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刘海粟,同为当代艺术大师,同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他们同是江苏老乡,又都是从上海出来的,却在上海分道扬镳。他们一生为敌,势不两立。他们曾经有过短暂的师生之谊,却很快反目为仇。
他们本该相辅相成,相映成辉,但却老死不相往来。他们的性格和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艺术思想和命运却大相径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之间的“世纪交恶”大战的?让我们揭秘一段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最引人深思的事件真相。
1912年,刘海粟刚刚16岁,怀着一腔热血,与朋友们一起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他们是一群胸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几经张罗,一所简易的美术学院就开张了。几个年轻人筹办的学校,条件之简陋,可以想见。
学校要开张,当然就需要刊登广告。于是,一则招生广告就发到了同样年轻,年仅17岁的少年徐悲鸿手里,徐悲鸿怀揣希望,“慕名”踏上了上海的求学之路。
然而,学校现状与他的想象差距太大,校园内空荡荡没几个学生,学校的校长比他还小一岁,其他老师的水平,徐悲鸿根本看不上。在他的眼里,这分明就是一所“野鸡学校”,所以他只在学校呆了半学期就跑了。
在某种意义上,刘海粟开办的学校,徐悲鸿作为学生,客观上还是存在一段时间的师生之谊的。但文人们向来都有恃才傲物的天性,何况徐悲鸿这样的天才?在徐悲鸿眼里,他不甘心承认那些比自己水平低的年轻人,后来,他确实都在为这个“受骗上当”的经历感到羞耻,从不向任何人提起。
假如,刘海粟先生当年不拿徐悲鸿做广告,也许,他们的关系不至于恶化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也许,冥冥之中,他们的死敌是老天早已注定的。
对于刘海粟来说,后来名满天下的徐悲鸿,正是他推介自己学校的金字招牌。而刘海粟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对此,徐悲鸿并未理睬。
他们的“世纪交恶,源于一篇文章。
1932年秋季,刘海粟已经名声鹊起,于是,跑到欧洲做了一次巡回展。这次巡回展,不少当时的名家刊文介绍。其中《新晚报》有篇文章说“著名画家徐悲鸿也是他的学生”。本就对上海绘画学院没有好感的徐悲鸿,这下暴怒了,他立即在《申报》发表了“徐悲鸿启事”,指称上海美专是“野鸡学校”,斥责刘海粟是“流氓西渡,唯会吹牛”。
1933年,徐悲鸿(前排中)访欧办画展时与吴作人(后排中)等人合影。
1933年,徐悲鸿在母校巴黎美校
刘海粟在柏林开讲座
刘海粟到访巴黎美校教授、著名雕塑家朗特斯基工作室。朗特斯基(左二)、刘抗、傅雷、刘海粟、张韵士(右一至右四)
刘海粟看到徐文,同样震怒,立刻发表了“刘海粟启事”针锋相对予以回击,讽刺徐悲鸿自命不凡,“上海美专才子辈出,你算老几?”
他们的论战在整个画坛掀起滔天波浪。徐悲鸿继续发表檄文,教导刘海粟绘画要“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就你那点三脚猫的野路子,我徐悲鸿就此封笔等你十年,你也不够格给我提鞋!
刘海粟善怼,就连孙传芳那样的大军阀,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还怕一个文人?幸好刘海粟平生最敬重的蔡元培从中周旋,才劝阻了他,换成其他任何人,刘海粟都不会就此罢手。但是,徐、刘之间的隔阂,自此尽人皆知。
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近代中国画坛的宗师,但由于缺少沟通,又自以为是,致使恩怨爆发,结成冤仇,从老乡变成水火,不共戴天。民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任凭事态发展,导致双方的争论逐渐演变为一场艺术派别之争,并且一争几十年,南北守望,互不相让。
又是二十年过去,他们旧怨未消,又添新仇。
1949年后,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院院长,兼任全国美协主席。刘海粟的上海美专被合并为华东美专,校长的位置也差点儿与他无缘。
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上,徐悲鸿、江丰、古元、齐白石和蔡若虹等人当选为美术界委员。此时的刘海粟不在此名单,他被美术界边缘化了。
1953年,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徐悲鸿连续地给文化负责人周扬写了两封密信,直指刘海粟汉奸屈节。尚未等周扬答复,一代大师徐悲鸿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
徐悲鸿(左一)与周扬(左三)参加文代会合影
靠边站的刘海粟,晚年满血复活。1994年99岁时,上海市政府为他隆重地举行了百岁寿辰庆典。
庆典当年,刘海粟去世,中国美术史上一个“世纪交恶”大战终于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