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雀(麻将)的人,也会有些禁忌,设使连续三人打出「西」牌,下一人便不要打「西」牌,若然再配上「一筒」,便四人「一同归西」。至于禁忌来自什么年代,笔者已无法考究。但是,「四人归西」却不时成为影视作品中的灵异题材。
1
980年代《夜惊魂》,有着「四大归西」的单元,虽然只是一出大约十五分钟的短剧,但故事结构及留白,可谓当年惊悚电影的经典。(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大家都有错觉,以为「四大归西」是出自1976年电影《幻海奇情》,有说是两辑节目部分单元,曾一起推出过VCD产生美丽误会。)▼▼▼
四人归西故事:
故事讲述成嫂,相约三名牌友开始打麻雀。成嫂一家赢三家,准备打最后一局,前三家连续打“西”,叫糊在即的成嫂摸出“西”牌,准备打出时,三家马上劝阻,免犯禁忌。
岂料成嫂叫糊大过天,不信邪打出“西”牌,四只“西”牌齐齐整整,全数打出,更巧是下家又打出“一筒”,成嫂也完美地叫糊。
不久,电视画面中有一宗车祸报道,“车上三名夫人身受重伤”,最后不治身亡。“一筒归西”,是否事有凑巧?参加完葬礼的成嫂,越发觉得不对劲,伤心、惶恐,相互交织。
成嫂回家后睡了午觉,梦中遇上死去的三名牌友,一片昏黄的画面中,四人围成一桌打麻雀。摸牌、打出,桌上三张“西”牌变成3名牌友的容颜,齐声说:“今晚十二点来接你。”成嫂再摸出“西”牌,牌中渐成了自己的容颜。
噩梦中惊醒的成嫂,怕自己随着她们死去,丈夫阿成从旁安抚。此时,牌友八嫂来电约成嫂打麻雀。本来心事重重的成嫂不想应邀,但阿成劝她出门散心,免得待在家中,胡思乱想。
于是,她们约在晚上十二点以后打夜牌,心想熬过十二点便平安无事。
烧纸钱,拜菩萨,再加上丈夫的陪伴,成嫂等待时间流逝。突然间,狂风起,钟鸟鸣,灯亮灯暗,夫妇吓得紧抱一团,门外更传来敲门声。
当夜灯复明,阿成打开门,原来是相约好的牌友八嫂。似是虚惊一场,夫妇释怀,于是成嫂便随八嫂离开。
剧终……了吗?
过了一会儿,竟又有另一个八嫂找上门来,说是约了成嫂。糊涂的阿成便问现在时间,八嫂说:“还差一点到十二点。”随后,收音机传来报时信息。顿时,阿成目光呆滞。
故事,才真正结束。留白,让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四人归西的故事,到2000年后再取材改编。较为年轻的看官,看的可能是邓健泓、唐诗咏、傅楚惠、范振锋饰的《奇幻潮》「四人再归西」版本。配得上「再」字,当然是向前作致敬之作。故事配合时代要素,上网打牌,但结局当然仍是「四人再归西」。
禁忌或许是由来已久,但是四人归西至今,坊间亦有不少破解之说,指涉1953年的新闻,所谓的「真有其事」,这才是有趣的地方。
破解「四人归西」与昔日的报道
关
于打牌闹鬼的报道,首先来自《华侨日报》于1953年3月5日的报道,标题为〈打牌闹鬼四人打出六人〉。报道如下:
1953年3月5日《华侨日报》刊载
昨(四)晚于弥敦道一屋中闹鬼,约十一时左右,弥敦道油麻地书院对面,有数百人围观,情况十分紧张。警方见状,即急报警署派出冲锋车将途人驱散,入内查究。据屋中人称:是时有四人正在该屋二楼打麻雀,忽然发见另有两人在旁观战,赌友皆大惊失色,跑下楼呼救,故引动途人围观,现经警员将渠等带返警署讯问。
