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老大强奸轮奸妇女,情节恶劣被判死刑,死刑变死缓,死缓变有期,有期变提前释放。
“东山再起”竟成商界“精英”,继续招摇过市、为非作歹,终被扫黑除恶拿下。
昆明恶霸孙小果,如同无眼跛脚巨人用力过猛,踉跄之下,訇然扑倒。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恶人,倒于谁手?当然倒于正义,倒于中央督导组的万钧雷霆。
也不要忘了向21年前站着码字的人致敬。
1998年1月9日,一纸风行的《南方周末》,在头版刊登了孙小果的罪行实录,题目会吓着今天很多以码字为业的人——《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
该文全方位揭露了孙小果在昆明“令人发指的暴行”。文章用“愤怒的昆明和恐惧的昆明”来诠释孙小果之恶。
这篇至今依旧让人眼前一亮的报道,所发出的,何尝不是这张报纸和记者余刘文的呐喊和愤怒。
21年前,孙小果是先锋媒体喊打的对象;21年后,孙小果是中央扫黑的战果。
没有21年前《南方周末》记者“立此存照”,“亡者归来”的孙小果,此番会否倒得如此急遽和彻底?
至少,记者余刘文21年前的呐喊,为今天孙小果的覆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纵深。
或者说,孙小果的倒掉,是历史照进现实后,历史与现实碰撞出的罪与罚。
当年揪出孙小果的记者余刘文,曾被孙的父母威胁“一个月叫你入狱”。这位记者据说早已离开《南方周末》,现身在何处,尚不得知。
不管他身居庙堂,或身在江湖,都理应受到英雄般的礼遇。
对于孙小果最终落网,不少媒体发出欢呼。欢呼的意义,当然是警示荒诞的历史重演,期待看到崭新的正义。
事实上,《南方周末》21年前的那个标题,今天并未过时——昆明依旧呼喊:铲除恶霸。
那些隐身于孙小果背后的权力魑魅,同样罪大恶极。
扫黑除恶战绩斐然,深得民心,但与百姓的感受和诉求仍有落差。仅从我手头掌握的线索看,一些恶贯满盈的邪恶势力,在"保护伞"庇护下,迄今"严打"不及其身。
应该说,昆明之外的诸多省城、地级城市、县城的民众,对铲除黑恶都翘首以盼。
一个个有代表性的黑恶势力团伙极其主犯应声倒地,总是激起媒体欢呼声一片。试问,有几个是以主流权威自居的媒体挖出来、曝出来的呢?
“当英雄路过时,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和精英媒体人士,表现出的姿态是,“我不想成为英雄,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一直在想个问题,在目前声势浩大扫黑除恶斗争大背景下,像当年余刘文揭露、叫板黑恶势力一样,传统媒体顺应民意民心,触及一些这类现实问题,应该可归为“中央三令五申、群众深恶痛绝”一类的。
却总是能听到有人说,这个原因“不好做”、那个原因“不能报”。其中当然有我所能理解的某些原因,却难以真正信服。
铁腕反腐正风、铁腕匡正时弊、铁腕推进政令落地之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真的有那么逼仄么?
前几天,和老同事、调查记者王文志聊到上述现象。共识是眼下很多新闻,并非不能碰,而是一些媒体在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和借口之下,表现出一种“不担当、不作为”,且日益成为一种惰性。
身为社会公器,开始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0年以前,他们没有像余刘文一样揭露孙小果之流,记录下有价值的历史。
20年后的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又在怎样记录历史?
追问和探寻一再后撤,事实和真相总是稀缺,公共关怀日渐稀薄。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拒绝向传统媒体求助,甚至不惜渲染事实、制造看点蹭上热搜,试图借此解决问题。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确实很迫切。现今很多时候,不难看到人民群众愤懑憋屈和回应关切滞后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意识和真相正义被轻慢之间的矛盾。
化解不好后两个矛盾,第一个矛盾很难解决。
孙小果覆灭,值得欢呼,但对于很多媒体而言,呐喊比欢呼更可贵。
责任担当退化,只剩一个光鲜的壳,欢呼声越高,越让人感到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