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死前像林黛玉,杀她是想让她解脱。”
12月24日开庭的“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吴谢宇首次说出了他的弑母动机。
福州中院开庭审理吴谢宇故意杀人案
一时间,舆论哗然。
2015年7月11日,完美孩子吴谢宇,用哑铃砸向母亲谢天琴的头部,母亲当即死亡。
四年后,吴谢宇在重庆落网。
在众人的口中,似乎存在两个吴谢宇。
一个是涉嫌弑母的凶手,爱上性工作者、在酒吧做男模的吴谢宇;另外一个,是优秀、聪明、自律、阳光的“完美”学神。
陪酒时的吴谢宇
这个大家眼中性格开朗、智力卓越、乖巧孝顺的完美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在一夜间,变成一个弑母恶魔?
吴谢宇在庭审中供述犯罪动机称,自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感到心中郁闷,上大学期间每周去医院接受治疗。
他看了母亲的日记和信,感觉母亲活得也很累,因此决定把母亲杀死后自杀。
但事实是,杀死母亲后,吴谢宇选择了“流浪跟放纵”。
庭审中,吴谢宇多次痛哭,表示非常后悔,愿意认罪,也希望被判重罪,但不想被判死刑。
吴谢宇舅舅表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已经原谅他了,他毕竟是我的外甥,是我们的家人,犯下的错不能全怪他,也希望公安机关能够法外施恩。
舅舅能原谅他,但九泉之下的妈妈能原谅他吗?
01
完美学神VS弑母杀手
吴谢宇一出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一家三口住在教职工大院,母亲热爱读书,父亲性情温和,吴谢宇小时候经常跟父亲一起打篮球,跟着母亲一起看书,一家人非常幸福。
在同学心里,他是认真自律、极为聪明的超级学霸“宇神”;
在邻居亲戚眼中,他是懂事有礼貌,热心的好孩子“小宇”;
在父母心里,他是孝顺听话,优秀又骄傲的儿子。
同时拥有卓越的智商跟灵活的情商,吴谢宇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这一切幸福结束在吴谢宇上高一那一年。
那一年,父亲因肝癌去世了。从此,家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前三年,为了给爸爸治病,整个家庭已经入不敷出,但是清高的妈妈不愿意接受亲戚朋友的捐助。
对此,吴谢宇有些微词:“明明生活得那么难了,为什么不接受呢?”
但他没有说出口。
从此,吴谢宇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妈妈的儿子,而成了“妈妈的妈妈”。
在爸爸去世的那段时间,吴谢宇还安慰过妈妈,说:我会照顾好你一辈子的。
可以想见,还在上高中的他,说出这句承诺,心理压力该有多大,但是他必须站出来,因为这个时候,妈妈的焦虑情绪非常严重了。
当吴谢宇一个人要承担起妈妈所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他内心的煎熬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相信,只要他考上大学,顺利出国,他就不用再被这些情绪裹挟,就能过上自由的生活。
直到GRE成绩出炉,吴谢宇以超优异成绩通过。他知道自己自由的机会来了。
但当他把成绩告诉妈妈时,妈妈也开心地提出了自己的陪读想法 :
“异国他乡你也照顾不好自己,不如我跟你一起去吧!”
