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黄河沿岸的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可以视为官渡之战的组成部分。在白马之战中,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佯装渡河去袭击袁绍后方,准备乘袁绍分兵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大量的军队前往延津应战。
荀攸之计的成功实施为曹军奠定了胜局。曹操立刻派遣张辽、关羽突袭白马。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仓促应战。关羽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白马之围遂解。在白马之战后,袁绍和曹操之间,又爆发了延津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袁绍麾下另外一位大将——文丑也战死沙场。对此,在笔者看来,颜良和文丑的相继阵亡,自然让袁绍一方士气受挫。与此相对应的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的胜利,则增强了曹操一方的士气,为其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延津之战的历史背景
在东汉末年,董卓篡夺朝廷大权后,遭到了袁绍、曹操、袁术等诸侯的讨伐。当然,对于这些诸侯来说,很多还是以讨伐董卓作为借口,以此来扩张自己的地盘。在董卓被杀之后,群雄逐鹿中原。其中,袁绍和曹操这两位,在不断兼并周边的诸侯之后,逐渐成为最强大的两个势力。从这一角度来看,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决战,自然是在所难免了。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了白马之战。前面已经说过,在白马之战中,曹操使诈分散了聚集在黎阳渡河攻打白马的袁绍主力,解了白马之围。在这场战役中,关羽杀了袁绍负责进攻的将领颜良。对于关羽来说,当时暂时归降到曹操麾下,并参与了这场战役。没有想到的是,在白马之战中,关羽能够将袁绍麾下大将颜良斩杀,毕竟当时的关羽,还不能说是一位名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白马之战是曹操一方取得了胜利。但是,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合防御,主动放弃在白马的据点,沿河向西转移人口和物资。袁绍渡河追击曹操的运输车队。但曹操并不情愿把官渡和黄河之间的土地都留给敌军。他想抵抗敌军进军,在回援官渡前让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这,促使延津之战正式爆发。
二、延津之战的经过
由于曹操在白马之战中佯攻,袁绍将前锋部队沿河向西面的延津进发。他们很可能在那里渡河且未受曹操军阻拦。此时,袁绍几乎正处在曹操在官渡的防御工事北面。曹操大军也到了延津,在白马西20里、南50里的南阪下扎了营寨。因曹操营在距离河岸有一段距离的防洪堤坝南侧,当曹操派人哨探袁军动向时,袁绍却看不见曹军。在延津之战中,曹操一方的探子起初报告有五六百骑兵在路上,后又报告骑兵稍有增加,步兵不可胜数。曹操不让探子再报,让骑手卸鞍放马。
白马的运输车队出现在堤坝的北侧了,出现在了袁绍军的视野内。曹操的一些将官为敌军骑兵众多而不安,建议返回守营。在这个关键时刻,跟随在曹操身边的军师荀攸却反对:“这正是我们的诱敌之策!我们怎能离开?”曹操微笑着看了荀攸一眼,也即在内心同意了荀攸这位谋士的观点。毕竟,在已经结束的白马之战中,正是荀攸的出谋划策,才获得了关羽斩杀颜良的结果。
袁绍的骑兵主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相继追来,当时的刘备寄居在袁绍麾下,也参加了官渡之战。面对袁绍大军,曹操的将士想上马,曹操不许,直到袁绍的骑兵越来越多并分散开来劫掠物资。这时曹操让麾下将士上马,曹操手下所有不足600将士跳上马冲击敌军。袁绍军战败,文丑这位名将阵亡。
东汉末年,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大军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大军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不过,文丑虽然勇猛,但是,在延津之战中,文丑却贪图曹操一方的物资,也即文丑想要抢夺更多的物资,所以最终被曹操安排的将士击杀。从这一角度来看,文丑和颜良一样,都是有勇无谋之辈。
三、延津之战的影响
颜良、文丑是袁绍军中最受认可的将领,却在连续的两场战斗中相继阵亡。袁绍军为此受到很大的震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颜良和文丑相继阵亡之后,袁绍麾下的张郃和高览,又在官渡之战中归降了曹操,这让袁绍麾下积累的名将几乎一下子就损失殆尽了。
延津之战获得胜利后,曹操再无阻碍地带着将士和物资撤回设在官渡的营寨。袁绍紧随其后,在官渡正北的阳武下寨。对于袁绍来说,他忽略了沮授提出的在延津留兵以为警戒的建议,将所有渡河的大军聚集在阳武,一场决战一触即发。虽然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的整体实力依然占据优势,比如兵马是曹操的数倍之多。但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连续受到挫折,还是让袁绍麾下将士比较低迷。
四、文丑到底死于何人之手,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延津之战中,关于文丑之死目前可供讨论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文丑死于乱军之中,主要是因为文丑之死没有明确记载,只能归类于此种情况。按照这一说法来看,文丑很可能是被无名小卒斩杀的。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文丑是被徐晃所杀,因为《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提及徐晃之前的白马之战是“从破颜良”,而延津之战是“破文丑”,不是从属地位,且紧接着“拜偏将军”,所以很可能是斩文丑立功从而拜将。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真的是徐晃斩杀了文丑这位大将,那么,这一战功应该会被大书特书,而不是简单略过的。换而言之,徐晃斩杀文丑的说法,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文丑是被关羽击杀的,此说法出自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二王尺牍集》,是二王摹写的章表书信文章的书法集。其内有后人假托关羽口吻写给曹操的拜别信,语曰:“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对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选择采用了这一说法,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但是,对于这一种说法来说,同样缺乏相关史料的佐证,所以难以令人信服。综上,在大部分历史学者看来,都认为延津之战中,文丑死于乱军之中,至少不是死于徐晃或者关羽等历史名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