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其实《水浒传》可以当做道教故事书来看,它蕴含大量道教元素,与道教联系颇深。
一、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来源
翻看全书,单从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下凡,您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道教韵味,更不用说每个关键环节中常常蕴含的道教人物和情节。
且看全书开头第一章,没从任何一个主线人物写起,而是交代了大环境,便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北宋嘉佑三年,开封府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仁宗皇帝就专门派遣洪太尉到江西龙虎山,宣请天师张真人来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达天师所在上清宫后,擅自打开伏魔殿殿门,掀开地穴,只见“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而这百十道金光就是前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可以说,要不是洪太尉闲着没事掀地洞,就没《水浒传》这本书了。同时,此处也可见作者施耐庵对张天师和道教的极力推崇。
二、公孙胜与鲁智深
到了具体写到水浒各人物时,其中就有一个道士——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的梁山履历那叫一个光鲜。
先是七星聚义主谋智取生辰纲,入伙梁山后又在高唐州斗法破高廉,随后摆下八阵图收服三将,大聚义时又主持罗天大醮定下梁山座次,到了南征北战每逢梁山军马需要道法加持时,公孙胜都义无反顾,最后全身而退,在二仙山终老。
公孙胜在作品中的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总是在梁山遭遇危机,他人一概束手的情况下出手;(二)只要他出手,从未遇到挫败,每每使梁山义军转危为安;(三)他的成功完全依赖道教的法术。
除了公孙胜之外,梁山好汉当中亦有以鲁智深为代表的僧人,这可以说是间接涉及了佛教。但是,《水浒传》里的“僧人鲁智深”既有反抗官府及其社会秩序的内容,又有反抗佛门清规戒律的剧情。因此,鲁智深的形象颇有英雄狂侠意味,而非单纯的“僧人”,施耐庵在突出了鲁智深个人形象的同时,其实也同时调侃并解构了佛教。就鲁智深这个角色而言,他其实只是一个披着僧袍的中国侠客。
三、罗真人的剧透
在人物塑造上,除了公孙胜和鲁智深之外,《水浒传》中还描写了罗真人。
在第八十五回中,罗真人送给宋江八句法语:
忠心者少,义气者稀。
幽燕功毕,明月虚辉。
始逢冬暮,鸿雁分飞。
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这可以说是全书中最大的剧透。
等看到结局时,再看这八句法语,字字珠玑。
四、道教神仙与宋江的主角光环
除描写过公孙胜和罗真人这样道法高深的道士外,甚至《水浒传》中还直接写到了道教神灵——九天玄女的友情客串。
在《水浒传》中,九天玄女出场两次,都是在宋江最狼狈的时候。
第一次是42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宋江被官差追得走投无路,躲入“玄女之庙”。在玄女的庇佑下,躲过一劫,并最终死心塌地上了梁山。公众号嗣汉天师府,玄女还对宋江前程作出“遇宿重重喜”的预言,又传授给他三卷天书,并对他提出“汝可替天行道”的要求。后世的批点者很看重这一情节,有的甚至认为“是一部作传根本”(袁无涯本眉批)。
玄女的第二次出场是88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宋江统兵征辽,与兀颜统军决战,兀颜统军摆出混天象大阵,连败宋江三次。宋江、吴用,甚至公孙胜也束手无策——这在《水浒传》中是很少有的。正当宋江“寝食俱废,梦寐不安”之时,九天玄女又及时降临了:
玄女娘娘与宋江曰:“吾传天书与汝,不觉又早数年矣!汝能忠义坚守,未尝少怠……可行此计,足取全胜……吾之所言,汝当秘受。保国安民,勿生退悔……”
正是因为九天玄女给宋江赋予了主角光环,所以他才能一战成功。
综合两次描写,可以把九天玄女这个形象归纳为:1.代表上天来指点宋江走“忠义”、“替天行道”之路。2.利用法术、神通救助宋江,帮助他逢凶化吉取得胜利。3.始终关注宋江的行事(“未尝少怠”云云可证),故能在困厄时随即赶到。
这种道教神灵为全书主角进行定向化庇佑的描写,强化了作品将梁山好汉造反行为“正当化”的努力,是“替天行道”主题的点题之笔。
五、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在《道藏》、《云笈七签》当中都有她的传记,其《传》略云:
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帝师不胜……帝用忧愤,斋于太山之下。王母遣使……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帝乘龙升天。皆由玄女之所授符策图局也。
而《云笈七签》的《西王母传》、《轩辕本纪》也记叙这一传说,细节处有所不同。《轩辕本纪》所记为:
黄帝即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未胜,归太山之阿,惨然而寐。梦见西王母遣道人……天降一妇人,人首鸟身,帝见稽首,再拜而伏。公众号嗣汉天师府,妇人曰:“吾玄女也,有疑问之。”……玄女教帝《三宫秘略五音权谋阴阳之术》,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授帝《灵宝五符真文》及《兵信符》,帝服佩之,灭蚩尤。
《西王母传》则为:
蚩尤幻化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寐。……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剪神农之后,诛榆冈于阪泉,而天下大定,都于上谷之涿鹿。
三处所记都突出了九天玄女作为战争之神的神通、威力,也都写到对黄帝雪中送炭的帮助。不过,后面两则对黄帝困窘之状的描写——“惨然而寐”、“昏然忧寐”,与《水浒传》所写宋江的窘境更近似一些。而《轩辕本纪》写黄帝见玄女时“再拜而伏”的情状,也与宋江初见玄女情状相似——短短一段文字,五次写宋江“再拜”,如“躬身再拜,俯伏在地”。
显然,《水浒传》塑造的九天玄女形象,的确是从道教典籍当中脱胎而来的。
总结
可以说,从情节设置到人物刻画,我们都可以看出,尽管《水浒传》的基本性质属于英雄传奇,宗教内容并非主体,但全书与道教联系密切,道教元素在诸多经典桥段中都起到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之功,通篇读下来毫不突兀,酣畅淋漓。
这不就是一部前后贯通,时时呼应的道教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