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 10:36:37 热度:

张飞义释严颜:三国刘璋麾下最忠诚的战将严颜

严颜,是三国时代一位名气逼人的武将。每当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印象中总会跳出一位手持大刀、白发皓首,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的笔下,严颜的战绩可谓是非常出色。不但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还在巴郡城下与大名鼎鼎的张飞恶战数场,不分胜负。最后中了张飞的诱敌之计,才失手被擒……

 

 

 

在被张飞的智勇和气度折服以后,严颜决定阵前投诚,归属到刘备麾下。在之后在汉中战役中,严颜也有着相当亮眼的表现和发挥。他作为黄忠的副将,献计夺取曹军屯粮积草之天荡山,还在伏击战中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德,使得张郃、夏侯尚等人首尾不能相顾,只能是大败而归……

应该说,演义小说中的严颜,虽然出场较晚,而且表现舞台也不多。但是却同样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般认为,他和张任二人,是蜀中仅有的两个称得上是“猛将”的人物。老当益壮+大刀硬弓的战场形象,更使得他的威名直逼黄忠,是刘备阵营中两颗赫赫有名的白发将星……

 

 

 

只不过,剥开艺术加工的外衣你会发现,以上这一切,大都是在罗贯中的笔下,被虚构出来的。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严颜这个人物的形象,其实远没有演义里面所描述的那么精彩丰满。

他作为刘璋麾下的益州武将,负责镇守巴郡,抵挡过张飞的进攻是真;在战败以后为张飞的豪气所感动,在历史上留下“义释严颜”的历史典故也是真。

然而其真实的过程却相对平淡,并没有小说里那么精彩。

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严颜在投降刘备之后,仅仅是位居“宾客”,并没有在汉中之战随黄忠出阵,并大放异彩斩将立功的记录……

我想,我们还是翻开史书文献,来好好还原一下严颜这个人物的真实形象,并给他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并没有严颜的独立传记。

所有关于他的事迹,都仅仅出现于《蜀书——张飞传》中。倒是在益州地方史料《华阳国志》中,对严颜还是颇有些提及,记载了他的籍贯出生,以及官位职务等等。

据《华阳国志》记载,严颜祖籍益州,而且很有可能是益州阆中大户“严氏家族”的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阆中县郡治。有彭池大泽,名山灵台,见文纬书谶。大姓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严也。”)。

也就是说,严颜是土生土长的益州本土人士。

他在刘璋的麾下,也是属于“西川派”的人……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益州蜀地的派系之争,尤其是在刘璋的父亲刘焉入蜀以后,收中原流离百姓为东州派,并且对于西川本土人士,都进行过相当程度的打压与迫害……

 

 

 

不过,据史料记载,刘焉打压的蜀中人物,主要是贾龙(益州从事)、任岐(犍为郡太守),王咸、李权等人,其中并没有提到严氏家族的人物。由此可以判定,严颜所在的严家,只能算是益州地界上的二三流家族,而且和刘焉之间的关系也还尚可,并没有被刘焉打压到太厉害的地步。

后来刘焉因突袭长安不成,损兵折将且赔上两个儿子的性命,郁郁而终之后。新上任的益州牧刘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老爸刘焉之前的政策。他一方面继续保持“东州派”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对益州本土派进行相当的安抚与怀柔。

并且在维系这种政治平衡的同时,刘璋又不断提拔蜀中本土的寒门人士为官,形成自己的“少壮派”势力,用以制衡西川和东州两派。

 

 

 

于是,在刘璋的“政坛大改革”运动中,很多原本只是蜀中二三四流家族的人物,也纷纷入仕,踏入了益州政界军界,其中就有我们之前写道过的张松,张肃,张任等人……

而严颜,也是在刘璋的这种破格提拔制度下,得以脱颖而出。被刘璋任命为“巴郡太守”,并镇守江州一代地盘(今重庆市渝中区附近)……应该说,能够以自己并不算太高的出生身份,在不长的时间内登上“太守”这样的高位。由此也能看出严颜此人,绝对是有着相当能力的……

不仅如此,据华阳国志记载,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璋听从于法正张松等人的建议,请刘备入川,对抗汉中张鲁的时候,严颜也曾对此进行过质疑。他觉得,刘璋此举无异于自我毁灭。等于是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当护卫,到头来的结局恐怕只能是害了自己……