这则标题一出,「闹鬼」之说似乎继续发酵,惹来群众聚集,也见报章的宣传效果。故此,翌日3月6日的《大公报》有报道标题为〈鬼话与睇鬼无中生有报纸替鬼宣传群众受愚在街头睇鬼〉,指斥当年民众的无知。该则如下:
1953年3月6日《大公报》刊载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居然还有人以为有「鬼」,居然还有报纸像煞有其事地宣传「鬼」的存在。
误信为有「鬼」的人,已经在前晚为警察驱散了,但是至少有两张报纸,在昨天上午和下午先后的在替「鬼」宣传。
那些莫名其妙地听见说有「鬼」可看的人,自前天晚上十一时许起到昨天凌晨二时左右止,聚集在弥敦道公众四坊街口,向着对面一层楼上看,可是结果当然什么都看不到。人聚得最多的时候三、四百人,后来警察因为他们站着有碍交通,才将那些人驱散。
昨天的「华侨日报」因此竟刊出了一则「特讯」说:「昨(四)晚弥敦道一屋中闹鬼……是时有四人正在该屋三楼打麻雀,忽然发见两人在旁观战,赌友皆大惊失色,跑下楼呼救,故引动途人围观。」
昨天下午出版的「中声晚报」说得更妙了。它的「专讯」说:「昨晚公众四方街某号三楼,有四个男子搓麻雀时,忽然闹出鬼话连篇……据说:他们几个人正搓得入神,忽然发现竟有十二只手在洗牌,多出的四只手是有很多毛的。」
究竟鬼在那里呢?连那些看鬼的人都没有一个说是亲眼看到的,只说听人说那里有「鬼」,有些人则说听说连报纸都说这里有鬼。就这样的昨天下午那个地方聚集了几百人在莫名其妙地在看,到了六时许,他们才被警察驱散。
当中,更点名批评同业的《华侨日报》及《中声晚报》的报道谣言,使得群众受愚。同日,《香港工商日报》也有标题为〈麻雀桌上突多四只手弥敦道鬼话连篇好事者数千人麕集看鬼屋,惊动警察出维秩序。据说是有人因争夺一层楼宇而散播谣言。〉这篇报道的要旨,解说鬼屋之说的无稽,并且记录了当时不同版本的「鬼故事」。报道如下:(括号内为笔者按)
弥敦道四五二号楼下,昨日围满了人群,人人争看「鬼屋」。街上看热闹的数以千计,人群中连篇鬼话。警署派出警车维持秩序,因恐歹徒乘机搏乱,非本楼住客都传说「鬼屋」发现,居民晚间闲暇,麕集公众四方街的越来越多,警察维持秩序感到困难。于晚间十时半,由警车开放播音筒,劝告居民应即离开回家睡觉,否则作妨碍交通罪加以拘捕,可是部份居民离开,仍有无数居民徘徊附近以看究竟。(交代事发背景)
人丛里传出了极传奇无稽的的鬼话。各人都在谈论发现鬼的经过:弥敦道四五二号二楼的业主姓叶的,是个越南华侨,原住四五二号四楼,最近二楼住客全都迁出,叶氏派他的女儿看管楼宇,晚间与朋友举行竹战,藉消长夜无聊。据传说是前晚竹战方酣,其中有一铺牌战至最紧张的阶段,将近「旺牌」,其中一家突然开杠,杠上花五筒满和,忽然横边伸出了一双手向各家收钱,四个竹战客都感到惊异,正在惊讶时,横边又多了一只手去模牌,四人见突然多了四只手,心情紧张变了面部紧张,面面相觑了一番,渐渐毛骨悚然,一齐拔足狂奔下楼向警署报案。(四人变六人竹战版本)
以上的传说已属一宗离奇的故事,人丛里更有人说下文,更觉无稽。据说:大队警察开来之后,认为大惊小怪,无中生有的事,当时拘了几人回警署。不料在警署中几个被拘的人竟不知去向,仅剩回几对手镣,连警署的人也认为奇怪。有些说得动听的,绘形绘声,听到看热闹的人亦不寒而栗。(被捕者在警署消失版本)
