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22:54:20 热度:

韩馥:吾有上将潘凤,三国最失败的诸侯

说起韩馥这个人物,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中的经典台词:“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可谓是整部小说前半段中,吹得最大也破得最快的牛皮。原本在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韩馥,却因为这个桥段而一下子出了名,还在网络上衍生出了无数关于“无双上将潘凤”的恶搞段子。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韩馥并没有亲自领兵参加讨董联军,关于“韩馥自信吹大牛,潘凤上将当炮灰”的桥段,也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潘凤本身也是个虚构人物)。其目的,只在于烘托“温酒斩华雄”时的紧张气氛,以及凸显关云长艺高胆大的英勇形象。

其实,韩馥在三国时代最重的戏份是“让冀州”。大致过程是在讨董联军解散过后,韩馥在幕僚们的劝说下,将冀州的地盘和军队让给了客居于此的渤海太守袁绍,就此成就了袁氏统一北方四州的基础。

然而,韩馥之后的结局却并不好。原本以为好心让贤能够为自己获得好名声,也能游离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外,平静度过下半辈子。却没想到,袁绍刚刚从他手中接过冀州的管理权,就翻脸不认人,不单是事事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还纵容之前与韩馥有矛盾的下属欺凌他。最终,吓破了胆的韩馥拿着一把裁纸刀,躲进厕所自杀了……

 

 

后人在评价韩馥这个人物的时候,更多都是抱着同情惋惜的态度,觉得他为人厚道,不贪恋名利,真心让贤。只是看错了袁绍这个小人,他才使得自己死于非命。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韩馥真的是这样一个无辜枉死的老实人?我们还是翻开史料,来探寻一下韩馥这个人物的真实形象。

据《三国志》记载,韩馥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在东汉末年入朝为官,担任过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董卓进京之后,韩馥被派往冀州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州牧。之后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韩馥也参与其中行动,算是十多路诸侯中的一路!

不过,韩馥并没有亲自领兵前往,只是在后方提供粮草。而且在一开始,韩馥还犹犹豫豫,不知到底是该支持董卓,还是应该站在关东诸侯一边,支持袁绍。后来在冀州本土名仕们的劝说下,韩馥才答应提供粮草,支持袁绍起兵讨伐董卓。

韩馥为什么不敢正大光明地反董卓?因为他这个“冀州太守”,是董卓封的,所以反对董卓,就等于是否定他自己上位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韩馥其实是挺在意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并非是不贪功名,淡名薄利之辈。

不仅如此,韩馥对袁绍也颇有猜忌,担心他的名声越来越广,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经常派人在袁绍的门口把守,监视其行踪并限制其行动。后来袁绍当上盟主,率诸侯联军与董卓对峙的时候,韩馥也动不动克扣军粮,意图动摇其军心。

 

 

在讨董联军不了了之解散过后,韩馥还主持过“换皇帝”的行动。他与袁绍有意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还联络曹操袁术等人一起行动(曹袁二人未答应)。只是刘虞却拼死不从,宁可跑到匈奴的地盘上去避祸,也不来当这个傀儡皇帝,韩馥等人这才作罢……

这说明什么?说明韩馥也是个有野心的人物,他在政治上是有追求的。他意图凭借自己“冀州太守”的资本,在乱世中独霸一方,甚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图谋天下。绝非如某些人所说,是个厚道老实,安守本分之人。

不过,想要争霸天下,光有野心不够,还要有本钱和能耐才行。说起来,韩馥倒确实具备逐鹿天下的本钱。

他坐拥冀州这么一个大州,人口密集粮食丰足,进可以图谋中原,退足以闭关自守。而且冀州的人才也不少,文有沮授、田丰、郭图、荀谌,武有麴义、张郃、高览、审配。只要励精图治,知人善任,韩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方霸主,就算是争雄天下不力,割据一方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韩馥将自己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地让位给袁绍。一个有野心,有图谋,也有资本的人,怎么可能选择主动放弃,把手中的权利和军队地盘都交给他人呢?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韩馥虽然有着争霸天下的野心和资本,却没有争霸天下的能力,更没有那个胆识。

