扯淡,大屠杀的问题等下说,这个题目就不成立,为大屠杀哀愤不哀愤,与给《大秦赋》叫好与否没半毛钱关系。就算把秦国一统天下的战争定义为“犯罪集团的不人道行为”,几千年过去了,这个素材拍成影视剧,还不允许看剧的人为场面、演技、故事叫好了?为电视剧叫好,不等于为电视剧里的某些“坏人”叫好!
据说这些作者都自诩为什么历史专业的,看来确实很“砖”。
这些人没一个好鸟,他们的出发点是激起讨论,为流量而不择手段,打得都是情绪牌,别以为他们都在讲什么正义,哀愤什么大屠杀。哀愤大屠杀你应该去日本示威,而不是怼一个以几千年前历史为蓝本的电视剧。
你看那开头,是人说的话么?
还加粗说明,“真穿越回秦朝,你也不是那“挥剑决浮云”的秦始皇,你就一长平坑底的赵卒。”
这假设不成立,如果成立,作者也该是长平坑最底下的赵卒。
另外批评说《大秦赋》不符合合理想象,说是“乱编”。其实电视剧在某些地方只能如此,历史书也并非“剧情”连贯的,但电视剧需要剧情连贯,只能根据当时的情景、人的性格补足一些,否则,就变成“蒙太奇式纪录片”了。
至于有些作者或者编剧补得好,有些补得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这个补出来的,或者塑造出来的情节,你可以批评合理与否。
但这些“公知”们、自诩“学历史出身”的人,其论据竟然是“价值观”。
他们认为,张鲁一饰演的秦始皇爱发表演讲(原话是“搞一些非常混蛋的发言”)。这些发言,都很“混蛋”,价值观不对。
因为剧里面秦始皇鼓动秦国军队时,口号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受苦”。
公知们认为这很混蛋——而被统一的六国百姓,因为都成了他的子民,虽然要被他侵略,被他杀,但依然要为他的“大业”而“欢呼”。
公知、自诩学历史出身的人说:凭什么?价值观呢?
我就想问一句,那你想让秦始皇怎么说?
难道应该说:大秦的子民们,跟着寡人一起去干坏事吧!!
假设你是秦始皇,你也不会这样演讲吧?希特朗干得都是大屠杀的坏事,但是希特勒说起来就说自己是“正义”的;日本侵略中国,但日本天皇发表演讲鼓动军民时,只会说,我们是圣战!目的是为了“大东亚共荣”。
我的老师打了我一巴掌,我就觉得是暴力,但老师对我说:“打你是为了你好。”
就这么简单一个道理。
这是特定时期特定角色必须要说的话,人家在演秦始皇,不是在演公知和历史学家。
按照这个所谓的“价值观”的要求,是不是影视剧、小说、历史书里出现的人物,不管对错好坏,都得“正义”、“真实”的发言?
这样读书,怕是把书读到鳖肚子里去了。
02接着,公知们说到了大屠杀的问题,他们把日本人搞得南京大屠杀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相提并论。因为大屠杀是不正义的,秦统一天下,确实杀了很多人,于是,秦始皇这种人就应该被忽视,不应该出现。
这都哪跟哪?
学历史出身的至少得懂点基本逻辑吧。
先说秦打六国,既然秦国打六国是不正义的,那么秦国强大起来之前,六国打秦国就是正义的?就算跟秦国没关系,六国也相互打呀,也死人。庞涓挖孙膑膝盖,孙膑干死庞涓,也照样死了很多的魏武卒。春秋战国几百年,都是你打我我打你的。
为啥秦国一打就是不正义的?
秦孝公变法之前,魏国跟其他国家都快把秦国打灭亡了,他们就是正义的?秦国返回去打就是“大屠杀”?
这不挨着呀!
讨论正义不正义,根本就是个无聊的问题。不存在。就算秦国是非正义的,几千年过去了,你想做啥?
