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老先生在《西游记》中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十万天兵天将前来花果山捉拿妖猴及后来孙悟空被压五行山都是取材于大禹治水时,在淮水流域和水怪“无支祁”斗争的精彩片段,那么,“无支祁”是什么样的一个水怪呢?
这个古书上是有记载的:
“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
也就是说,“无支祁”外形像猿猴,金色的眼睛,雪白的牙齿,高高的额头,塌缩的鼻子,青色的身体,白色的脑袋。脖子能伸长一百多尺,力大无比(有九头大象的力气),速度非常敏捷,跑起来真的是“一阵风”,转眼就不见了。
这正好应了吴承恩老先生笔下孙悟空的形象:
骨挝脸,磕额头,塌鼻子,凹颉腮,毛眼毛睛,痨病鬼,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会“筋斗云”,众神追不上他。
吴承恩老先生说孙悟空出生在“花果山水帘洞”。而“无支祁”就出生在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说花果山水帘洞的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而“无支祁”就是娶了“龙女”,才让吴老先生想到花果山水帘洞和东海龙宫是“暗通”的。
那么,吴老先生笔下的“石猴出世”又是取材哪里呢?
这还是和大禹治水有直接关系,大家都很熟悉,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还是俗话说的好:顾此失彼。
前面在公众号“第八感觉”《九尾狐为什么会亦正亦邪?》讲了:
大禹治水时,途径涂山,突然想起当地流传的一首九尾白狐的歌谣:“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大概意思是是说:“能见到九尾白狐的人,就能成家立业。”
大禹刚想到这里,一直九尾白狐就出现在大禹面前。
大禹狂喜,这下可以“脱单”了。
果不其然,大禹在涂山娶了“女娇”,后来建立了夏朝。
大禹把自己的时间全都用在治水上,就不能和家人团聚,这可苦了自己的妻子“涂山氏”,让“涂山氏”独守空房。
“涂山氏”明白:如果夫妻长久“两地分居”,时间长了势必会“形同陌人”,于是,“涂山氏”就上“前线”,陪同大禹一起治水。但“涂山氏”看到很多人陪同大禹一起治水,也是夫妻分居,生了恻隐之心,私下里让人回家好“夫妻团圆”,但由于治水太苦,很多人回去以后就不再返回跟大禹治水了。这导致治水的人越来越少,大禹的压力越来越大。
大禹迫于无奈,变成一头黑熊,好以一当千(一个人当成一千个人用),全力治水。大禹知道自己变熊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治水工程的顺利进行,不能让妻子看到。一般到了妻子送饭之前,大禹会变回人。
大禹毕竟不是机器,按照设好的“程序”进行,到了时间点就来回“切换”。这不,就因为这个出事了,而且出大事了:
一天,“涂山氏”按照正常时间给丈夫大禹送饭,但大禹由于工程难度大,忘记了时间,没有变回人。导致“涂山氏”找不见大禹。“涂山氏”找遍所有的地方,都没有大禹的踪迹,只看到一头黑熊。这让“涂山氏”以为大禹是黑熊所变,认为大禹是“黑熊精”,把“涂山氏”吓的扔掉饭篮子,尖叫着往回跑。这倒好,惊醒了变成熊的大禹。大禹马上意识到这一点,变成人就在屁股后面追。
“涂山氏”一直跑到“崇高山”的山脚下,实在跑不动了,化成了一块石头。
大禹追上来看着变成石头的妻子,怎么解释都不能让变成石头的妻子复还成人,最后生气的对石头大喊:“把儿子还给我!!!”
没想到,变成石头的妻子“涂山氏”听到这句话,立马石破山裂,蹦出来一个小男孩,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大禹的儿子“启”(夏启,又称为夏后启)。由此可见,这个“启”,就是石头“裂开”的意思。
吴承恩老先生就根据这个写了《西游记》的精彩片段“石猴出世”。
因此,有人就以这个为依据,认为吴承恩老先生笔下的孙悟空就是大禹的儿子“夏后启”。那么,大禹的儿子“夏后启”后来怎么样了呢?预知详情,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