翻遍所有关于三国的史料,都没有关于韩馥在冀州的治绩记载。倒是有史料记载过,在冀州大将鞠义率兵叛乱的时候,作为太守的韩馥非但不能迅速平叛,反而在战场上屡屡为其所败……另外,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韩馥是“不明军纪,赏罚不明”,虽然只是小说中的夸张之词,但想来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看得出,韩馥无论军事上能力还是政治上的才能,其实都不咋样。而且能力差也就算了,韩馥更要命的弱点,是在他的胆识上。别看他一副野心勃勃,想图谋天下的样子,实际内心却脆弱之极,十分胆小,完全是个软蛋。而这一点,也正好被袁绍看透并且利用。

 

 

虽然是依附于韩馥地盘上生存,但袁绍不仅有着四世三公的家世威望,各方面能力也比韩馥强太多。在冀州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袁绍已经是有了相当的声望,并且赢取了冀州大部分的人心。尤其是冀州文武两派的重量级人物,如郭图,鞠义等,都已经站在了袁绍这边。

不过,想要彻底挤走韩馥,独霸冀州,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毕竟韩馥是朝廷所册封的太守,还掌握着冀州的大部分实权。要是武力相迫,强行逼宫夺权,不但风险极大,就算成功了,也名不正言不顺,会对袁绍的名声造成不小的影响。弄不好到时候冀州内乱,人心不稳,一时间收拾不了局面,反而会让周边的强敌(如公孙瓒)抢了便宜。

所以,对于袁绍来说,最完美的结果自然是韩馥能主动让位,乖乖交权,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上位,而且可以将韩馥的地盘和军队都毫无损耗地,完整接手下来。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袁绍处心积虑,给韩馥设下了一连串的套。

袁绍先是在谋士逄纪的建议下,上演了一出“借刀杀人”,他写信给北方的公孙瓒,约定共夺冀州,到时候平分地盘。果然,公孙瓒见有利可图,便打着征讨董卓的名义率兵南下,实际上却是“假途伐虢”,来抢冀州的地盘。

 

 

接着,袁绍又自演了一幕“虚张声势”,他拉拢冀州本土的实权派,尤其是掌兵权的人,如鞠义,朱汉等。给自己聚人气,拉声望,把自己打造成一副“盖世英雄”的模样。

最后,袁绍又策划了一出“反客为主”,他派郭图,高干,荀谌等冀州名仕前去游说韩馥,告诉他公孙瓒带领燕、代之兵锐不可当,冀州很快就要大祸临头,百姓也会生灵涂炭。如今想要保住冀州不受敌人侵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袁绍来主持大局云云……

韩馥果然中计了,他被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吓得瑟瑟发抖,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惶惶不可终日。他觉得危机已至,末日将近,公孙大军很快就要踏破冀州,屠杀百姓,还要取他项上人头……而这个时候,真的是只有袁绍这位“当世豪杰”,才能担当大任,率领大家抵抗外敌,保得州郡平安,也能保全他自己的性命……

事实上,这种看似紧张的局势,完全是袁绍和公孙瓒联手营造出来。目的只是为了给他施加压力,把他的胆吓破,好让他主动放弃权利和地盘。其实,作为朝廷册封的太守,韩馥这时候依然掌握着冀州的大部分粮草和军队,完全足以和敌人周旋。

公孙大军虽然来势汹汹,毕竟是远道而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韩馥只需要来个“以逸待劳”,紧守城池不出,打持久战,就能令其无功而返。

至于袁绍,就如同沮授等人所分析的,完全是依附在韩馥的地盘上生存,只要来个“釜底抽薪”,断了他的粮草供应,便不足为惧……

 

 

可惜,韩馥就真的是被吓破了胆,也不顾耿武,闵纯,沮授等忠臣的劝导,就这样将冀州让给了袁绍。他甚至都没有为自己考虑,退位过后的出路,还满心认为着袁绍会感谢他的大恩,让他在冀州度过一个安静的余生……

其实,稍微懂点政治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只要韩馥人还在冀州,对于袁绍来说就多少是个威胁。他是“前任太守”,又身在州郡之中,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号召力,除非他死了,或者是完全离开冀州的地界。所以,袁绍又怎么可能让他安生?

