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曹魏一家独大,蜀汉、东吴只能联合在一起,才能阻止它的吞并。然而,刘备刚刚创建蜀汉,便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悍然举动东下讨伐孙权,就连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也无济于事。其实,替关羽报仇不过是幌子,刘备之所以急吼吼地讨伐孙权,真实原因有以下4点:
01 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战略需要
蜀汉割据西南一隅,无论是疆域、人口,还是财富、兵力都远不及曹魏,然而它依然能得到大批遗臣、名士的支持,原因无非是刘备出身宗室,代表汉朝“正统”的延续。但是,这种“正统”地位并不稳固,如果蜀汉不能完成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目标,那么它的合法性便会大打折扣,其灾难性后果,绝非刘备及其子孙所能承担。
刘备称帝后不久便东征孙权
然而,按照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蓝图,要想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具备两大前提,即占据荆益两州、跟孙权建立同盟关系,一旦“二缺一”或两者都不具备,蜀汉势必陷入孤军作战的险境,那么“灭曹兴汉”便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既然荆州的地位如此重要,而孙权强占后又不肯和平割让,那么在刘备看来,便只剩下武力收复一条路可走。
02 为关羽报仇,以凝聚军心
早在刘备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军阀时,关羽便开始追随于他,前后长达30余年,不仅忠诚无二、勇武绝伦,而且为蜀汉的创建立下丰功伟绩。刘备西征益州时,关羽奉命留守荆州,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又被晋升为前将军,其地位之尊崇,远超其他将领。然而,孙权不仅强夺荆州,而且还杀了关羽,对刘备来讲绝对不能容忍。
三国对峙形势图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之所以讨伐孙权,出发点是为义弟关羽报仇,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史实,但确实是刘备东征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关羽是刘备最可信赖的将领,并且功绩、地位、名望在蜀汉将领中无出其右者,如果默认孙权加害而不做声,势必让其他将领产生“兔死狐悲”之感,对刘备的忠心会大打折扣。正因如此,刘备必须打着替关羽复仇的旗号东征,以此来凝聚军心。
03 自认为占据优势
作为一个在马上打江山的皇帝,刘备的军事能力虽然远不及曹操,但在同其他诸侯作战时却也取得过不少佳绩,勉强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统帅。至于孙权,在刘备的眼中不过是个坐享父兄的成就、毫不知兵的“黄口小儿”,哪里配得上跟他较量?更何况,刘备指挥的荆州兵、东州兵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勇战士,在他看来,完全可以击败名将凋零、实力不济的江东军队。
关羽剧照
除了军事经验、战斗能力外,刘备自认为占据长江上游,拥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只要乘船顺江东下,便可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夺取长江中游,直击江东腹心。在刘备看来,讨伐孙权一战纯属“降维打击”,没有任何不成功的理由。至于一旦遇到挫折怎么办?从战后的事实来看,刘备似乎根本没做好心理准备。
04 时不我待,以战练兵
蜀汉创建时,刘备虽然已是花甲老翁,但此君跟曹操一样,都属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型帝王。就当时的形势而论,由于孙权占据荆州已成现实,北伐灭曹、兴复汉室的愿望对刘备来讲已是渐行渐远,如果他不在有生之年做些改变的话,那么必将赍志以没。正因如此,时日无多的刘备必须先发制人,通过主动出击来夺回荆州,以便打开北伐中原的新局面。
陆逊剧照
再者说来,蜀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加之四周全被高山峻岭所包围,进出四川的道路极为艰险难走,因此生活在当地的民众自保心极强、进取意志薄弱,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军备废弛,对志在北伐的刘备来讲后果实在是太可怕。因此,只有走出去,主动发动战争,才能凝聚人心、整顿军备,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达到稳固政权,进而实施北伐大业的目的。
白帝城托孤
然而,刘备征讨孙权最后以完败告终,不仅彻底断送收复荆州的梦想,还几乎赔光全部“家底儿”,致使羞悔难当的刘备郁郁而终。他的失败,有指挥无方、冒进轻敌等方面的过错,也缘于陆逊实在是一位不世出的名将,而非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天意。
参考书目
陈寿(西晋):《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