(《华阳国志》记载: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当然,严颜这种说法,也是代表了自己所处阵营的政治立场。我们知道,在刘璋麾下,真正希望刘备能入蜀掌政的,是以外来户口身份为主的东州派,如法正、李严、吴懿这些人等。

而以本土人士为主的西川派,包括被刘璋所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壮派,都对刘璋请刘备入川的事情表示极度的反对(出了除了别有用心的叛徒张松)。甚至于有些人曾还以死相谏,如王累,不惜自挂城墙之上,摔死在刘璋出发迎接刘备的路上。

而严颜呢?我们之前说过,他的身份是西川派+少壮派,所以他对于刘璋请刘备入蜀帮忙的事情,表现出这样的反对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还有另外的一层原因在于,他本身所处的地位也非常敏感。一旦是刘备进入蜀中,又和刘璋翻脸的话,他这边就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为什么说严颜的身份敏感且尴尬呢?这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刘璋在上位益州牧以后,所实施的“政治平衡”策略。

我们知道,刘璋在益州的州牧地位,其实非常不稳固。很大程度上是在他父亲刘焉死后,西川的益州本土派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他拱卫起来的。说白了,刘焉刘璋这一家人,都不是益州本土人,而是朝廷所任命的官员,进入益州地界执政而已。所以在刘焉死后,益州地界进入了政治上的真空,需要一位至少在“名义”上合法的最高长官,来充当门面。

由于之前刘焉在蜀中所实行的铁血政策,导致益州本土豪强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少敢于反对刘焉的人物都纷纷被残酷镇压,甚至无情惨死。不仅如此,刘焉所倚重的主要是以外来人士为主的“东州派”。所以在他死后,益州地界也迎来了一次政治圈里面的大洗牌。

 

 

 

东州派的人支持刘焉的三儿子刘瑁(刘瑁娶了东州派重要人物吴懿的妹妹),而西川派为了能够和东州派竞争,就只能捧出刘焉的小儿子刘璋来……在一系列的政治斡旋与斗争以后,西川派终于压倒了东州派,将刘璋送上了“益州牧”的宝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璋这个益州最高长官的名头,几乎一开始就是先天不足。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一方面改变了父亲刘焉所一直以来的铁血打压政策,对西川派尽可能进行安抚;另一方面也尽量笼络东州派的人,令两川之地呈现出了表面上的内部和平局面。

不过,深知自己根基不稳的刘璋,暗地里也施展出了自己的政治手段。他以征讨北方张鲁为名,令东州派的大将庞羲率兵北上,并且任命其为“巴西太守”;接着,他又以防范东面荆州的刘表为名,将益州派的重要人物赵韪,任命到东州派的地盘上去……

 

 

 

如此用人策略,不难看出刘璋这是在玩“政治平衡”的策略。他把益州东州两派的人,都相互委派到对方的地盘上去,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得以交汇和直接对抗,形成相互钳制的局面。而且,两派的重量级人物都被调出了首府成都,也便于刘璋能大刀阔斧抓权,对自己的地位加以各种巩固。

而严颜作为益州本土人士,被任命到益州东部的巴郡(今重庆一代)当太守,毫无疑问也是刘璋这套政治组合拳的一部分。他作为西川派和少壮派的人物,却被派到东州派的地盘上去当太守,而且是在益州东部,和荆州接壤的地方。

试想,一旦刘备与刘璋之间矛盾爆发,双方兵戎相见,那么他驻守的巴郡地区,必然也是遭遇荆州军打击的第一目标。而且,这里又是东州派的地盘,他在这里一无根基二无威望,甚至无法号令麾下的军队。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窘迫环境中,做到力挽狂澜……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严颜,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有名事迹,率军与张飞作战,并且在战败过后宁死不降;最后却又为张飞所释放,还留下千古典故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就在刘备入蜀之后大概一年,由于其各种无耻的行径(拿着刘璋给的钱粮竖立威望收买人心),和各种吃相的难看(和张鲁达成秘密协定,只对峙不作战,反而拿刘璋的钱粮支援张鲁),导致了双方关系的逐渐破裂。

再到后来,刘备又宣称自己的老巢荆州,和重要的盟友孙权,遭到了北方曹魏的进攻,所以需要先回师支援。并要求刘璋再拨给大量的钱币粮草,等自己回去打跑了曹操,再回来帮他收拾张鲁……

如此无赖的理由,和如此无理的请求,自然是惹得刘璋大发雷霆。再加上张松作为“内应”的身份,在这一刻也突然被暴露(很可能是刘备故意泄密的),令刘璋彻底认清了刘备此行的企图和目的。于是双方就此拉下了和平合作的面纱,开始了战场上的对决……