袁绍表面上封了韩馥一个奋武将军的职位,实际上既无兵权又无下属,顶多就是领一份薪俸。倒是之前与韩馥有矛盾的河内人朱汉,被袁绍任命为了都官从事,这可是个有实权,调得动兵马的职位。

在袁绍的暗示下,朱汉带人包围了韩馥的住宅,把韩馥一家逼得鸡飞狗跳不说,还打断了他儿子的双腿……韩馥此时这才恍然大悟,看清了袁绍的本质,知道冀州这个地方已经容不下自己。于是,韩馥只得跑到陈留,去投靠他的旧识张邈,希望离开冀州这个是非之地,避开袁绍的迫害。

然而,在陈留还没过上几天清净的日子,袁绍就又派使者来了。只见使者见到张邈,不知是说到什么秘密之事的时候,在张邈的耳边轻声耳语了几句。当时在座的韩馥就又一次被吓得不轻,以为这又是袁绍派人来和张邈商量,怎么算计自己。

他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成天担惊受怕的日子,便起身走进厕所,拿着刮削简牍用的书刀,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曾经的冀州太守,一方封疆大吏,就这样被“吓死”,令人可悲可叹,也多少有几分可笑。是否记得,他曾经还有过拥立新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进而称雄天下的计划?他是空有争霸之资,也有争霸之志,却无争霸之能,更无争霸之胆……他甚至不了解政治圈里的法则,也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最终等待他的就,也就只能是这样屈辱的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韩馥,大抵就是这样。他不是如《三国演义》里那个自大吹牛的龙套,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老实人,好心让贤反被害。他和曹操袁绍刘备等人一样,也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想在这个乱世中干一番事业,成为一方枭雄。

然而,他野心勃勃的外表之下,是一颗呆萌而脆弱的心,不但能力很烂,而且又无胆量,胆识,胆略,完全是个的软蛋。他这样的人,虽然一开始有地盘在手,却注定无法守住。就算是没有袁绍,也会有李绍,王绍,刘绍等,迟早会抢了他的地盘,到头来,他的结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PS:相比于三国时代另一个软蛋——刘琦,韩馥甚至连他都不如。刘琦也是性格软弱,才能有限,而且起点还比韩馥低很多。但刘琦却比韩馥明白事理,看得懂政治斗争的法则,也看得清身边的形势。

最低程度,刘琦知道“虎落平阳被犬欺”和“拔毛凤凰不如鸡”的道理。所以,哪怕是形势再残酷,地位再尴尬的时候,他都不曾放弃过抗争。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主动放弃自己的地位,非但不能避免伤害,反而还会失去自己的唯一抗争手段,下场还会惨十倍。所以他只能扛下去,坚持斗争,哪怕是借助外人刘备的力量,认他当叔叔,由他指挥和摆布……

最终,刘琦终于是迎来了自己的转机,不仅在荆州的嫡系斗争中全身而退,还在赤壁之战过后继任了荆州刺史的爵位。虽然只是刘备的傀儡,但比起之前天天受迫害,朝不保夕的日子而言,已经强了太多。最后,刘琦还能得以安静善终,而韩馥却是被吓得活活自杀,这种死法,才可谓是世上最窝囊的……

 