妈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对吴谢宇宛若晴天霹雳。
他一切计划与努力,因为妈妈的跟随,即将化为泡影。
吴谢宇不知道怎么办了。
于是他选择杀死母亲,也杀死了母亲唯一的孩子。
02
绞杀式的亲子关系,
注定两败俱伤
吴谢宇在做笔录时说,有次他跟妈妈提过一次,大概意思是自己想自杀。
***妈回了一句:“你想自杀?那我也活不了了,我也想死。如果你要自杀,那不如我先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吴谢宇心里那颗恶之花从此开始野蛮生长。
因为他能感觉到妈妈的痛苦,自己也活得太痛苦了。
他看了母亲的日记和信,感觉母亲活得很累,他自己在上大学期间,心理问题愈发严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因此每周去医院接受治疗。
他必须事事完美,只有完美,才能在妈妈荒芜的心上种上一朵玫瑰,给妈妈活下去的希望。
因为对妈妈来说,最大的补偿,就是自己。
谢天琴同事说,每次她谈起儿子的时候,眼睛都是充满光芒的。
吴谢宇,是完美的,他的完美是为了让妈妈更爱他,完美不仅是妈妈的要求,更是吴谢宇取悦妈妈的手段,也是妈妈的变相要求。
但当一个孩子想方设法去取悦母亲时,这段关系已经有问题了。
吴谢宇的悲剧,是妈妈谢天琴造成的,谢天琴的悲剧,是她的精神状态造成的。
这种关系其实就是——绞杀式的亲子关系。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一方会有一定程度的某种心理依赖,当这种心理依赖指向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成为被绞杀的对象。
在绞杀式的亲子关系里,你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因为你的死,带走了我所有的恨,却留下了爱的回忆。所以,到最后吴谢宇几乎是放弃了所有的反抗的欲望。
如果不是他跟舅舅发的那个短信,妈妈的尸体被发现的时间可能会更晚。
可以说他在“自投罗网”。
极度焦虑的妈妈,极力将孩子捆绑在身边。
那个时候最悲惨的是孩子,他被限制,被禁锢,他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03
为何被杀的总是母亲?
最近几年发生的亲子悲剧,几乎都是乖巧完美的孩子对母亲的伤害,为何被杀的总是母亲?
原因是什么?
被捕一年半后,吴谢宇在法庭上进行了自我剖析:
在他看来,他的变化源自于父亲的病逝。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爸爸离去后,沉默寡言的妈妈默默承担了很多,好多事不和我说,不让我操心”。
是的,吴谢宇性格的转折点就是源于父亲的去世。
吴爸爸在世的时候,会带着他去打篮球,通过篮球,他给了吴谢宇一个能够宣泄的途径,让他不至于失去所有的快乐。
而吴爸爸去世以后,吴谢宇唯一的情绪宣泄途径也没有了。内心情绪的天平彻底倾斜到痛苦的一侧,为什么?
正常情况下,失去父亲或母亲,会对孩子造成沉重的打击,但情感的天平不至于倾斜到这样的程度。
因为父亲的角色和能量一直被低估了。
父亲去世,孩子和母亲应该互为守护神和精神支柱,这种依赖关心应该是良性的,而不是一方完全成为另一方的一切,这样的爱是畸形和危险的。
之前俄罗斯的一个动画片《脐带》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因为妈妈跟孩子本就是一体的,她们本质是一个人。
妈妈深爱着孩子,更离不开孩子,她们不仅把孩子看成孩子,更把他们看成了另一个自己。
但事实上,妈妈是孩子的母体,但不该是教育的祭品。
妈妈不能为了孩子赔上一生,也不能要求孩子为自己一生的幸福负责。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太过窒息的爱,伤的是孩子,更是自己。
而父亲,在母亲跟孩子羁绊的过程中,也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这一点却常常被忽略。
缺席的丈夫,绝对不能做一个甩手掌柜。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在母亲跟孩子关系紧张的时候,爸爸是调节器和解压阀;
在母亲跟孩子十分和谐的时候,爸爸是顶梁柱和大英雄。
不管爸爸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请确保的是,爸爸一定是在场的,看得见的,一定是能给予能量的。
只有父亲和母亲都在孩子的心中有分量,有影响力,哪怕一方不幸先走,也能保证剩下的那两个人能幸福快乐地给彼此能量,而不是整个家庭顿时变成废墟。
这是做父母的修行,也是对孩子的负责。
孩子的一生从来没有暂停键,那些失去的美好,压抑的精神,心理的创伤,丢了就再也回不来。
而家长的责任,就是保护孩子的成长,守护和完成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