 

 

 

由于之前对于益州各派人士的收买,以及东州派在暗中的各种协助,刘备早已经摸清了刘璋在蜀中的各项命脉。再加上早有准备,蓄力而出击,所以刘备率军一路从北方的葭萌关南下,很快就打到了离成都很近的绵竹,雒城等地。

而且,刘备这一路进攻,非但没有遇到什么强烈的抵抗,反而是沿途的守关将领,都争相溃逃和投降……眼看着,刘璋的首府成都,就已经暴露在刘备的攻击火力面前,被拿下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这时候,有着益州最后猛将之称的名将张任,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虽然之前受制于蜀军的溃退之势,而几度败阵于刘备手下。但是当退到了雒城之后,他终于也站稳了脚跟,开始倾力组织抵抗,并稳住了蜀军的阵脚。

从地图上看可以知道,雒城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德阳境内,也是古代从川北地区南下川西平原的唯一通道。刘备想要兵临成都,威降刘璋,就必须要拿下雒城,以形成对成都的完全包围之势。

 

 

 

然而,雒城驻守的军队,是刘璋麾下仅有的精兵,而且有他的儿子刘循作为监军,粮草后勤方面也充足无忧……再得以张任这样一位胆识过人的猛将镇守,雒城这座小小的关卡,竟然成为了刘备所无法逾越的障碍……

尽管,刘备的兵力和战力都大大占优,麾下还有庞统这等超级军师的辅佐,以及黄忠魏延这等能征善战的大将。

但是在张任这种铁桶式的龟缩防守下,还是完全无从下口……于是,这一仗一打就是一年有余,其间还意外折损了首席军师庞统(临阵指挥攻城,为流矢所中)。

就这样,在攻城不利,且后勤堪忧的不利形势下,刘备不得不从自己的大本营荆州,调兵入蜀增援。而这支由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率领的援军,所进攻的第一站,就是严颜所把守的巴郡江州地区……

 

 

 

和《三国演义》上的生动描述不同。张飞率军进攻江州,并与严颜作战的过程,并没有小说里面那么多精彩的内容,如严颜虐待张飞使者,一箭射中张飞头盔;张飞抄小路进攻,玩“替身计中计”,令严颜上当反被伏击等。

在《三国志》中,只是简单记录了,张飞率军攻破江州,打败严颜,并将其生擒活捉的过程(《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江州之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精彩和激烈。这只是一场中规中矩的城池攻防战,而且严颜在张飞手下,其实也没走上几个回合,就已经落败,在城破兵逃的同时,自己也当了张飞的俘虏……

 

 

 

接下来,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剧情——义释严颜……先是严颜誓死不降,并且怒骂张飞率兵犯境;后来又是张飞亲自为严颜松绑,令严颜也感怀于张飞的诚意和大度。最终被张飞所感动,决定真心归降……

而且,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还描写严颜在归降以后,倾力帮助张飞进军。利用自己的在蜀中的地位威望,率领前军为先锋,并一路令守关镇城的将领们纷纷投诚。

使得张飞这一路能畅行无阻,最后竟然比赵云那路人马提前到达,令诸葛亮都为此而惊叹……

 

 

 

然而在真实的史料记载上,又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翻开历史,解读一下后人们对严颜的评价,发现大多是对他“忠义”举动的赞叹之词。比如说,后世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在自己的诗词里面写道:“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唐代义士张兴,也将严颜作为自己的榜样,留下了“昔严颜一巴郡将,犹不降张飞。我大郡将,安能委身逆虏?今日幸得死……”的悲壮诗词。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在自己的《正气歌》中,将严颜化身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精神的象征: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试想,如果真如演义小说中所说,不管严颜一开始如何引颈受戮,并大骂敌人。也不管是张飞如何大度胸怀,亲自松绑。

严颜“兵败投降”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试问,一位投降的将军,如何还能值得起后人,如此崇高的“忠义”评价?