三国诸侯失败韩馥吾有上将潘凤

相关文章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诸葛亮骂王朗是真的么?
说起王朗这个名字,相信对三国文化稍有了解的读者,对他都不会感到太陌生。 他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在江东任会稽太守,算是一位诸侯,并曾一度与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为敌。 在被孙策打败以后,王朗逃往中原,在曹操麾下效力,为曹氏一族篡汉立下诸多功劳,成为曹魏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并官居朝中司徒。 不过,王朗在大众心目中最津津乐道的事迹,还是在于他与诸葛亮之间的骂战。 在《三国演义》小说第93回中,他不顾自己已经七十六岁高龄,随大都督曹真等人出征,兵至祁山,并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 然而,貌似德高望重的王朗,却在言...[详细]
2022-11-18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是不是虎父犬子?
诸葛瞻,字思远,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同时,他也是蜀汉后期的一位重臣,袭爵武乡侯,并迎娶了蜀国的公主。 只不过,貌似在地位上沿袭了父亲的诸葛瞻,却并未能继承到诸葛亮的军政能力。不单是在蜀汉朝堂上毫无建树,还在自己唯一一次作为主帅出征的战役中,被魏将邓艾围困于绵竹,最终战死沙场。 不仅如此,诸葛瞻的出征失败,还使得蜀汉所仅存的军事力量被彻底击溃。从此首府成都也失去了北方唯一可供倚赖的抵抗屏障最终,也算是间接导致了刘禅的开城投降,以及蜀汉帝国42年国运的就此终结和灭亡 是的,就名气和历史...[详细]
2022-10-22
张飞义释严颜:三国刘璋麾下最忠诚的战将严颜
严颜,是三国时代一位名气逼人的武将。每当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印象中总会跳出一位手持大刀、白发皓首,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的笔下,严颜的战绩可谓是非常出色。不但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还在巴郡城下与大名鼎鼎的张飞恶战数场,不分胜负。最后中了张飞的诱敌之计,才失手被擒 在被张飞的智勇和气度折服以后,严颜决定阵前投诚,归属到刘备麾下。在之后在汉中战役中,严颜也有着相当亮眼的表现和发挥。他作为黄忠的副将,献计夺取曹军屯粮积草之天荡山,还在伏击战中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德,使得...[详细]
2021-06-26
三国时期四大奇人:左慈、管辂、太平道人于吉、水镜先生司马徽
时势造英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定律。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大乱之下成就了许多人,很多人从一介草莽变成了王侯将相,甚至做了帝王。当然,在乱世之下,也有些人虽然有惊天绝地的本事,却没有野心,没想过建功立业,这里面就有三国时期的四大奇人! 这四大奇人,出生不同,境遇不同,结局不同,身份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精通于道术的高人!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乌角先生左元放 左慈,道号乌角先生,字元放,三国时期道术第一的道士。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天师张道陵早已仙去,传位到了孙子张鲁手里,张鲁虽然治理有方,但道术上没有...[详细]
2021-06-25
向宠简介:三国向宠怎么死的?
向宠,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一员将领。但凡是读过诸葛亮名作《出师表》的朋友,对他的名字应该都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在文中有一个独立的段落,曾专门提到过这位向宠将军,并称赞他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前出师表》记载: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应该说,能够得到诸葛亮如此高评价的人,应该军政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会差的。然而我们翻遍整部《三国演义》小说,却完全找不到向宠这个人物,在战场上的任何记录,也寻不到他在蜀汉政...[详细]
2021-06-12
张任简介:巴蜀名将张任被谁活捉?张任是怎么死的?
张任,益州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麾下一员将领,曾经在刘备入蜀,南下攻取成都的时候,为刘璋镇守蜀地咽喉要塞雒城,并抵挡了刘备大军很长时间,其间还射死了刘备帐下的首席军事指挥官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 在战败被俘以后,刘备非常欣赏张任的忠勇善战,迫切想要招降他到自己麾下。而张任却厉声拒绝了刘备抛来的橄榄枝,毅然以忠臣不事二主的可贵气节,宁可引颈受戮,也绝不苟且偷生。最终在刘备的惋惜声中,被推上刑场,斩首示众 应该说,张任也算是三国时代,一个名声非常响亮的人物。虽然在史书上出场戏份并不...[详细]
2021-05-29
夏侯惇念dun还是chun?夏侯惇简介
夏侯惇的惇念作dūn,声母是d,韵母是un,声调是一声 夏侯惇,字元让,是三国时代曹魏阵营的一名武将,也是一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响当当人物。一说起他的名字,大家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位独眼单睛,脸带伤疤,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夏侯惇的单挑战绩也颇为出色:几回合干掉董卓麾下大将徐荣;三回合丢翻袁术帐下猛将桥蕤;败高顺,刺曹性,拔失啖睛;在滑州界首,更是与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的关羽大战一场,未分胜负 一般认为,夏侯惇是曹氏亲族(曹家、夏侯家)的武将中,武功最高的一个。在国产著名策略游...[详细]
2021-05-16
沮授怎么读拼音?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怎么读拼音? 沮授拼音 jǔshu 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是三国时代袁绍阵营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为袁绍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并为整个袁绍集团制定了战略发展大计。也正是在他的战略计划实施之下,袁绍才能以冀州为基础起家,逐步夺取青州、并州、幽州等地,进而攻占和统一,整个河北的地盘 然而在整个集团的事业达到巅峰以后,袁绍却对沮授逐渐猜忌,几番夺其兵权,并对他提出的各项建议置若罔闻最终,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粮草被烧,惨败于曹操手下。来不及逃走的沮授,也被曹操所俘虏。后来因为拒绝投降和越狱逃跑失败,而...[详细]
