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初,我的一位老同事,老胡,约我在静安寺附近见面。
每次从静安寺地铁站1号口出来,我都忍不住回头看一眼:地铁出口就建在寺院鼓楼的下面,楼上暮鼓晨钟,楼下人流穿梭,僧俗两界,不同的生活节奏,在这里交汇。
老胡找我,本来只是叙叙旧。但他平日里好奇闻怪谈,也算与我气味相投。聊着聊着,我们就聊起了静安寺与地铁2号线的一桩旧事:
修建地铁2号线时,工程队曾挖到一口古井,有不明的水从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堵也堵不住,地铁掘进工程为此暂停数天。古井的护栏上刻有经文符箓,有高人指出,地下之泉是为黄泉,要有降魔的密宗寺院镇压,切不可动。
地铁2号线原本计划从寺院下面经过,这件事发生后,不得不改道,从旁经过。
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坊间传闻中,坐落在上海城区的三大佛寺,既是人间净土,却也是离邪祟最近的地方:
玉佛寺的存在,是为了压住寺院下面的那块“离魂碑”;
龙华寺与龙华塔的修建,则是为了镇压一条连通阴阳两界的阴阳河;
静安寺则建在一口通向地下黄泉的井上,为的就是不让黄泉里的冤魂到阳间为非作歹。
对这些传闻,老胡向来深信不疑。更何况,静安寺确有一口井,足可见此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老胡甚至认为,两年前的静安寺大钟坠落事件,就与黄泉井有关:
2017年3月5日,静安寺有一位女义工在擦钟时,大钟毫无征兆地突然掉落。她被压在钟罩下,腿被砸断,场面血腥…
黄泉井,还是海眼?
静安寺的建寺渊源,确实与一口古井(或者说古泉)有关。而且,这口古井,很有可能就是修地铁时挖到的那一口。
静安寺历史悠久,早在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便由从西域赴东土传道的僧人康僧会建立,初名沪渎重玄寺,寺址在吴淞江北岸。
传说,曾有两尊不沉的石佛,一路漂浮,直至吴淞江边,后来被供奉在沪渎重玄寺中。
▲《石佛浮江图》(敦煌323窟壁画)▲
南宋时,因为濒临江滨,受到江水侵蚀,静安寺向西搬迁。所迁之处,当时叫做“沸井浜”,因为这里有一口井,井水翻腾起泡。寺僧“以为龙湫,遂定其址”(《静安八咏集》)。至今1000多年,从未挪过地方。
什么是“龙湫”?是不是黄泉井?
我更相信,这是一个海眼。
南宋《云间志》:“有数尺许,特深如井。然水腾涌,昼夜不息。或云:海眼也。”
清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涌泉,在静安寺前,昼夜沸腾,俗称海眼。”
顾名思义,“海眼”,与大海是连通的。所以海眼能够永不枯竭,甚至有昼夜沸腾的异状。
海眼里有什么?
当然是龙。所以,此处才被叫做“龙湫”嘛。
海眼其实是很危险的。万一哪天里面的龙不高兴了,使海水从地底涌出,足以把一座城市淹没。
静安寺的存在,很可能是为了镇住这个海眼,以及海眼里的龙。
当然,危险与机遇常常是并存的。有龙出现的地方,一定是块风水宝地。只要把龙镇服,便可获得风水之利。
但是,切忌对龙动粗。中国最著名的一个海眼,是北京的北新桥锁龙井。据传,井中的龙,被三根铁链锁住,而且每一根都长得不见尽头。这样做,会增长龙的怨气,不是善法。
宝幢镇海眼
现在说起静安寺,就不得不提寺院东南隅的那根“正法久住”梵幢。很多人去到隔壁久光百货购物,都会被这根特别的柱子所吸引。
“正法久住”梵幢是2007年才建的,它的前身是“阿育王柱”,始建于1946年,有0.6米粗,13.9米高。之所以建“阿育王柱”,很可能与镇海眼有关。
▲阿育王梵幢立在山门前,古井旁▲
自南宋在此建寺以来,海眼一直都深藏古寺之中——也就是寺院正门与大殿之间的“涌泉”,曾为“静安八景”之一。
▲涌泉,被称为“天下第六泉”,简称“六泉”▲
整个寺院镇在海眼上面,应该说是很稳的。
后来,静安寺被划入英租界地区内,英国人为了筑马路,就把静安寺正门缩进数十米。于是,古井就到了马路中央。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路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当时的名字则叫“BOLLINGWELLROAD”,也就是“沸井路”的意思。
▲马路中央的静安寺古井▲
正因为海眼离了寺院,才需要建梵幢来镇住它。
宝幢镇海眼,这并不是孤例。
现在的松江中山小学里,树立着一座唐代陀罗尼经经幢,是上海最古老的地面文物。我曾去探访过一次,只要登记下身份信息,门卫就能放行。
▲松江唐经幢▲
对于这座梵幢,《松江府志》记载:“石幢在华亭县前,相传地有涌泉,云是海眼,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立幢镇之。”
同样的,松江唐经幢也不建在佛寺里面,而是在通衢大道之上。
令人唏嘘的是,“十年动乱”之时,静安寺被改为工厂,僧众被逐出山门。静安寺的老阿育王柱,也在那时候被毁,古井则被填没。
静安寺的镇龙局