所以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怀疑,所谓“义释严颜”这件事情的真相……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张飞擒获严颜以后,确实对其进行了招降,而严颜虽绳捆索缚、为阶下囚,却傲然挺立,并义正言辞怒斥张飞,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忠于刘璋,决不投降的态度。这一点和演义小说上的描述,相差不大。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正是战场得胜,并意气风发的猛将张飞,见严颜如此强硬,便愤怒地要将严颜斩首,以振自己的军威……在面对即将而来的死亡之时,严颜也面不改色,视死如归,并在临刑前继续唾骂和鄙视张飞。这一点还是和演义上的剧情差不多……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

然而在这之后,《三国志》就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张飞为严颜松绑,并尊其为座上宾客的事情。没有提到严颜为张飞所感动,从此在张飞帐下效力,并一路为其招降旧部,攻取关卡的事迹……

 

 

 

至于《三国演义》上后来写的,严颜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后来与黄忠亲密合作,成为“蜀汉白发双星组合”。并且率兵进军汉中,临阵献计,斩杀敌将,屡立战功的故事,全部都是罗贯中在自己的笔下虚构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关于严颜将军的记载,其实到了张飞尊其为宾客的时候,就已经戛然而止。既没有记录其之后的事迹,也没有关于他后来去世的消息……

这说明什么呢?恐怕可以说明两件事情。其一是关于张飞和严颜之间的故事,前者确实“义释”过后者,但后者并未投降效力,所以史书上也并未记载,严颜后来被刘备接见,并封官拜将的事情。

其二是,严颜在从此以后,就完完全全在历史的长河中隐身。这点也符合刘备在威降刘璋,独占蜀地之后,所采取的“选择性用人”策略。即尽可能重用东州派的人,如法正,吴懿,李严等,却对西川本土派的人并不待见,束之高阁……

 

 

 

写到这里,我们也算是理清了严颜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事迹。到了可以给他作出一个客观评价的时候了。

第一:严颜这个人,确实具备相当的军政能力。他能够在刘璋的“提拔寒门运动”中脱颖而出,并且当上巴中太守的职务,镇守在对抗刘备荆州军的第一道防线上,确实有其独到的本事。而且,早在刘璋请刘备入蜀的时候,严颜表达了其担忧之心,说明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前瞻性,也是颇为出色的。

第二,严颜真正的悲剧,也在于刘璋对他的提拔。表面上是身居高位,镇守一方,实际上却是被作为政治平衡的棋子,作为西川本土人士,被安插在东州派的地盘上,最终也由此导致了他根基不稳,空有能力却无从发挥,只能是到头来兵败被俘的结局。

 

 

 

第三,严颜在当了张飞的俘虏以后,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了其“忠臣不事二主”的明确态度。尽管张飞感化于其忠义精神,为其松绑并奉为宾客,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高风亮节,绝无表露出过“投效”的意思。所以,才在历史上留下了忠义的评价,并成为忠心耿耿且誓死不降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四,尽管逃脱了斩首的结局,但严颜也从此再没能有机会领兵征战,或是官居一方太守。他在历史上从此隐身,泯然于世……或许就他的政治眼光而言,早在自己兵败被俘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自己这样的结局,要么死,要么废……

 

 

 

写到最后,我们再来解读一下,关于严颜的年龄。是否真如演义小说中所写的,是一位年过七旬,须发皆白的老将。甚至比老当益壮的代表黄忠将军,都还要年长几岁?

其实,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过,关于严颜的生卒年,也没有任何关于他“老”的描述(黄忠至少还有关羽那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但也只能证明其军龄长)。所以,我们也完全无从得知,严颜的真实年龄,也无法验证他是否为老将的说法……

只是笔者个人推断,严颜的年龄应该也不会太小。应该是和刘备、关羽、张飞、黄忠这些人一个年龄段,大致都是4-50岁的壮年之龄……

 

 

 

至于严颜何时去世,以及死后葬于何处,三国历史文献均无任何记载。然而在后人的考证之下,巴蜀地区却先后出现了四座严颜墓,分别位于巴州、仪陇、蓬安、忠县四地,令人难辨真伪。

除了历史地名的混淆,以及古代地方主义的体现,和表彰忠义的宣传需要之外。可能也是因为严颜将军在蜀中原本的声望名气,以及他当年在被俘以后,那种宁死不降的气节精神,令蜀中各地的人都仰慕,所以才为他修建过多座衣冠冢,用以纪念和歌颂……

 

 

 

PS:其实就“义释严颜”一事来说,张飞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且他的处理方式也非常高明,不但在战场上打败对手,还能在对手誓死不降并出口唾骂的情况下,不计口舌之争,将其免死释放。

可以说,张飞此举,不但是既成全了严颜的忠义之名,又展现出了自己包容大度的一面。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在其主子刘备的“仁义之师”旗帜上,再添了一笔风采。

 

 

