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天
《周易》是被誉为万经之首,成于西周。这本书的初衷是占卜吉凶。春秋时期开始有人借其卦爻形式诠释哲学思想。战国时期,一些儒学者完成了周易释义工作。汉代独尊儒学时,《周易》被奉为经典,成为儒学研究的一个特殊课题。
《周易》一直是封建时代学术研究的核心,成为人们认知宇宙、开发思维、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它在形成中国文化特色、丰富中国文化内涵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巨大作用。《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具影响力、最具谜团性的著作。
写地
《山海经》是一本志怪书,成书于战国后期到汉代中期,作者应为楚国或巴蜀人,古人认为这本书以《穆王传》为蓝本,杂录《庄子》《列子》《周书》《离骚》、《晋乘》等书而成。
现代学者也普遍认为,该书并非完成于一时、一人。
《山海经》现在有18章,原有22篇文章,大约有32650字,其中藏经五部,海外经四部,国内经五部,大荒经四部。
山海经主要记述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巫医、祭祀等,保存了许多流行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远古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该书涉及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诸多方面。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矿物的文献。
《山海经》的版本非常复杂,最早的版本为晋郭璞的山海经传。但《史记》和《汉书·艺文志》均有记载。
古今学者们对《山海经》有着不同的解读,比如司马迁认为其内容过于荒谬,无法作为历史参考,鲁迅则认为“巫觋、方士之书”。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地理书。
写人
《黄帝内经》在道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以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宏观和整体观上辩证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心理、生物、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依据是:长期对生命现象的细微观察、古人的临床实践以及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对后世医学影响至深,被称为医之始祖。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