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永远在水下作战的科幻武器:1954年1月21日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
1954年1月21日: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县下水。
鹦鹉螺号潜艇的名气很大。
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著名潜艇。
在这个1866年的故事里,这艘有超级动力的潜艇从太平洋起航,穿越了几乎整个地球。
故事结束在挪威海域,潜艇几乎经过了七个大洋。
这艘鹦鹉螺号利用海水中的钠进行反应,生成无限的动力,只需要定时上浮换气而已。
虽然是小说,潜艇的重要军事意义,人类早就意识到了。
据文献资料记载,1562年就出现了可在水面和水下航行的船只。
16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在1578年出版的《发明与设计》中就有潜艇设计图。
17世纪的荷兰工程师科内利斯·德雷贝尔,于1620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它由船桨驱动。
早在中世纪,达芬奇已经设计过潜艇,只是无法建造出来而已。
一战中,潜艇就已经成为海军的重要武器。
在没有声呐武器的年代,要想发现潜艇是极其困难的。
一战中的德国“U53”潜艇艇长汉斯·罗泽,用排水量900吨的小潜艇,击沉87艘商船,总吨位22.4万吨,击伤10艘商船总吨位4.6万吨,另外还击沉了美国1艘驱逐舰。
被击沉的驱逐舰,为雅各布·琼斯号。
驱逐舰沉没时,有38名幸存船员在海上呼救。
有骑士风度的舰长罗泽,冒着被周围敌舰攻击的危险,浮出水面救助落水者,并向美国设在昆士敦的海军基地发出了求救信号,报告了沉船地点的详细坐标。除了救走2名重伤员以外,罗泽把潜艇上携带的大部分药品、淡水和食物留给美国幸存船员,一切安排妥当后才离去。
美国驻欧洲海军总司令威廉·西姆斯上将后来写道:罗泽在如此危险的境地还如此彬彬有礼,我们对他心怀崇敬,时至今日,我们仍愿意与他握手。
扯远了。
德国的潜艇战,一度差点拖垮了英国。
1916年5月德兰海战后,德国就认识到可以依靠潜艇打垮英国。
如果德国潜艇能每月击沉60万吨位的船只,花费6个月便可逼迫英国投降。
当时英国需要大量海外运输来的物资,维持人民的基本生存。
1916年12月份,德国潜艇击沉了154艘船只,总吨位48.7万吨。
照此估算,英国到1917年7月就会弹尽粮绝!
美国人的参战救了德国。
1917年5月,美国派遣的24艘驱逐舰抵达英国,作为商船的护航舰队。
有了这些驱逐舰,英国便从5月24日起实现全面护航制度,遏制住了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势。
整个一战中,德国潜艇击沉了5000多艘商船,总吨位超过1200万吨。
德国也损失了178艘潜艇,死亡水兵5000多人,导致潜艇战失败。
到了二战期间,潜艇更是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潜艇的攻击力得到增强,而反潜武器还是比较原始。
于是,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潜艇共击沉日军1113艘商船,总吨位共计超过532万吨。
德国潜艇共击沉2882艘商船,计1440万吨。
除了袭击商船以外,各国都有包括航母、战列舰在内的主力舰被潜艇击沉。
二战美军共损失了11艘航母,其中有3艘就是被日本和德国的潜艇击沉的。
因为潜艇的作用如此巨大,到了二战结束以后,各国都开始研究新一代潜艇。
然而,各国很快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柴电动力潜艇具有非常严重的缺陷。它们必须频繁上浮到海面,启动柴油发电机进行充电。
此时,就是潜艇最危险的时刻,很容易被发现和击沉。
此时的反潜手段已经多种多样,技术也非常先进。新一代反潜巡逻机,可以在广阔的海面轻易发现浮出来的潜艇。到了最近几十年,连区区潜望镜都可以发现。
而潜艇水兵的呼吸其实可以依赖氧气再生装置,不需要上浮换气。
那么,只要不使用柴油发动机就可以解决潜艇上浮的问题。
所以,早在二战中物理学家菲力普·艾贝尔森就提出了核潜艇的概念。核潜艇以核能作为动力,根本不需要上浮充电。原则上,只要潜艇水兵能够忍受,核潜艇就可以无限制在水下作战,具有极强的作战你能力。
美国在1951年开始建造核潜艇,到1954年才下水服役。这艘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鹦鹉螺号服役以后,曾经在90小时水下航行2200多公里。鹦鹉螺号的出现,让传统的反潜作战失去了作用。
核潜艇服役以后,原则上它可以永远在水里作战,不需要上浮。
只不过人类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核潜艇巡航时间会保持在2个月以内,最多不能超过70天。目前核潜艇下潜记录是90天,创造者是中国汉级潜艇。不过,在最后一段时间,汉级潜艇上的官兵几乎失去作战能力,一些水兵出现意识模糊现象。
鹦鹉螺号在1980年退役,服役长达26年之久,创造了无数的世界纪录,还曾参加过古巴导弹危机的封锁。
不过,鹦鹉螺号的技术还是比较原始的。
虽然它早在2002年就花费巨资改造成了博物馆,但仍然有部分舱室没有开放,一说这是因为有辐射无法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