后来刘备拿下成都,能在短时间内尽收蜀中人心,并坐稳蜀地之主的位置。张飞在对待严颜一事上的正确处理方案,也是功不可没的……

 

 

不仅如此,后来张飞被任命为巴西太守,囤驻阆中。并且在七年的任期内,将整个阆中治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之前对严颜的大度包容,不仅赢得了个人的声望,也得到了严颜的族人,也就是整个阆中严氏大家族的支持……

张飞义释严颜三国刘璋麾下最忠诚严颜

相关文章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诸葛亮骂王朗是真的么?
说起王朗这个名字,相信对三国文化稍有了解的读者,对他都不会感到太陌生。 他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在江东任会稽太守,算是一位诸侯,并曾一度与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为敌。 在被孙策打败以后,王朗逃往中原,在曹操麾下效力,为曹氏一族篡汉立下诸多功劳,成为曹魏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并官居朝中司徒。 不过,王朗在大众心目中最津津乐道的事迹,还是在于他与诸葛亮之间的骂战。 在《三国演义》小说第93回中,他不顾自己已经七十六岁高龄,随大都督曹真等人出征,兵至祁山,并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 然而,貌似德高望重的王朗,却在言...[详细]
2022-11-18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是不是虎父犬子?
诸葛瞻,字思远,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同时,他也是蜀汉后期的一位重臣,袭爵武乡侯,并迎娶了蜀国的公主。 只不过,貌似在地位上沿袭了父亲的诸葛瞻,却并未能继承到诸葛亮的军政能力。不单是在蜀汉朝堂上毫无建树,还在自己唯一一次作为主帅出征的战役中,被魏将邓艾围困于绵竹,最终战死沙场。 不仅如此,诸葛瞻的出征失败,还使得蜀汉所仅存的军事力量被彻底击溃。从此首府成都也失去了北方唯一可供倚赖的抵抗屏障最终,也算是间接导致了刘禅的开城投降,以及蜀汉帝国42年国运的就此终结和灭亡 是的,就名气和历史...[详细]
2022-10-22
张飞义释严颜:三国刘璋麾下最忠诚的战将严颜
严颜,是三国时代一位名气逼人的武将。每当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印象中总会跳出一位手持大刀、白发皓首,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的笔下,严颜的战绩可谓是非常出色。不但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还在巴郡城下与大名鼎鼎的张飞恶战数场,不分胜负。最后中了张飞的诱敌之计,才失手被擒 在被张飞的智勇和气度折服以后,严颜决定阵前投诚,归属到刘备麾下。在之后在汉中战役中,严颜也有着相当亮眼的表现和发挥。他作为黄忠的副将,献计夺取曹军屯粮积草之天荡山,还在伏击战中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德,使得...[详细]
2021-06-26
三国时期四大奇人:左慈、管辂、太平道人于吉、水镜先生司马徽
时势造英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定律。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大乱之下成就了许多人,很多人从一介草莽变成了王侯将相,甚至做了帝王。当然,在乱世之下,也有些人虽然有惊天绝地的本事,却没有野心,没想过建功立业,这里面就有三国时期的四大奇人! 这四大奇人,出生不同,境遇不同,结局不同,身份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精通于道术的高人!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乌角先生左元放 左慈,道号乌角先生,字元放,三国时期道术第一的道士。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天师张道陵早已仙去,传位到了孙子张鲁手里,张鲁虽然治理有方,但道术上没有...[详细]
2021-06-25
向宠简介:三国向宠怎么死的?
向宠,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一员将领。但凡是读过诸葛亮名作《出师表》的朋友,对他的名字应该都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在文中有一个独立的段落,曾专门提到过这位向宠将军,并称赞他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前出师表》记载: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应该说,能够得到诸葛亮如此高评价的人,应该军政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会差的。然而我们翻遍整部《三国演义》小说,却完全找不到向宠这个人物,在战场上的任何记录,也寻不到他在蜀汉政...[详细]
2021-06-12
张任简介:巴蜀名将张任被谁活捉?张任是怎么死的?
张任,益州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麾下一员将领,曾经在刘备入蜀,南下攻取成都的时候,为刘璋镇守蜀地咽喉要塞雒城,并抵挡了刘备大军很长时间,其间还射死了刘备帐下的首席军事指挥官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 在战败被俘以后,刘备非常欣赏张任的忠勇善战,迫切想要招降他到自己麾下。而张任却厉声拒绝了刘备抛来的橄榄枝,毅然以忠臣不事二主的可贵气节,宁可引颈受戮,也绝不苟且偷生。最终在刘备的惋惜声中,被推上刑场,斩首示众 应该说,张任也算是三国时代,一个名声非常响亮的人物。虽然在史书上出场戏份并不...[详细]
2021-05-29
夏侯惇念dun还是chun?夏侯惇简介
夏侯惇的惇念作dūn,声母是d,韵母是un,声调是一声 夏侯惇,字元让,是三国时代曹魏阵营的一名武将,也是一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响当当人物。一说起他的名字,大家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位独眼单睛,脸带伤疤,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夏侯惇的单挑战绩也颇为出色:几回合干掉董卓麾下大将徐荣;三回合丢翻袁术帐下猛将桥蕤;败高顺,刺曹性,拔失啖睛;在滑州界首,更是与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的关羽大战一场,未分胜负 一般认为,夏侯惇是曹氏亲族(曹家、夏侯家)的武将中,武功最高的一个。在国产著名策略游...[详细]
2021-05-16