这些「姑妄听之」的谣传竟然无数人穿凿附会,手指脚划,指天划地说有幢幢鬼影,有些竟说到该楼的掌故,一个谣言,闹得满城风雨。但记者所看到的是满坑满谷的人,而这些人也只是说说听听,什么鬼神,他们是一无所见,凭常识判断,楼中所发生的事算不得这么严重,用不着手镣,这个传说不可靠,前一个传说当然也不可靠了。(记者分析各版本不可靠)
另一传说:此楼昔日的住客是被迫而迁出的,迁出的住客是否在愤怒中制造出这件骇人闻听的故事来。又一种说法是最近有人竞争顶受这一楼宇,争夺剧烈,几家因落空,其中一家便制造这些谣言,使人不敢顶受,说来后者较可靠了。(记者探讨谣言背后的原因)
鬼话在香港似乎尚没有全部被消减之可能,由于香港的鬼话故事太多,虽然没有证据,可是老一辈的人都能述及战前无数鬼的故事。记起多年前,大道中何东行,亦曾发生过这一类事情,当时一连几个晚上都站满居民看鬼影,后来经过研究,证明是对面茶楼饮夜茶的茶客灯影,致引起了一篇有传奇性的鬼故事。昨晚弥敦道的鬼故事,可能和年前何东行鬼故事大同小异。(记者指出当年类同的鬼故事谣言)
虽然篇幅甚长,但当年报道成为极有用的数据,其颇为详细记录了闹鬼之说的不同版本,同时剖析当中不合理、不可靠的地方。并且,尝试推敲较为可取的说法,应是「楼宇买卖」构成的不同「鬼故事」。
及后,5月9日《工商晚报》再有报道:
〈鬼话何来?弥敦道某宅住客否认又麻雀见鬼〉
日昨九龙弥敦道近公众四方街一楼宇,发生鬼话,致引起好事之徒,以讹传讹,麕集附近,途为之寒。
该户住客,顷郑重否认四日晚该楼内曾有竹战之戏,亦不知谣言何所自来。据谓当闲人麕集该楼附近,有等且欲入屋探视时。该楼住客乃通知警察,派员到场维持秩序,而非有人见鬼,狂奔下楼报警。
查此一无稽事件,六日达最高潮,当时警方以播音器向好事之徒警告,若不立即离开返家,当以阻街罪加以拘捕。
当日人丛传出之无稽的鬼话,系弥敦道某号二楼住客,晚间与朋友竹战,藉消长夜,当竹战方酣,其中有一铺牌战至最紧张的阶段,将近「旺牌」,其中一家突然开杠,杠上花五筒满和,忽然横边伸出了一双手向各家收钱,四个竹战客都感到惊异,正在惊讶时,横边又多了一双手去摸牌,四人见突然多了四只手,心情紧张变了面部紧张,面面相觑了一番,渐渐毛骨悚然,一齐拔足狂奔下楼向警署报案云。
这则新闻在上半部份再次引述住客说法,澄清没有竹战。下半部分,则详说闹鬼谣言。
然而,时至今日,坊间网上流传「四人归西」,所说的「真」,大多取自上述的几则报道。为什么?是竹战?是被捕者消失?还是最重要的,标题写上「闹鬼」呢?即使捕风捉影说是牌式,但牌式是报道中的「杠上花五筒满和」,与「四人归西」似乎没什么关系,这点笔者不能理解。
上述四则报道,最不清不楚是《华侨日报》的〈打牌闹鬼四人打出六人〉。但到《大公报》指斥该报道愚民,又有来自《香港工商日报》的第三则报道,读者自必然对故事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而第四则来自《香港工商晚报》的报道,也是再补足第三则,并排除竹战的相关说法。
但坊间流传的说法,故事安排都是以「四人归西」的影视作品说起,然后引述上文提及的相关报道,言之凿凿,藉此加强都市传说的可信度。有实有虚的流传方法,使谣言更能「真有其事」般发展,而信者恒信。
真详尽啊,
我的童年回忆是TVB的《奇幻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