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袁绍自然是人才济济,比如在武将中,张郃、高览、颜良、文丑等人,就曾是袁绍的部将。而在谋士上,袁绍麾下则拥有许攸、沮授、田丰、审配等众多谋士。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辛毗,也是袁绍麾下的谋士。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对于辛毗来说,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不过,在袁绍去世后,辛毗还是归降了曹操。那么,问题来了辛毗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一
首先,初平年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辛毗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袁绍在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虽然先后赶走了韩馥,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北方中原最大的割据势力,但由于内部互相倾轧,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从此一蹶不振。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依然具有一战之力,甚至在整体实力上领先于曹操。不过,在袁绍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互相争斗,这自然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而就辛毗这位谋士,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选择归降了曹操。
建安八年(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对于袁谭来说,想要借助曹操的力量来对抗袁尚。不过,让袁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派出去的辛毗,则是一去不复返了。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辛毗归曹后,他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曹操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但对他精辟的分析却心悦诚服。
二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带兵攻河北,包围了邺城这一兵家必争之地。袁尚闻讯从平原撤兵,回师救援。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打袁氏所在的邺城。攻邺城时辛毗带兵冲锋陷阵,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牢狱,杀了辛评的一家。对此,在笔者看来,辛毗归降曹操,显然害死了自己的兄长辛评。不过,审配的这一愤怒之久,也加快了袁氏的灭亡进程。
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沟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随后,审配宁死不降被曹操处死。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一带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彻底取代了袁绍,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而对立下战功的辛毗,曹操自然不会忘记赏赐。对于曹操来说,他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
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曹操进位魏王之后,册立魏国太子,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虽然曹丕是长子,但是,曹植的才华,无疑更加受到曹操的喜爱。对此,辛毗这位谋士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观点。最终,在辛毗、贾诩等谋士的影响下,曹操在公元217年册立曹丕为魏国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逼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辛毗也因此被赐爵为关内侯,任侍中之职。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之后,魏文帝便很少射猎。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直言劝谏,可谓辛毗这位谋士的重要特点。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命大将军曹真出兵伐吴,以辛毗为军师,进攻东吴的重镇江陵。江陵久攻不下,后因长江涨水,魏军才撤军北归。这时,辛毗被封为广平亭侯,仍任侍中之职。在曹丕刚刚称帝的时候,辛毗被封为关内侯。现在,辛毗则被晋升为广平亭侯,这无疑是一个明显的晋升了。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武将往往立下明显的战功,才能获得封侯的待遇,比如关羽斩杀颜良后,就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四
最后,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望江兴叹,无功而返。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去世,魏明帝曹叡继位。辛毗进封为颍乡侯。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深得魏明帝宠,他们影响了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处理,从不假以词色。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面对蜀汉大军,魏明帝曹叡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面对蜀汉一方的挑战,曹魏将士都想要出战迎敌。在这个时候,马懿上书魏明帝曹叡,要求出战,被魏明帝拒绝。魏明帝担心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刚正不阿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词拒绝。
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蜀汉丞相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知道只要拖下去,就能化解诸葛亮的这一次攻势。所以,让辛毗来节制想要出战的将士,很可能就是司马懿的计谋。
公元235年,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魏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在汉末三国时期,袁绍麾下的谋士,大多没能获得善终的结局,比如田丰、许攸、审配、郭图、沮授等人,都被杀害了。而就辛毗来说,则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这无疑是比较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