沮授怎么读拼音?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怎么读拼音? 沮授拼音 jǔshu 沮授是几流谋士? 沮授,是三国时代袁绍阵营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为袁绍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并为整个袁绍集团制定了战略发展大计。也正是在他的战略计划实施之下,袁绍才能以冀州为基础起家,逐步夺取青州、并州、幽州等地,进而攻占和统一,整个河北的地盘 然而在整个集团的事业达到巅峰以后,袁绍却对沮授逐渐猜忌,几番夺其兵权,并对他提出的各项建议置若罔闻最终,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粮草被烧,惨败于曹操手下。来不及逃走的沮授,也被曹操所俘虏。后来因为拒绝投降和越狱逃跑失败,而...[详细]
2021-04-25
三国陈琳替袁绍写檄文辱骂曹操,为何投降后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
魏武帝曹操外宽内忌、睚眦必报,但凡是得罪过他的人鲜有能善终者,就连头号大谋士荀彧也因为反对他称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但凡事都有例外,袁绍的幕僚陈琳当年曾写檄文辱骂曹操,但在投降后却得以善终,并深受重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那么,曹操为何会一反常态,饶恕得罪过自己的陈琳呢? 01辱曹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鏖战于官渡。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双方在正式交锋之前,需要先打一场文宣战,以檄文的形式历数对方的罪状。这些檄文通常由擅长文字工作的幕僚来完成,拜这些人的生花妙笔所赐,很多檄文气势磅礴、...[详细]
2021-02-24
吕布简介:吕布的方天画戟专杀义父吗?吕布杀董卓不是因为貂蝉
说起吕布,不管是演义还是民间话本,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三国第一猛将,因此有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骑着赤兔马的吕布简直就是天下无敌,可惜人无完人,最少一米八三以上的大帅哥加猛将,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被骂成三姓家奴。因为他杀了丁原和董卓的缘故,很多网友说这吕布的方天画戟是专捅义父,加上杀董卓的原因,还是为了美人貂蝉。这些都是真的吗,历史上的怎么说的? 都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假,和历史资料一对照,讲真关于吕布的描述是三分真七分假。首先吕布是不是三国第一猛将就不好...[详细]
2021-02-24
三国延津之战:关羽斩杀颜良之后,袁绍又损失了一位大将文丑
延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黄河沿岸的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可以视为官渡之战的组成部分。在白马之战中,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佯装渡河去袭击袁绍后方,准备乘袁绍分兵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大量的军队前往延津应战。 荀攸之计的成功实施为曹军奠定了胜局。曹操立刻派遣张辽、关羽突袭白马。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仓促应战。关羽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白马之围遂解。在白马之...[详细]
2021-02-18
三国陶谦三让徐州:陶谦为什么要杀曹操父亲曹嵩?陶谦怎么死的?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陶谦,情况则有点特别。在黄巾起义爆发后,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军,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自此之后,陶谦长期割据在徐州一带,并且击杀了曹操的父亲。那么,问题来了,陶谦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一 首先,陶谦(132年-194年),字...[详细]
2021-02-17
三国恒范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桓范被谁所杀?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曹爽身边最强谋士桓范。 一 首先,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辅佐东汉丞相曹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详细]
2021-02-13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魏蜀吴的战略规划都是什么?
在大分裂时期,对于志在逐鹿天下的群雄来讲,地盘和军队虽然最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战略规划,走一步说一步,最终只能成为被消灭的对象。而有明确战略规划的群雄,就算最终不能做天下共主,但至少也能实现长期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的梦想。那么,呈三足鼎立之势的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各自的战略规划都是什么?最终的实施效果如何? 曹操剧照 首先来讲曹操。自陈留起兵后(189年),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曹操一直忙于参加讨伐关东讨伐董卓联盟、镇压青徐黄巾军等活动,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打仗、招兵、抢地盘,没有时间去思考集团的发展战...[详细]
2021-02-12
东汉末年,张济、孙坚这两位诸侯率军攻打刘表,结果都丢掉了性命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和孙坚,也是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被杀了。并且,对于张济和孙坚来说,拥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进攻荆州牧刘表的时候,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一、张济 一方面,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的诸侯...[详细]
2021-02-11
下辨之战失败原因:张飞、马超联手出击,却被曹操的族子曹休击败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对于汉中之战来说,因为持续了两年左右。所以,汉中之战之下,还包含了若干战役,比如大家熟悉的定军山之战,就是汉中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笔...[详细]