2021-04-25
三国陈琳替袁绍写檄文辱骂曹操,为何投降后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
魏武帝曹操外宽内忌、睚眦必报,但凡是得罪过他的人鲜有能善终者,就连头号大谋士荀彧也因为反对他称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但凡事都有例外,袁绍的幕僚陈琳当年曾写檄文辱骂曹操,但在投降后却得以善终,并深受重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那么,曹操为何会一反常态,饶恕得罪过自己的陈琳呢? 01辱曹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鏖战于官渡。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双方在正式交锋之前,需要先打一场文宣战,以檄文的形式历数对方的罪状。这些檄文通常由擅长文字工作的幕僚来完成,拜这些人的生花妙笔所赐,很多檄文气势磅礴、...[详细]
2021-02-24
吕布简介:吕布的方天画戟专杀义父吗?吕布杀董卓不是因为貂蝉
说起吕布,不管是演义还是民间话本,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三国第一猛将,因此有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骑着赤兔马的吕布简直就是天下无敌,可惜人无完人,最少一米八三以上的大帅哥加猛将,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被骂成三姓家奴。因为他杀了丁原和董卓的缘故,很多网友说这吕布的方天画戟是专捅义父,加上杀董卓的原因,还是为了美人貂蝉。这些都是真的吗,历史上的怎么说的? 都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假,和历史资料一对照,讲真关于吕布的描述是三分真七分假。首先吕布是不是三国第一猛将就不好...[详细]
2021-02-24
三国延津之战:关羽斩杀颜良之后,袁绍又损失了一位大将文丑
延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黄河沿岸的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可以视为官渡之战的组成部分。在白马之战中,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佯装渡河去袭击袁绍后方,准备乘袁绍分兵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大量的军队前往延津应战。 荀攸之计的成功实施为曹军奠定了胜局。曹操立刻派遣张辽、关羽突袭白马。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仓促应战。关羽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白马之围遂解。在白马之...[详细]
2021-02-18
三国陶谦三让徐州:陶谦为什么要杀曹操父亲曹嵩?陶谦怎么死的?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陶谦,情况则有点特别。在黄巾起义爆发后,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军,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自此之后,陶谦长期割据在徐州一带,并且击杀了曹操的父亲。那么,问题来了,陶谦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一 首先,陶谦(132年-194年),字...[详细]
2021-02-17
三国恒范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桓范被谁所杀?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曹爽身边最强谋士桓范。 一 首先,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辅佐东汉丞相曹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详细]
2021-02-13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魏蜀吴的战略规划都是什么?
在大分裂时期,对于志在逐鹿天下的群雄来讲,地盘和军队虽然最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战略规划,走一步说一步,最终只能成为被消灭的对象。而有明确战略规划的群雄,就算最终不能做天下共主,但至少也能实现长期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的梦想。那么,呈三足鼎立之势的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各自的战略规划都是什么?最终的实施效果如何? 曹操剧照 首先来讲曹操。自陈留起兵后(189年),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曹操一直忙于参加讨伐关东讨伐董卓联盟、镇压青徐黄巾军等活动,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打仗、招兵、抢地盘,没有时间去思考集团的发展战...[详细]
2021-02-12
东汉末年,张济、孙坚这两位诸侯率军攻打刘表,结果都丢掉了性命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和孙坚,也是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被杀了。并且,对于张济和孙坚来说,拥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进攻荆州牧刘表的时候,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一、张济 一方面,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的诸侯...[详细]
2021-02-11
下辨之战失败原因:张飞、马超联手出击,却被曹操的族子曹休击败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对于汉中之战来说,因为持续了两年左右。所以,汉中之战之下,还包含了若干战役,比如大家熟悉的定军山之战,就是汉中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笔...[详细]
2021-02-11
三国辛毗怎么死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袁绍自然是人才济济,比如在武将中,张郃、高览、颜良、文丑等人,就曾是袁绍...[详细]
