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无不对这句话感到熟悉,随后也会自然而然报出"人类的本质是鸽子"种种铺天盖地的b站弹幕。从这种现象入手,的确如此,人们在b站上所玩每一处“梗”,无不在重复着同一句话上千上万次。而很讽刺的是,当人们决定去复读“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时,也承担起了复读机的身份,自豪地将他人之言重复。
(daftpunk-aroundtheworld著名的“复读机”)
更深入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开始质疑人是怎样产生“观念”与“想法”的。很明显,人的所有认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验的,无论是自己亲身感受过,还是从他人之口听到过,人们所做的无非是在积累经验,将经验排列组合构成“观念”与“想法”。人们所做的也不过是在复制他人的想法,复制周遭的事物,却不能够自发地创造崭新的“观念”,只能做一个局限于经验的“复读机”。
其实,当我们思考人类的认知功能时,我们已经走入了哲学的认识论,探讨知识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是怎样去认识事物的。而我提出的“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也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浓厚经验主义色彩的命题。经验主义抛开了形而上学与伦理学,单纯地专注解决认识论的难题。许多我们所熟知的哲学家便投身于经验主义的道路:
最早有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的经验归纳法,他认为人从感觉之中归纳出事物的形式;
洛克(JohnLocke)提出了白板论,它可以简洁地概括被为“心灵是一张白纸”“知识源于经验”。即“我们的少许虚浮的事物观念只是由感官外面得来的,或是人心反省而得来的,一旦超越这个界限,我们便一无所知,对于事物的真正本质,我们是更不可能得知的”。他想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追求的真理是无限的,而人的感官却是有限的,永远达不到真理要求的。
休谟(DavidHume)也认为一切观念与思想最终来源于影响即感觉经验,观念是由印象自由组合而成,无论观念多么离奇,我们总能在印象中找到根据;
对于休谟来说,人们的所有认识不仅是局限于感觉经验,而感觉经验又是不可靠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去预测未来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感觉经验具有偶发性,由感觉经验得出的逻辑,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联系,因此不具有普遍真实性。由此,我们不仅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经验主义认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且通过表象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可靠、不具普遍真实性的。“我们永远无法认识到客观真理”,是休谟给予形而上学、自希腊哲学所提倡的“理性”的致命打击。由于休谟,人们开始质疑理性,投身于怀疑主义与不可知论,最终导致了形而上学的失落。
虽然休谟认为理论上“科学理性”是不存在的,但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家们能够从冗杂表象出抽离出普遍的客观规律,也从实际角度证明了科学理性的可行性,因此他们高举“科学理性”大旗,证明人理性的至高无上。
但事情仍没有结束,“启蒙运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近代哲学机械论、自然因果律以及客观的自然法则。既然我们能够确定自然中的必然规律,那么人类也必定会受制于哲学必然规律,走向决定论的道路。人的每时每刻的思维无不被周遭事物所决定着,人的每时每刻的选择也无不被过去的感觉经验所操纵着。当一个人做出一个选择,并沾沾自喜认为是他凭自由意志做出选择,那么他就被欺骗了。比如他认为自己做出了“早餐吃麦片”的选择,实际上,他可能只是感到自己懒于做早饭,然后又恰巧看到桌上摆放着的麦片盒子。那么,人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对于周遭环境条件的机械反应,而人与动物、机械没有区别地受制于自然。
终于我们又回到了“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有两条路:
经验主义->人局限于经验->作出反应得出结论->人是复读机
自然因果论->人的一切受制于自然->人是机器(图灵机)
同样得出的结论,都是人是机器,人没有自由,人没有身而为人的尊严。
那怎么办呢?请让我们请出康德吧!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他调和了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培根的经验主义。
康德核心的三大著作,也是我们听到康德大名便条件反射所想到的便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它标志著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
简而概之,《纯粹理性批判》所讨论的是人的认识功能,他所做的工作有点类似于上文所提及的洛克,休谟等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探讨我们是如何获得知识的。他通过人具有先天的认识形式,阐述了观念的产生。他也不曾否认,我们所有的经验都是“机械的”,在认识层面上,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做“复读机”所担任的事宜。
那么人的自由与尊严究竟存在于那里呢?
康德认为独一无二,不同于动物与机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以及人类的道德准则。在康德第三组“二律背反”中,他提出了“自由与必然”的奇妙悖论。那么,康德是如何说明人类自由与自然因果律的共存关系呢?通俗来说,他认为自然因果律是自然现象界的客观规律,这肯定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而那个“自由”是“人类理性”,它具有理性的能动作用,自己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而非受制于自然因果律。由康德的定义,理性是不受制于经验的,因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人作为自然动物,必须服从于外在的客观规律;同时,人作为理性存在,也应该服从理性的、自发的道德法则,即“自律”。当人遵循自己为自己设立的道德法则,就是自由的表现,是尊严的表现,因为他的选择没有受制于经验,而是自由的选择。怎样的选择才是符合“道德法则”的呢?道德法则必须适用于所有“理性存在”,具有普世性,而非通俗教条意义上的道德,康德所追求的道德是更加高尚、超脱世俗意义的道德。具体的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参考《实践理性批判》。
对康德来说,人具有实践理性的道德自由。在这个意义上,人并不是单纯的“复读机”,亦或是“图灵机”。
一言蔽之,康德以批判为前提、以自由为基础、以道德作为终极目的的哲学体系,论证了人不同于任何自然存在的价值和尊严。当然自由与道德是作为理想的存在,是具有无限性的,人具有有限性但不妨碍我们去追求自由。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深邃而令人着迷的,当然不能简单以一篇文章去深入去阐述康德哲学,只能浅尝辄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