这不是一个所谓学历史的人应该有的态度。
春秋战国的战争中,固然有“人道”或“不人道”之说。我们可以批评其某场战争的不人道,比如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这确实很不人道。
但其实这种谴责也无用。
读历史,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种警诫。秦坑赵卒,是不人道,但其中原因探究,或许对我们有启示,比如,四十万投降军队,给不给吃?如果给吃的,一人一天一斤粮食,一天就需要四十万斤粮食,加上粮草转运等花费,开销更大。还得考虑他们会不会背后捅刀子,突然造反等等问题。
秦挖坑埋人,正说明秦对战俘问题有些措手不及,不懂得如何安置,以至于“不人道”。后来者应当引以为戒,及时想清楚这种问题。
项羽坑秦卒二十余万,最大的原因也是心里恐惧,怕秦兵再反,约束不住,干脆挖坑一埋了之。《史记》中写得明明白白。自诩学历史出身的应该知道的。
项羽杀俘,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这就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后人复哀之。
但有些人就“鉴”了呀,汉高祖刘邦,就不杀俘虏,所以有汉;解放军优待俘虏,所以无往不胜。
这才是现在读历史的意义,不好的,引以为鉴,不能重蹈前车之覆辙;好的,更应该引以为鉴,以资治事做人。唐太宗说的明明白白,以史为鉴,是为了知兴替之道,以人为鉴,是为了明人之智。
没见过谁说读历史应该上价值观。也没见过谁说读历史应该用来侮辱看电视剧的人。
03历史、历史人物都是蛮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二元标准,很容易非此即彼。秦杀赵卒,是不人道,但并不代表秦完全混蛋,也不证明秦始皇是个混蛋。
按照单纯批评暴秦的二元逻辑,那么汉应该是正义的。那汉高祖各种阴谋诡计杀功臣,汉高祖的老婆吕后做人彘,难道是正义的?
这不是把自己打入死胡同出不来吗?
秦始皇急用秦法,不推仁恩和义(所谓的学历史的请参考《史记》,找不到出处我给你背),那是他性格上的问题,有自大的一面,有偏狭的一面,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
法虽“暴”,但并非完全都是混蛋。秦法还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这确实都是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并非对于老百姓的“屠杀”。
很简单呀,就那么大点“天下”,如果不统一,就算秦国不打,其他的国也相互打呀,从河南到山东到陕西到任何那时候能到的地方,老百姓都得交关税。在哪个国家都得去当兵打仗。
车轱辘的距离都不一样,以前的路是土路,不是柏油马路,随便下下雨下下雪,那车过去都是两个深壕,否则怎么会有“车辙”、“重蹈覆辙”这个词?假设秦国六尺车距,跑过去,路上两条六尺宽的车辙,魏国五尺,赵国可能更奇怪,那条路不得颠死人呐?何况还可能倒在“覆辙”里。前面车辙里翻车了,另外一个车还跑过去也翻了,就是“重蹈覆辙”。
所以,秦统天下的过程跟正义不正义无关,是个必然发生的过程。你硬要说的话,山东六国跟秦国没什么区别,一个鸟样。谁也不比谁正义。就看你胜利了之后,做了什么,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好处。秦始皇的问题是秦法不修正、没用好,苦民更甚。
秦始皇本人就更复杂,小时候的经历不用多说了,换在你身上,你一定干了啥坏事都说“小时候的阴影走不出来”,加上***妈的事情,换成谁,谁都得有阴影,但他也没把***怎么样。他对于吕不韦,司马迁用的字是“不忍”致法(《吕不韦列传》),那说明这个性格里面还是有一些“软”的地方。
总之,是个复杂的人。一旦屁股坐在那个位置上,环境错综复杂,利益交错纠葛,身不由己,既能犯错,也能做好事。
岂能以“好坏”二字一概论之?
所以,自诩学历史的千万不能死板,把书读死。《大秦赋》也没有所谓的“抹上正义的油彩”,你得明白那是秦始皇那个角色说的呀,就像你小时候鼓动小伙伴去干坏事,也说得天花乱坠,当时人物当时的真实体现而已。
如果一定要让秦始皇这个角色说很多所谓的“贬低”自己的话,那才是对历史的抹杀。
退一万步讲,就算秦不正义,跟为《大秦赋》叫不叫好也没关系。秦始皇还能影响我看电视剧?
读书使人明智,不能越来越糊涂呀,不能用“抹上正义的油彩”的固执困死过去的历史,也不要以现代困死过去。
另外,观点再对,论据扯淡,那观点也就类似于放,放那个——一种气体了!尔等还是太“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