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上往下看,黄河从青藏高原开始,绵延万里到渤海入海口,已经流了几千年。
可就算知道她的地位,黄河还是跟空气这种东西一样,明明非常重要,没了根本不行,可是却总是让人忽视,也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她。
如果仔细去想一想,也挺奇妙的。
据说黄河里头什么都有,从泥沙到塑料袋子,从远古文物再到凶猛鱼类,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才组成了黄河的一小部分,也随之出现了很多传闻。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是一个跟死亡有关的职业:黄河捞尸人。
这得先从黄河浮尸说起。
从古至今,那些在黄河里溺亡的、站在水边儿上头脑一热跳下去的、以及被故意扔进黄河里的尸体,已经在这条河里跟鱼虾共存许久了。
有媒体报道,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光是兰州附近约80里的水域,就存在着超过1万具尸体。
哪怕在最近两年,仍然有发现黄河浮尸的新闻出现。
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济南,曾有两个工人准备下去游泳,结果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就此失踪了。
警方在搜救的时候,又发现了另一起非常特殊的溺亡案件。
就在不远处,河面上浮着两具尸体:
“是一男一女,还相互抱着,两人的脚绑在了一起,手机、钱包等个人物品都在身上。”
警方在验过尸体之后,排出了他杀的可能性,后来女方的家属来了,才确定了两个人的身份:
“那个女的是我姨,我姨今年45岁了,刚才我把她的手机拍了照片发给我姨夫了,我姨夫说应该是她的手机。具体到底是不是还得进一步确认。”
至于男的身份,女方家属认识,虽然没有透露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但是说了,是他姨的同事。
在位置往上一点的郑州,曾经有一个7岁大的小孩子,在附近玩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水里了。
当时有个大学生武耀宗路过,立马下水救人,可是孩子被救上来之后,他却消失在了黄河里。
有5支水上救援队到处寻找,可仍然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在搜救人员看来,黄河很怪,无论走在哪边儿都很凶险,哪怕是站在岸上,说不定是什么时候,脚下的沙子随时坍塌,人就没影了。
救助队成员孙贵有说:“我跑过的大江大河太多,还没有听说哪条河像黄河这样,年年淹死那么多人的。”
虽然黄河里的尸体依然沉沉浮浮,可是结局不一样。
有的落入河底,被河沙淹没后再也没了消息,有的飘在水面,在经历过漫长的旅行后被人捞了上来。
以捞取黄河浮尸为职业的,就是黄河捞尸人。
这是个古老的行当了,虽然说不清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但是为人所知的第一代黄河捞尸人,还是魏职前,人称老魏。
他家住在兰州河口村,16岁的时候就开始以捞尸维生,别人送了他一个绰号,叫“黄河鬼侠”。
老魏能干上这行,也是因为胆子大。
他在黄河边上长大,从小就经常看到,从上游冲下来的尸体,那时候他还不懂生死是什么概念,偶尔会跟尸体一起玩划船的游戏。
不过等后来明白事理的时候,就不这么干了。
他第一次捞尸体是在1963年,那时候还是记的工分,一周给他四毛钱。
老魏记得很清楚,那些年黄河浮尸很多,一天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可是很多都没有亲人认领。
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很多家属能想到的只是去兰州找一找。
等踅摸着信息,找上老魏的时候,很多尸体都烂掉了,再不就是时间太长,又被放到了水里漂走了。
等八十年以后,虽然没了公分,但是老魏也在义务捞尸体,有人来找,他就帮忙在黄河里捞一下,没有人来找那就算了。
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曾捞上过被人杀害的尸体。
有的是被人装在塑料袋里,切成了几大块,袋子里有菜刀斧头这些东西。
他形容那个袋子是里面啥都有,因为他太害怕了,当时就捞上来看了一下,就继续放进黄河里了。