2021-02-08
东汉末年诸侯公孙康,割据辽东,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和速仆丸斩杀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公孙康,则是一个例外了。 在东汉末年,虽然公孙康割据辽东,但是,公孙康却没有被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消灭。当然,主要是因为当时辽东地区远离中原之地,这让公孙康可以置身事外。并且,在曹操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公孙康更是顺水推舟,这让曹操...[详细]
2021-02-08
三国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确立了三国格局
在汉末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无疑是最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一场战役了。众所周知,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小,所以,到底能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变数的。 在此基础上,就本文所要说的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直接确立了三国格局。换而言之,在定军山之战后,其他诸侯不仅几乎都灭亡后,魏蜀吴三国也在实力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 对于定军山之战来...[详细]
2021-02-08
蜀汉灭亡后,王濬在益州训练水师,最终一举消灭东吴
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这场战役中,邓艾这位名将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 在蜀汉灭亡后,司马昭...[详细]
2021-02-06
张绣叔叔张济,率军攻打刘表,结果中箭身亡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曾是东汉末年的诸侯,结果在率军攻打荆州牧刘表的时候,中箭身亡。而在张济被杀之后,他的侄子张绣执掌了张济留下的兵马和地方,继续割据在南阳一带。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张济这位汉末群雄。 一 首先,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详细]
2021-01-31
蜀汉八位“尚书令”:法正、刘巴、李严、蒋琬、费祎、董允、陈祗、董厥...
在古代历史上,就尚书令这一官职,始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一开始的时候,尚书令不仅官职较低,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开始重用尚书令,也即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等于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权力了。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乃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比如一些大臣,往往会领尚书事(即录尚书事)。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蜀汉,历史上就有多位大臣担任了尚书令这一重要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的八位尚书令,法正上榜,另外七...[详细]
2021-01-28
三国袁绍谋士审配,誓死抵抗曹操,最终慷慨赴死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麾下的谋士可谓损失惨重,比如许攸已经投靠了曹操,田丰、沮授则在公元...[详细]
2021-01-28
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率先割据益州,甚至有称帝的野心
益州,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益州因为包含了成都平原,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地形,促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更是以益州作为基础,建立了和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蜀汉。当然,在刘备之前,刘焉、刘璋父子,已经在益州割据很长时间了。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刘焉,无疑是东汉末年率先割据益州的诸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汉室后裔,但是,刘焉却有称帝的野心。那么,问题来...[详细]
2021-01-26
许攸之死: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为了能够打破僵局,赢得胜利,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促使袁绍势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从而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即直接影响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这是其能够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原本处在极为不利的局面,比如兵力较少,粮草短缺等。但是,因为许攸在关键时...[详细]
2021-01-26
  • 许攸之死: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为了能够打破僵局,赢得胜利,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促使袁绍势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从而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即直接影响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这是其能够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原本处在极为不利的局面,比如兵力较少,粮草短缺等。但是,因为许攸在关键时...
