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部剧,相信各位同志都是看过的,但是你知道吗,这部打怪升级的奇书,在明代其实是一部禁书,因为这部书映射的是当时的官场。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真不失其道理。
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是写志怪山精,所以他的拍摄相较于其他更是难,耗时拍摄终成工,虽然特效有些瑕疵,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拍出四大名著,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西游记拍摄的艰辛,而是想探讨探讨一下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大家都知道唐生师徒四人都有着不同的人性特点,也代表着四种不同的人,但是《西游记》中的各个妖魔鬼怪,神仙凡人,都有着相应的人性特写...
将这些形象的、生动的时代人物特写,融汇于书,真的不得不感慨吴承恩的妙笔生辉,好一个文学界的“鬼斧神刀”。
但是《西游记》描绘的社会真的不是那么的清明,甚至可以说是黑暗。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喜欢的也只是一只猴子,但是现再读一遍原著书,真的,感悟颇多。
吴承恩那个时代的侧写,真的可以用“官官相护”、困难重重来形容。师徒四人代表的是当时社会想突破的那一类人,神仙佛祖这代表当时为政之人,而妖魔鬼怪则是代表着困难。前进路上非一帆风顺,但是艰难险阻确是历历在目。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妖魔鬼怪的后台大都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神仙,为他们的行为扣上“不经历磨难,怎能见彩虹”的帽子,真是人心难测。就算现在,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是多不甚数,人真的可以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禽兽不如的事情。
所以不论性别,都请保护好自己。不被邪恶的人性所欺负,也要像师徒四人一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敢于面对当时社会的那种“丑恶”。
要说到《西游记》中,我最忿忿不平的是“三打白骨精”,在这一个故事中,让我对唐僧真的喜欢不起来,原因无他,就是他对孙悟空的误会以及不信任。
但是,也不得不说唐僧才是最符合普通人的角色,师徒四人中,唯一一个没有法力的人,但是却是最受尊重的人。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人不就是有些无知,有些懵懂,有些可怜的同情心,有些...但就是这样的人,生活才有那么些有趣,那么些快乐,毕竟,不是谁都会是人上人。
孙悟空有火眼精金,能识得谁是人是妖,但是身为凡人的唐僧却没有,所以唐僧既是凡人又是神人。
现在再说说妖怪,都说妖怪都有后台,他们也曾是神仙,但是一旦披上丑恶的皮,就不再是神,成为了无恶不作的“怪”,利益路上,真的有些人就成了行尸走肉的傀儡,当真是恶心至极。
说到妖怪,《西游记》中,也分了美丑,也有不同的行为,就如一些妖怪要吃唐僧肉,有些妖怪却要和唐僧成亲,这些行为无法为世人所接受,但是在当时,这些不就是潜规则吗,想要前进,有些潜规则真的无处不在,想要改变,但是有权的人想要这样做,无权的百姓,也只能任人宰割,这时就有一种希望,就是“师徒四人”,但是,你再细想一下,这师徒四人他们都不是平凡人,都是曾今不平凡所在,除去孙悟空,其他三人,都曾在仙界任职,而唯一一个孙悟空,也是集天地灵气而生,与其说是唐僧西去取经,不如说是唐僧在同化一个“天才”。
《西游记》前面孙悟空大闹天庭才像一个反对派,后来西去取经后,不也成为了仙界中的一人了吗,说实在的,真的想在《西游记》中看到反抗,那就只的将《西游记》反过来看,才是一篇合理思想,但是吴承恩到底想些什么,或许真的只有他个人得知,我们作为后人,也只能在自己的认知里解读。或许连当时的作者也不曾想到《西游记》会影响后世这么久吧!
《西游记》我们还是要抱着好的心态去看,毕竟其中的反抗精神是真的浓烈,我们要学习怎样做一个不羁的“孙悟空”,收敛的“猪八戒”(贪欲),突破沙僧的内敛,做一个合格的“唐僧”,幸福就应该全力追求,不热血,不青春。加油吧!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