老魏不敢跟别人说,如果有人认定他跟什么犯罪分子是团伙,那就又是说不清的麻烦事儿。
他的捞尸人生涯,一直到2000年结束。
那时候在上游修建了小峡水电站,拦截了从上游漂下来的垃圾,在其中也有顺流而下的尸体。
再加上老魏年纪大了打算“退休”,决定尽量不做捞尸人了。
其实他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有点儿自豪的。
他捞尸体只是为了家属寻人,不会跟人家要经济上的补偿,在黄河边儿的建筑物上,就是他用蓝色字迹写的:“向前三里寻人”。
但是水电站前面的那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完全是把捞尸人当成赚钱的工作。
老魏说那些人光是寻人的亲属去一趟,就得要几百块钱,如果认领成功了,能一次性拿到手五六千。
不过为了看到尸首, 家属们也愿意拿出这笔钱。
在小峡水电站前面,以捞尸体维生的,就是第二代捞尸人,魏应全父子。
在白天,魏应全在黄河里等待尸体漂下来,到了晚上,是他的儿子魏职军来接班。
他们算是家族式的“企业”,后来青壮年加在一起,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人。
魏应全他们工作的区域,叫老裤衩湾,是个民间称呼,没有记录在任何地图上,这里是一个黄河转口,位置很好,能够看到所有从上游漂下来的东西。
魏职军就在这里建了一个码头,在捡垃圾的同时,也捞尸体。
对他们来说,确认尸体的身份是个难事儿。
如果有手机身份证这些东西还好说,怕的是,遇上那些什么都没有的,根本联系不上亲人。
所以,魏应全他们把尸体全拴在山凹陷的地方,有人来找的,直接交钱领走。
没有找到的,只能在这里烂掉,然后割断绳子,顺着黄河漂走或者沉在黄河里了。
魏应全在那些无家可归的尸体身上,用了“结束”两个字,也许在从码头离开之后,这些尸体与人间的瓜葛,也会一笔勾销。
其实魏应全他们,在后来渐渐出名,不是因为捞尸人工作本身,倒是在钱这个东西上。
在父亲魏应全眼里,来找尸体的人给他钱,是一个很正当的事情。
那些家庭条件好一点儿的亲属不用他开口,就会主动给他钱,至于家里实在太穷的,既然给不了钱,那只是给他们白干:
“条件好的多给点,条件差就少给点,实在不行随便给点拉走。我们也看人,昨天那个就只给了500元。”
所以他认为,自己要上一两千块钱寻尸标准价,完全没什么问题。
他们的逻辑是,捞尸人并不是一个伤天害理的职业,他们也没犯法,只是图个油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助人为乐。
可是后来,随着魏氏父子的名声越来越大,他们的费用也越来越高。
只要来看一次尸体,那就得花上五百到一千,如果找对人了,从几千到上万的价格不等。
很多人都说他们没有良心,但是对他们来说,捞尸只是个生意,谈不上什么良心不良心。
魏家几个年轻人,甚至会在黄河边儿上的小棚子里,聊这两天遇上了什么样的尸体。
有的说自己那天看到一个人,四肢都被人剁下来了,有的说那天捞起来一个女的,双手双脚都涂着红色的指甲,屁股上还有两个巴掌印,一看就是妓女。
他们调笑:“怎么干这行?”
(图源于纪录片《彼岸》)
其实当年在魏氏父子捞尸体要钱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想办法。
有两个北大的新闻老师,说去当地看一看,想找个民间团体盖上殡仪馆,这样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黄河浮尸,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消息。
也有人想让当地盖一所官方殡仪馆,但是因为人力跟钱上的问题,这个提议也不了了之。
记得闹得最厉害的,还是有人说,黄河浮尸会影响黄河的水质,所以一定要有个解决办法。
但是,很多人就这么一说,他们没有了解黄河本身的状况,也没有了解各种内情,只是为了自己私利。
在这些争论面前,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同。
虽然想法千差万别,可大多想着自己会不会受到影响。
也许大家忘了一件事儿,黄河浮尸,也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即使在死后,也要备受争议。
可不管怎样,黄河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在生命的起点,有人为他们大笑或者哭泣。
而在生命的尽头,给他们尊严的,并非人类,而是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