再说回当年修建二号线时,挖到古井,让工程队费心,让高人操心。但对普罗大众来说,更多是欢欣鼓舞——古井井栏遗物,唤起了人们的古物的记忆,也使恢复古迹之事被提上日程。
2001年5月20日,静安寺首期改建工程的钟鼓楼正式亮相,“埋没”了几十年的“天下第六泉”也在此次改建中得到恢复,现位于钟楼底层。
有趣的是,为了应“六泉”之数,新井的井口六边形,井有六米深,而且用了六百六十六块砖。
2007年5月20日,“正法久住”梵幢正式在静安寺正门东侧落成。这比原来的更粗更高(高达18米),上书“正法久住”四个大字,背后还有苏轼手书的《金刚经》刻本,顶上则是金色的四面狮吼雕像。
梵幢的选址,实际上是很巧妙的。
一方面,恰好正对静安公园大门。静安公园的前身是“外国坟山”,住着无数亡灵,正好接受安抚和超度。
另一方面,梵幢处于寺院东南隅,与东南角的钟楼只有一墙之隔。这正好复刻了“宝幢镇海眼”的形式。
以这座宝幢为切入,我发现静安寺布了一个很好的镇龙局。
静安寺的西北方,也就是风水中最重要的乾位,稳稳地立着一座七层莲花金刚宝座塔。乾属金,整个静安寺最为耀眼的,就是宝塔的金顶。
前有梵幢,后有宝塔。且自东南向西北,梵幢、大殿、宝塔在一条直线上,气场强大而稳定,邪魔难侵。
而静安寺的外观,特别像一只大鹏金翅鸟。只是这只鸟的羽翼收起,并未展开:
梵幢是头、脖颈,宝塔是尾巴,大雄宝殿为腹心;
梵幢上的狮吼像,正是大鹏金翅鸟头顶上的如意珠;
寺院金碧辉煌,通身为金色。
“大鹏金翅鸟”只是译名。这种鸟原叫“迦楼罗”,和龙族同属“八部天龙”。但他们又是龙的天敌,以龙为食,每天要吃一条龙王及五百条小龙。
▲大鹏金翅鸟云南省博物馆藏▲
有这只鸟坐镇,海眼里的龙,必然是不敢造次的。
值得一说的是,静安寺这只大鹏金翅鸟面向东南,通过上海的龟口(上海的地形呈“龟口寻宝”之势)直指东海——这让东海龙王都要敬畏三分。所以,不说风调雨顺,但上海不受台风、地震、海啸,还是稳当的。
海眼的正上方,还挂着一口钟。钟为罩,关键时刻还能起点作用,算是最后一道保险。
所以,我是不大相信,静安寺的海眼里,能有龙能闹腾起来。即使这是一口黄泉井,鬼怪也不太可能作祟。
当然,我更不相信,两年前的大钟坠落事件与这口井有关。
否则,那口坠落的大钟,肯定会是钟楼里的和平钟——但实际上,坠落的是佛塔里的如意钟。
▲钟楼里的六泉与和平钟,安然无恙▲
至于大钟坠落的原因,应该只是人为疏忽。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出事的那个日子比较凶险。当天正好是惊蛰(2017年3月5日),也就是换月的日子。当月为癸卯月,流年为丁酉年,天冲地克,确实是比较容易出事的。
梵钟为谁而鸣?
前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一个朋友讲起每年跨年夜,静安寺举行的迎新祈福撞钟活动:上千人排队,只为上钟楼敲响和平钟,祈福来年万事顺遂、家庭和睦。
直到这时,我方才领悟到,把海眼设在钟楼之下的殊胜之处。
从静安寺的镇龙布局来讲,以大钟为罩,稍显多余。其实,大钟的作用,并非为镇压,而是感化、安抚!《叩钟偈》云:
闻钟声烦恼轻
智慧长菩提增
离地狱出火坑
钟声是极具穿透力的,深沉而悠扬,能够深入井中,警觉昏迷,引生善心,感化龙族成为佛教护法。
即使此井下通地下黄泉,有无数冤魂栖身其中,那么,钟声也可解其苦痛。佛家素有夜半鸣钟的传统,专门是为恶道众生而设,这叫做“幽冥钟”。
世间之人,对于妖魔鬼怪,常常想着镇服、扫除。但佛家是宽容慈悲的,岂能囿于此心?在清净道场中,众生平等。你能够听闻佛法,那井里的众生,龙也好,鬼也罢,为什么就不能?六道众生,皆具佛性,都可以成为佛子。
梵钟声声之中,邪气转为正气,暴戾化成祥和!
可以想象,从海眼中散出的龙气,能够为静安寺,乃至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多少助力!
▲静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敲响和平钟▲
所以说,把钟楼建于海眼之上,实在是妙招!而考究此中因缘,既是人为,更是天意——六泉之重建,原来还有一段故事:
当年修建地铁时,虽然挖到古井遗迹,却并没有发现有水涌出。
后为配合地铁修建,静安寺进行了改造。突然有一天,在钟楼选址处,泉涌不止。这正是六泉重现。
这本是有些蹊跷的事。原来的六泉在山门右侧,离“左钟右鼓”中的鼓楼较近,但静安寺的鼓楼与地铁站出入口相结合,已不方便开凿泉眼。而喷泉从钟楼涌出,一点不耽误事,又可使梵钟声感召井中众生,实在是天遂人意!
更妙的是,钟楼正好在寺院的东南位。旧时的风水谣说:巽宫有井,财禄大亨(巽,指东南位)。占着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无人敢拆,甚至还能扩建,随便建个屋顶都是用数以吨计的黄金,静安寺的财禄之运,就不必多说了吧!
所谓“海眼”,虽是大海之眼,但又何尝不是上海之眼?繁华的大都市,最是红尘中物欲横流之地。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所以,静安寺所要镇服并救渡的,不仅仅是那井中的邪祟之物,更是这座城市中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