  • 三国张松怎么死的?儿子张表成为庲降都督,加拜安南将军晋升为后将军
    俗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我们大家常听说的一句话。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涌现出诸多杰出的父子,例如出将入相的陆逊父子,令人惋惜的关羽父子,割据江东的孙氏父子,开创晋朝的司马氏父子,流芳后世的诸葛父子。他们或以其雄才伟略,或以其壮志热血,或以其智谋韬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为历史所铭记。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松、张表父子,则和刘备乃至于蜀汉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就父亲张松来说,为了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另一方面,刘备显然没有忘记张松的功绩,虽然他没有成为蜀汉的官吏,但是,张松的儿...
  • 刘备刚刚称帝便讨伐孙权什么原因?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曹魏一家独大,蜀汉、东吴只能联合在一起,才能阻止它的吞并。然而,刘备刚刚创建蜀汉,便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悍然举动东下讨伐孙权,就连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也无济于事。其实,替关羽报仇不过是幌子,刘备之所以急吼吼地讨伐孙权,真实原因有以下4点: 01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战略需要 蜀汉割据西南一隅,无论是疆域、人口,还是财富、兵力都远不及曹魏,然而它依然能得到大批遗臣、名士的支持,原因无非是刘备出身宗室,代表汉朝正统的延续。但是,这种正统地位并不稳固,如果蜀汉不能完成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目...
  • 曹魏大臣贾充,弑杀皇帝曹髦,最终是什么结局?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魏晋时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贾逵去世,贾充尚未成年,居丧时已得孝名。贾充承袭父亲阳里亭侯爵位。后入仕曹魏,任尚书郎。再迁任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正元二年(252年),贾充随司马师前往乐嘉城讨伐毌丘俭和文钦发动的叛乱。在司马师去世后,贾充又开始辅佐司马昭。因此,贾充逐渐成为司马懿家族的心腹,为其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而出谋划策。 司马昭接掌权力后,任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司马昭在甘露二年(257年)征诸...
  • 曹操的真实相貌曝光,网友大失所望
    若说起中国古代史上威名赫赫的人物,就不得不提起曹操曹孟德,此人一生都没有称帝,但是在我们的心中,他俨然已经比一个帝王在我们的心目中要重要得多了。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
  • 孙权的女儿孙大虎,文丑,严白虎,眭白兔,张牛角三国时期最搞笑的五个姓名
    NO1,孙权的女儿孙大虎! 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名字居然叫大虎!孙权,你女儿恨你不?孙大虎姓孙名鲁班字大虎!我的天,也不是一般的怪,这是女孩吗?孙大虎是周瑜的儿媳妇,又称全公...
  • 韩馥:吾有上将潘凤,三国最失败的诸侯
    说起 韩馥 这个人物,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中的经典台词: 吾有上将潘凤 ,可斩华雄。这可谓是整部小说前半段中,吹得最大也破得最快的牛皮。原本在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韩馥,却因为这个桥段而一下子出了名,还在网络上衍生出了无数关于无双上将潘凤的恶搞段子。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韩馥并没有亲自领兵参加讨董联军,关于韩馥自信吹大牛,潘凤上将当炮灰的桥段,也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潘凤本身也是个虚构人物)。其目的,只在于烘托温酒斩华雄时的紧张气氛,以及凸显关云长艺高胆大的英勇形象。 其实,韩馥在三国...
  • 王双轻易斩杀蜀汉两位大将,诸葛亮束手无策,却被一老将轻松解决
    字数:1267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三国演义几几乎就是一部战争演义,战场上刀剑无情,有时候小兵也可以杀死大将,比如说张飞便是死于小人物之手。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出名,在三国中并...
  • 文聘的简介:刘表麾下猛将,归降曹操镇守荆州,曾和关羽相抗衡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文聘本来是荆州牧刘表麾下的大将,镇守荆州北部,刘表用他来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州之地后,文聘才肯去见曹操。 当然,文聘的失礼,没有遭到曹操的惩罚,反而受到了后者的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但仍掌握荆州部分城池,而江夏郡因与东吴接壤,...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原来是高度的赞美之词
    说起廖化这个人物,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句民间老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这句谚语常常用来比喻,在一个人才凋零,无将可用的衰落团体中,平庸者也能担当大任,侥幸成名。正所谓矮子里面挑高子,矬子里面拔将军 除此之外,廖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之处,便是其长寿。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他从黄巾余党草寇出身,直到蜀国灭亡后才去世,算下来活了90岁以上。这在平均年龄仅4,50岁的三国时代,简直是个巨大的奇迹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廖化,和演义中所描述的,有较大差异。他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夸张的高寿,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认为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