2021-02-11
三国辛毗怎么死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袁绍自然是人才济济,比如在武将中,张郃、高览、颜良、文丑等人,就曾是袁绍...[详细]
2021-02-08
东汉末年诸侯公孙康,割据辽东,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和速仆丸斩杀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公孙康,则是一个例外了。 在东汉末年,虽然公孙康割据辽东,但是,公孙康却没有被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消灭。当然,主要是因为当时辽东地区远离中原之地,这让公孙康可以置身事外。并且,在曹操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公孙康更是顺水推舟,这让曹操...[详细]
2021-02-08
三国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确立了三国格局
在汉末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无疑是最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一场战役了。众所周知,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小,所以,到底能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变数的。 在此基础上,就本文所要说的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更直接确立了三国格局。换而言之,在定军山之战后,其他诸侯不仅几乎都灭亡后,魏蜀吴三国也在实力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 对于定军山之战来...[详细]
2021-02-08
蜀汉灭亡后,王濬在益州训练水师,最终一举消灭东吴
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这场战役中,邓艾这位名将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 在蜀汉灭亡后,司马昭...[详细]
2021-02-06
张绣叔叔张济,率军攻打刘表,结果中箭身亡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济,曾是东汉末年的诸侯,结果在率军攻打荆州牧刘表的时候,中箭身亡。而在张济被杀之后,他的侄子张绣执掌了张济留下的兵马和地方,继续割据在南阳一带。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张济这位汉末群雄。 一 首先,张济(?-196年),字号不详,武威郡祖...[详细]
2021-01-31
蜀汉八位“尚书令”:法正、刘巴、李严、蒋琬、费祎、董允、陈祗、董厥...
在古代历史上,就尚书令这一官职,始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一开始的时候,尚书令不仅官职较低,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开始重用尚书令,也即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等于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权力了。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乃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比如一些大臣,往往会领尚书事(即录尚书事)。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蜀汉,历史上就有多位大臣担任了尚书令这一重要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的八位尚书令,法正上榜,另外七...[详细]
2021-01-28
三国袁绍谋士审配,誓死抵抗曹操,最终慷慨赴死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之后,袁绍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麾下的谋士可谓损失惨重,比如许攸已经投靠了曹操,田丰、沮授则在公元...[详细]
2021-01-28
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率先割据益州,甚至有称帝的野心
益州,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益州因为包含了成都平原,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地形,促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更是以益州作为基础,建立了和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蜀汉。当然,在刘备之前,刘焉、刘璋父子,已经在益州割据很长时间了。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刘焉,无疑是东汉末年率先割据益州的诸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汉室后裔,但是,刘焉却有称帝的野心。那么,问题来...[详细]
2021-01-26
许攸之死: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为了能够打破僵局,赢得胜利,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促使袁绍势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从而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即直接影响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这是其能够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原本处在极为不利的局面,比如兵力较少,粮草短缺等。但是,因为许攸在关键时...[详细]
2021-01-26
  • 三国张松怎么死的?儿子张表成为庲降都督,加拜安南将军晋升为后将军
    俗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我们大家常听说的一句话。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涌现出诸多杰出的父子,例如出将入相的陆逊父子,令人惋惜的关羽父子,割据江东的孙氏父子,开创晋朝的司马氏父子,流芳后世的诸葛父子。他们或以其雄才伟略,或以其壮志热血,或以其智谋韬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为历史所铭记。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张松、张表父子,则和刘备乃至于蜀汉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就父亲张松来说,为了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另一方面,刘备显然没有忘记张松的功绩,虽然他没有成为蜀汉的官吏,但是,张松的儿...
