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崛起不是一帆风顺的,秦国的崛起主要就是靠耕、战体制。这个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做起来却不易。这就是为什么变法只有秦国成功,而其它列国皆因各种原因失败。这也是秦国最后能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另一点,秦国的地缘较好,秦国偏居西隅,东出不顺时,可以向西、向北、向南发展。中国历史上崛起的诸侯大多都是从边缘发展起来,然后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周、秦、汉、唐等都是从西边崛起,所谓的“得中原者得天下”,那也只是后期的较量时的说法。如果前期身居中原,很容易被消灭。近代的国、共发展莫不如此。
处于所谓地缘中央位置的国家往往难于强大起来,稍有强大就会遭到围攻。战国时的魏国如此,当今世界也莫不如此,中、美、俄、日、英、法、印等都是地缘边缘性国家。德国也有出海口,但地处偏中欧一点,二次世界大战就是遭围殴。所谓麦德金的世界的地理枢纽里的中心国家,东欧和中亚现在没有一个是很强大的国家,这个也和历史有很大关系。近代以来这里的国家普遍落后,冷兵器时期中亚也出过强大的帝国。麦德金的地缘理论有时往往成了地缘陷阱,阿富汗就是个有名的地缘陷阱。第三点,就是秦国的尚武的英雄主义本色。秦国是在和西戎的艰苦战争中,一步一步建立起的国家。因此秦国民风尚武、好勇斗狠,那是生存法则。中国的北方游牧民族莫不如此。这三点是秦国崛起,一统天下的最主要因素。就地缘和实力而言,最有条件和秦国一争天下的是楚国。楚国开始就面积和人口而言比秦国大得多。楚国的地缘位置比秦国更好,楚国独霸南方,物产富庶,受到周边的威胁比秦国要小得多。秦国曾面对五次的多国联盟攻秦,楚国并没有经历这么多次的考验。楚国败于内部贵族争权夺利和缺乏上下一致的战心,纵使国土再大、人口再多,后来都成为秦国待宰的羔羊!
秦国的地缘战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国从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变法,主攻内政,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外交上可以说也是韬光养晦。秦国地处西隅,比较贫穷,多次和魏国打仗连武器装备都凑不全,主要靠的秦人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从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民富国强,对战力很强的秦国来说如虎添翼。
第二阶段:秦惠文王时期,惠文王用张仪为相。秦国的外交变成了以连横对合纵,辅之于军事威慑和打击。秦国这时地缘战略还主要以外交为主,军事为辅。
第三阶段: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这时已比较强大,又有战神白起。后来随着范睢出任丞相,秦国的外交是远交近攻,这时秦国的地缘战略已经变成为,军事攻占蚕食为主,外交为辅。可以说秦昭襄王时期已经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物质基础。只要秦国不出昏君、内乱,后面统一天下,只是顺势而为就可以了。
第四阶段:秦始皇时期,秦国的实力已经超越六国。秦始皇又任用战略军事家尉缭统领全局,做战略谋划,加之秦国猛将如云,席卷六国已成定势。很遗憾,大多秦始皇的电视剧里尉缭竟然没有出现。秦始皇嬴政多次求教,尉缭多次拒绝,后来出走。秦王大怒,本欲杀之,但在当时的廷尉李斯的苦求下同意让李斯将其追回,并在李斯的建议下授以国尉之职。最后终于得到尉缭的首肯,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很有意思,李斯和尉缭的故事同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很像。秦始皇时期秦国外交方面主要是重金收买各国大臣,破坏各国的联合。秦国这时的地缘战略就是,军事上改变蚕食以鲸吞各国,外交上以收买、离间各国大臣为主。
秦国的崛起大致可以分为这四个主要时期,观今日之中国很像秦国的第二个时期,以外交为主,军事威慑为辅。比起张仪的欺骗外交,我们现在所谓的“战狼”外交更多时候只是被动反应罢了!看今日的美国外交却颇像张仪的欺骗外交之风。中国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就上演过地缘和外交的大博弈,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之中我们就可以吸取很多的营养来应对当今之世界。可叹和可悲的是国内的某些派别和公知只知对外一味妥协,以为这样会有好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上演了这种一味妥协,直至灭亡的教训。这些人是视而不见的,还会振振有词的发出自圆其说的谬论。
人们常说:日本人崇拜强者。其实,大多数国家和人都崇拜强者,谁会去崇拜一个蝇营狗苟的弱者呢?