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药工具
2008年,人类学家JoséCapriles在玻利维亚西南部的石窟中发现了一个皮革制成的小袋子。这个距今约有一千年历史的袋子装着骨头制成的刮刀,带有雕刻与宝石装饰的木片,以及一根木质吸管。
皮革小袋子和其中的工具全貌|MelanieJ.Milleretal
而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嗑药工具包”[1]。它的主人应该是用刮刀和木片磨碎了含有精神活性物质的植物,并用木质管子吸食它们。在这套工具上,研究者检出了包括可卡因在内的五种精神活性物质,这意味着工具包的主人至少用它吸入了三种不同的“迷幻植物”。
研究者认为,这包工具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萨满,他通过吸食植物改变精神状态,进行宗教仪式。这些植物并不是发现地原产,工具包的主人可能是亲自跋山涉水采集了它们,或者是当时这里有完善的交易网络。考古学家此前就知道致幻植物与古代宗教仪式联系密切,但没想到当时在南美人们嗑药的种类如此丰富。
灭绝警报
2019年5月6日,联合国在巴黎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2],这是自2005年以来对自然环境进行的最全面的一次评估。该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物种灭绝还将进一步加速。在未来几十年,估计约有近一百万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发言人强调,和应对气候变化一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被列为最重要的全球议程。
“蝙蝠”恐龙
长着羽毛的恐龙形象已经逐渐开始被大众接受,而现在,是时候介绍一下长着“蝙蝠翅膀”的恐龙了。本周,一只“蝙蝠恐龙”的艺术想象图登上了《自然》封面[3]。
来源:Nature
这只“蝙蝠恐龙”名叫长臂浑元龙(Ambopteryxlongibrachium),它的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距今约有1.63亿年。它是一只擅攀鸟龙科(Scansoriopterygidae)的小型恐龙,长着与蝙蝠和翼龙十分相似的翼膜翅膀。
2015年时,研究者第一次发现了长着蝙蝠式翅膀的恐龙化石——奇翼龙,而这只新“蝙蝠恐龙”的发现为翼膜翅膀恐龙的存在提供了更多证据。详细解读:辽宁又现飞天怪龙!恐龙界的“蝙蝠侠”终于实锤啦!
暗夜色彩
鞭尾鱼(Stylephoruschordatus)|SolvinZankl/naturepl.com
人类和其他很多脊椎动物都需要充足的光线才能分清颜色,在昏暗的夜色下会变得接近色盲。这是因为我们负责辨别颜色的视锥细胞在暗光下不够敏感,擅长对付暗光的视杆细胞又只有一种视蛋白,无法区分颜色。
但本周《科学》的封面论文却发现[4],在比夜色更加昏暗的深海,有的鱼类依然能看到彩色的世界。研究者通过基因组分析发现,有些深海鱼具有多种不同的视杆细胞视蛋白基因,它们应该可以在应付暗光的同时识别光的不同波段——也就是说,在黑暗环境下也能拥有彩色视觉。在这中间,银色洞鳍鲷(Diretmusargenteus)拥有的视杆细胞视蛋白甚至多达38种,这是迄今所知脊椎动物的最高纪录。
童年回忆
谁是真正的宝可梦老玩家?看看脑子或许就知道了。
GameBoy上的宝可梦是不少成年人的儿时回忆|Nintendo,TheVerge
本周《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5]:科学家们找来11个小时候曾沉迷宝可梦游戏的成年人,给他们看包括宝可梦在内8种不同类型的图片,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了他们的脑子。结果显示,儿时玩宝可梦的印迹还留在这些被试的大脑中:他们看到熟悉的宝可梦图片时,大脑视觉皮层的同一个位置会被激活,而对照组的非玩家则没有这种反应。
看到宝可梦图片时,童年老玩家(左)与对照组(右)被试的脑活动差异|JesseGomezetal
这说明什么?人脑会对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做出不同反应,而这种反应也对应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宝可梦的实验显示,这种“区域划分”会受到童年视觉体验的影响。看起来,如果小时候频繁接触一种新类型的视觉刺激,大脑可能就会给识别它留下一个“专门的区域”。
所以,到底为什么要针对宝可梦?研究者也给出了一些理由,比如被试当年玩的像素化小精灵与现实中其他类型的视觉刺激差别足够大,而且玩游戏时小朋友接受这些视觉刺激的方式和强度都比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