  • 韩馥:吾有上将潘凤,三国最失败的诸侯
    说起 韩馥 这个人物,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中的经典台词: 吾有上将潘凤 ,可斩华雄。这可谓是整部小说前半段中,吹得最大也破得最快的牛皮。原本在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韩馥,却因为这个桥段而一下子出了名,还在网络上衍生出了无数关于无双上将潘凤的恶搞段子。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韩馥并没有亲自领兵参加讨董联军,关于韩馥自信吹大牛,潘凤上将当炮灰的桥段,也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潘凤本身也是个虚构人物)。其目的,只在于烘托温酒斩华雄时的紧张气氛,以及凸显关云长艺高胆大的英勇形象。 其实,韩馥在三国...
  • 曹魏大臣贾充,弑杀皇帝曹髦,最终是什么结局?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魏晋时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贾逵去世,贾充尚未成年,居丧时已得孝名。贾充承袭父亲阳里亭侯爵位。后入仕曹魏,任尚书郎。再迁任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正元二年(252年),贾充随司马师前往乐嘉城讨伐毌丘俭和文钦发动的叛乱。在司马师去世后,贾充又开始辅佐司马昭。因此,贾充逐渐成为司马懿家族的心腹,为其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而出谋划策。 司马昭接掌权力后,任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司马昭在甘露二年(257年)征诸...
  • 许攸之死: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为了能够打破僵局,赢得胜利,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促使袁绍势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从而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即直接影响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这是其能够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原本处在极为不利的局面,比如兵力较少,粮草短缺等。但是,因为许攸在关键时...
  • 刘备刚刚称帝便讨伐孙权什么原因?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曹魏一家独大,蜀汉、东吴只能联合在一起,才能阻止它的吞并。然而,刘备刚刚创建蜀汉,便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悍然举动东下讨伐孙权,就连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也无济于事。其实,替关羽报仇不过是幌子,刘备之所以急吼吼地讨伐孙权,真实原因有以下4点: 01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战略需要 蜀汉割据西南一隅,无论是疆域、人口,还是财富、兵力都远不及曹魏,然而它依然能得到大批遗臣、名士的支持,原因无非是刘备出身宗室,代表汉朝正统的延续。但是,这种正统地位并不稳固,如果蜀汉不能完成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目...
  • 孙权的女儿孙大虎,文丑,严白虎,眭白兔,张牛角三国时期最搞笑的五个姓名
    NO1,孙权的女儿孙大虎! 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名字居然叫大虎!孙权,你女儿恨你不?孙大虎姓孙名鲁班字大虎!我的天,也不是一般的怪,这是女孩吗?孙大虎是周瑜的儿媳妇,又称全公...
  • 王双轻易斩杀蜀汉两位大将,诸葛亮束手无策,却被一老将轻松解决
    字数:1267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三国演义几几乎就是一部战争演义,战场上刀剑无情,有时候小兵也可以杀死大将,比如说张飞便是死于小人物之手。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出名,在三国中并...
  • 文聘的简介:刘表麾下猛将,归降曹操镇守荆州,曾和关羽相抗衡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文聘本来是荆州牧刘表麾下的大将,镇守荆州北部,刘表用他来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州之地后,文聘才肯去见曹操。 当然,文聘的失礼,没有遭到曹操的惩罚,反而受到了后者的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但仍掌握荆州部分城池,而江夏郡因与东吴接壤,...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原来是高度的赞美之词
    说起廖化这个人物,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句民间老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这句谚语常常用来比喻,在一个人才凋零,无将可用的衰落团体中,平庸者也能担当大任,侥幸成名。正所谓矮子里面挑高子,矬子里面拔将军 除此之外,廖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之处,便是其长寿。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他从黄巾余党草寇出身,直到蜀国灭亡后才去世,算下来活了90岁以上。这在平均年龄仅4,50岁的三国时代,简直是个巨大的奇迹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廖化,和演义中所描述的,有较大差异。他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夸张的高寿,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认为的,那么...
  • 曹操的真实相貌曝光,网友大失所望
    若说起中国古代史上威名赫赫的人物,就不得不提起曹操曹孟德,此人一生都没有称帝,但是在我们的心中,他俨然已经比一个帝王在我们的心目中要重要得多了。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